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王超楠,赵仁顺,张锁玲,闻凤英,刘晓晖,罗智敏
摘要:介绍了“卫青萝卜”的起源和衍化发展及目前几个主栽卫青萝卜品种的特征和发展现状。
关键词:卫青萝卜;起源;衍化;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S631.1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2.034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ianjin“Weiqing Radish”
ZHANG Bin1,WANG Chao-nan1,ZHAO Ren-shun2,ZHANG Suo-ling3,WEN Feng-ying1,LIU Xiao-hui1, LUO Zhi-min1
(1.Tianjin Kernel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ion,Tianjin 300384,China;2. Xinkou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of Xiqing District,Tianjin 300380,China;3.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Economic Committee of Jinnan District, Tianjin 300350,China)
Abstract: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Weiqing Radish”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many main cultivated varieties of “Weiqing Radish” also be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Key words: “Weiqing Radish”; origin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卫青萝卜”是天津特有的名产,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卫”即指产地天津卫(天津在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定名天津卫),“青”即指萝卜皮、肉均为绿色[1]。“卫青萝卜”是萝卜中的优良品种之最,其特点是内外青绿,脆甜可口,生吃可代替水果。天津民谚有云:萝卜就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最初的“卫青萝卜”指“沙窝萝卜”、“葛沽萝卜”和“灰堆萝卜”。现在“灰堆萝卜”已经消失,又不断有“田水铺萝卜”、“索庄萝卜”、“朱家铺杨庄青萝卜”等新成员涌现出来。
天津青萝卜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元朝顺帝至元六年(1340)《析津志辑佚》中已有天津种植萝卜的历史。相传明朝嘉靖皇帝有一爱妃,喜好吃南国荔枝。因为交通不便,荔枝在运京途中即使免于霉烂,也很难保鲜。宰相严嵩献计,把整棵荔枝树挖出装船运津及岸,再取荔枝果飞马送入宫中。船中种植荔枝树之余土,则常常倒在小刘庄海河岸边,经年积沙土0.67余hm2。当地老百姓将多年堆积的沃土平整后种植青萝卜,所产青萝卜色翠味佳,好吃不辣,口味独特,这也就博得了俗谚“小刘庄萝卜——俩味的”褒奖[2]。20世纪30年代以来,小刘庄一带日渐繁华,环境的改变已不适宜青萝卜种植,萝卜不得不易地而生。“小刘庄萝卜”在种植过程中,经菜农不断选育品种,陆续按地区分出许多品系,品质较好的有“沙窝青萝卜”、“葛沽青萝卜”、“灰堆青萝卜”,形成了“卫青萝卜”最初的主产地。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灰堆萝卜”的种植面积逐渐缩小,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速,灰堆的耕地迅速减少,“灰堆萝卜”也随着销声匿迹。
武清杨村的萝卜同样鼎鼎大名,据清代诗人崔旭《津门百咏》称:“声声唱卖巷东西,不数茨菰与荸荠。烂嚼胭脂红满口,杨村萝卜赛鸭梨”。现在武清主要萝卜产地是大良镇的田水铺村和河西务镇的索庄村。
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几个“卫青萝卜”有:西青“沙窝萝卜”、津南“葛沽萝卜”、武清“田水铺萝卜”、宝坻“朱家铺杨庄青萝卜”和“庞湾歪把青”等。
1西青“沙窝萝卜”
关于沙窝萝卜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如“姜子牙借沙窝萝卜济世救民”、“沙窝萝卜为曹操大军治病除疾”、“杨六郎以沙窝萝卜解粮草短缺之急”等, 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传说清乾隆年间,乾隆微服私访,途径沙窝,正口渴难耐,见一俊美的少女在运河岸边清洗衣物,于是前去向其寻水。可少女来洗衣并没带着水,热情好客的她从篮中拿出几个沙窝萝卜,递到了乾隆手上。吃了半个萝卜后,乾隆对它赞不绝口,于是留下了“早知有萝卜,何必吃水果”的名言,后来沙窝萝卜被选为宫廷贡品。
“沙窝萝卜”特征为圆柱形,尾部稍细瘦,向顶部逐渐变粗,表皮光滑细腻,肉质颜色翠绿,口感甜辣,可口多汁。根部入土浅,仅为1/5,收获时一推即倒。
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村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土质上沙下粘,特别适宜萝卜生长,“沙窝萝卜”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经有300多年历史,其作为“卫青萝卜”的代表品种以其独特的优良品质不仅赢得国内市场欢迎,成为天津及周边地区新年和春节期间每家必备的养生保健食品,还远销海外,出口香港、日本及东南亚各地,深受国际市场青睐。20世纪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时还送给金日成1 kg“沙窝萝卜”种子作为国礼[3-5]。
