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 发展教育

2012-04-29 00:44:03王辉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2年2期
关键词:治校依法法律

王辉

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推动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严格依法办事;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学校的法律地位发生了变化,依法治校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保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要时刻谨记依法治校的重要性,要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强化依法治校的应用,并与具体的教育实践相结合。

第一,加强自身法律素质的修养。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自觉学习法律,在教育工作中带领学生每个月至少学习一次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懂法,使学生从小具备法律意识。

第二,严格按照规定开设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深化法制教育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并有计划地开设法治课程,落实每个课时学习的具体内容,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法律的应用情况,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中讲解生动,课后反馈及时。

第三,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帮助做好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维护校园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每个学校都有不良的学生,但是不良学生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家庭、社会、交友都有很大的影响因素在里面。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切实做好不良学生的教育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要结合法律知识让其了解养成不良习惯的危害,帮助学校维护学校周边的治安,让学生有一个安全、稳定、风气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第四,加强法制与德治教育相结合。作为人民教师,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这是每一个人民教师的终极理想,为的是让每一个自己的学生都成才。在教学工作中,要深化德治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成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及国家法律的合格公民。

第五,加强心理教育铸造健全人格。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智力上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性格上的伟大。”也就是说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健康的心理和聪明的才智同等重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校在学生培养上要以“身心健、品行优、基础实、能力强”为目标,而为了达到“身心健”,就必须加强心理教育。心育是德育的基本要素,心育有利于潜能的开发,有利于铸造健全的人格。心智的完全成熟才会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切实做到遵纪守法。

总之,依法治校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才能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和谐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治校依法法律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2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 05:40:58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人大建设(2018年12期)2018-03-21 06:00:18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2
我的“二八”治校策略
让人死亡的法律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