翁云骞
时间是周五的傍晚。在教学楼五楼一处由几张小沙发布置起来的、布局很温馨的“会议角”,女孩带着暖阳般的盈盈笑意,站起身来迎接我。
这位身材高挑,五官清秀,举止富有亲和力的女孩叫施韵,是杭州建兰中学初三的学生,虽不是什么新闻人物,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校园“女达人”——中国音乐国际比赛钢琴少年组一等奖、世界儿童呼唤和平绘旗展银奖、首届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全国二等奖……而且,最厉害的是,她还是个“武林高手”!2011年,她击败各路好手,拿到了首届国际东岳太极拳比赛FB2组一等奖!
施韵说,我不赶潮流,只想做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施韵”是怎么炼成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一次看到施韵这个名字,还是在一张报纸的副刊上。在那篇题为《杭州妈妈的宝贝计划》的文章里,记者把施韵的妈妈比作杭州的“蔡美儿”。蔡美儿是谁·就是美国大名鼎鼎的“虎妈”。不过施韵说,自己的妈妈虽然也操心,可跟老虎不沾边。“其实学这么多东西,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钢琴、围棋、国画、书法……施韵从小玩到大。即使现在已经是初三,中考的“鸭梨”越来越大,她也从来没有放下过这些爱好,理由很简单,“就是喜欢”。
初一的暑假,一直不怎么喜欢运动的施韵决定学打太极拳。“那阵子忽然对张三丰产生兴趣,感觉这个太极的创始人特别了不起,而且我认为太极作为武术中非常特殊的一种,很有文化,很有内涵。于是我跟老妈说,我要练太极!”
当然,要习得一身武艺,不吃苦肯定是不行的。在武侠小说或是电影里,这样的励志故事我们看得太多了。施韵很快发现,太极,这种看起来温吞水似的运动,其实一点儿都不简单。首先开始是热身,压腿,得把腿抬到自己鼻子那么高。其次是站桩,两腿屈下,手抬起,人要像坐在凳子上一样纹丝不动,这是打好太极的基础。再是走步子,既要保持一定的姿态,还得要稳。“步子是太极的关键。师傅说,没有步子,就根本无从谈套路……”
整整两个暑假,施韵都是在这种枯燥的“基础训练”中度过。而自始至终,她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当你进入太极那个世界,你就会着迷的。我保证,嘿嘿!”施韵一边向记者轻轻演示着太极的各种动作:野马分鬃,白鹤亮翅……一边总结着自己的收获,“其实,打太极绝对不只是练动作哦,在其中还能领悟很多道理。太极要的是沉气,耐心,我们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也一样,都需要专心致志,不断地努力,不断地积累。”
“我觉得自己的心态特别好”
不看流行的穿越体小说,不玩网游,很少QQ聊天,闲下来,只喜欢静静地弹弹钢琴,打打太极,看看名著,偶尔还会研究一下很偏门的五行八卦知识……施韵说:“我可能是有点赶不上潮流,可是,这就是我呀。”
从小到大,尽管各种奖早已拿到手软,施韵的心态却依然平和。身为建兰中学学生会副主席的她,总能跟同学们打成一片,虽然有时候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会据理力争,可私底下,爱笑爱说的她总能得到大伙儿的认同。
“我觉得自己的心态蛮好的,很少会去刻意地争一些东西,这应该是受妈妈的影响吧。嘿嘿。学钢琴,学下棋,学太极拳都一样,根本就没想过要拿什么奖,有比赛就想去参加,就算没拿奖也很开心,因为,至少我知道自己哪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能认识很多新朋友,多好!”
初三了,好多同学感觉时间不够用,施韵却依然会在学习之余弹几首曲子,或者拿出画笔涂两下。在她的房间里,堆满了各种可爱的手工,风筝、贺卡、布偶、小装饰品……这些都是施韵在课余时间捣鼓出来的,尽管部分作品还多少显得有些幼稚、笨拙,不过,在它们的主人眼里,可全是美美的少女时代的回忆。
因为爸妈经常出差,施韵早早学会了烧饭做菜。在这个很多“90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时代,施韵却把“下厨”当成一种乐趣,“系上围裙,操起锅铲,从最简单的炒鸡蛋开始,生活顿时变得有味道起来了。”施韵幸福地说。
拥抱的“魔力”
“有一天,我颈椎病犯了,她爸爸又出差,韵韵就陪着我,又是揉又是推的,折腾了一晚……这孩子,真的很懂事。”施韵的妈妈告诉我。
母女俩相差20多岁,照理说总会有些代沟,施韵却一直把妈妈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每天回家,她总会搂着妈妈,聊上好一会儿,社会八卦新闻、学校生活趣事,甚至天下大事,母女俩几乎无话不谈。
有快乐一起分享,有烦恼一起分担,有问题一起商量解决……这就是施韵跟妈妈之间的沟通法则。
“每天早晚,家人出门或者回家的时候,总要彼此紧紧地拥抱一下。”施韵笑着告诉记者。这位热爱太极、乐意下厨的典型的东方小女生,特别钟爱这种西式的礼仪。 “每次跟爸爸妈妈拥抱,我就感觉充满了力量,干什么都信心满满,真好!”
这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关爱,或许正是施韵成长路上最大的财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