1935年“沙窝萝卜”开始出口,当时主要是港商私自经营,出口地主要是香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沙窝萝卜”的出口任务主要由天津外贸公司接管,并把出口范围从港澳地区扩大到了东南亚及日本等国。当时,辛口镇每年出口的“沙窝萝卜”达300多万kg,经济收入200余万元人民币。2000年前后,随着国有外贸出口公司的改制,“沙窝萝卜”的出口逐渐中断,而且品质也开始下降,白心现象严重,种植规模和产量锐减。2001年,科技工作者开始了“沙窝萝卜”的秋季栽培品质改良试验以及春季和冬季反季节栽培试验,并获得了成功。2002─2004年,“沙窝萝卜”的优质栽培技术和反季节栽培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农民种萝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萝卜产量了也有了大幅提高。2011年辛口镇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33.3 hm2,其中露地33.3 hm2、保护地300 hm2,总产量约 1 925 万kg。通过保护地设施秋延后种植,冷库贮藏保鲜,沙窝萝卜上市期明显延长,从10月份到翌年5月份均有鲜货上市,从此沙窝萝卜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2津南“葛沽萝卜”
“葛沽萝卜”俗称“葛沽蛋”,与“沙窝萝卜”相比在长度上稍短,而且是上下一样粗,同样是绿皮绿肉,清脆多汁。对于“葛沽萝卜”的特征,当地人总结出一段顺口溜:“看表面,圆溜溜;摸起来,光滑滑;拿在手,沉甸甸;摔地下,十八瓣;切开看,豆瓣绿;吃起来,甜如梨”。
在葛沽很早以前人们就对萝卜的品质非常重视,曾有“赛萝卜”的活动,还总结出了评判萝卜品质的传统方法,过去负责评判的人采用“摔”的方法来检验萝卜的脆度,用“将萝卜嚼后吐到镜子上看其下滑速度”的方法来检验萝卜的含糖量,时至今日这些土办法早已无人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测糖仪、硬度计,但过去劳动人民的智慧却是无可否认的。
葛沽萝卜的品质出众与葛沽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密不可分。据记载,葛沽在历史上被称为“小江南”,地处海河的下游,“一夕随沟渠纵横,潮至,千门向水流”,坑塘密布,水质优异,加之春无大旱,夏无大涝,肥沃土地上由御河水滋润长成的萝卜,虽然个头不太大,但以圆滑周正、皮细皮薄、爽口脆甜享誉津门,传至海内外。过去葛沽萝卜好应首推“营房道”的萝卜,现在的营房道已经不复存在了,变成了高楼林立的住宅小区。
目前,“葛沽萝卜”种植范围集中在葛沽镇和辛庄镇,2011年面积49 hm2,其中露地22 hm2、保护地27 hm2,总产量约312.4万kg。
3武清“田水铺萝卜”
大良镇田水铺村种植青萝卜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了。优质的地下水资源和沙质土壤使这个村种植的青萝卜表皮光滑、色泽碧绿、味甘、质脆、多汁。近年来该镇不断加大对青萝卜种植的科技引导和市场信息的扶持力度,并注册了“田水铺”萝卜商标,使青萝卜的生产和销售实现了新的突破。2010年该村秋季共种植青萝卜80 hm2,其中秋露地40 hm2,秋延后设施栽培40 hm2,并采用改良中棚、增加设施条件的方法,延长供应期。最晚的青萝卜可在春节上市,不仅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也错开了集中上市的时间,提高了销售价格,使农民获得了更丰厚的收益。
4宝坻青萝卜
4.1 “朱家铺杨庄青萝卜”
宝坻区史各庄镇朱杨庄村地处香河、宝坻交界处,毗邻潮白河,有着得天独厚的沙质化土地,种植的青萝卜汁多味甜。村里种植优质萝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间。现在90%以上的农户都种萝卜,2010年全村秋季青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6.7 hm2。随着品牌意识的提升,村里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注册了“朱家铺杨庄”青萝卜商标。
4.2 “庞湾歪把青”
此外,宝坻的大口屯镇庞家湾村也注册了自己的青萝卜商标“庞湾歪把青”。庞家湾村西依青龙湾河,西北侧有国家级万亩防风固沙防护林。由于这里的土壤沙性好、水资源充足,种植的歪把青萝卜甜辣适中、水分充足、口感独特。如今有了自己的品牌和专用包装,庞家湾青萝卜身价倍增,供不应求。
5回顾与展望
天津人吃青萝卜是多年以来的传统,冬季吃着萝卜、喝着茶水、听着相声是大多数天津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天津卫特有的地方习俗。天津民间有“穷吃萝卜富吃梨”的说法,过去水果价格昂贵,卫青萝卜是贫寒百姓家里都能享受得起的平价“水果”,吃一口甜脆的萝卜、喝一口热茶,在老天津人眼里是无比的享受。时年流转,这个习俗传承至今更有了新的意义,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各色水果对人们来说已不再是奢侈品,而可像水果一样鲜食、风味独特又养生保健的“卫青萝卜”反而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这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健康意识的增强,更体现了“卫青萝卜”的独特魅力和开发潜力。“卫青萝卜”从原来单纯的走街串巷贩卖之物,发展至今,已经分为各种档次,既有市场零卖的,也有打上包装、装入礼盒走入高端市场的,相信不久的将来还会有很多深加工产品面市,多样化的产品形式使卫青萝卜的消费人群更加广泛。品种的提升、保护地设施的升级、配套栽培技术的完善和贮藏条件的改善使“卫青萝卜”的品质提升、上市期明显延长。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宣传途径的拓宽、销售网络的健全使卫青萝卜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现在早已享誉全国、蜚声海外。
“卫青萝卜”发展至今历经数百年,随着时代变迁,其类型不断细化,不同地区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都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类型,并各自注册了商标,以各自的定名进行商业宣传,如“沙窝萝卜”、“田水铺萝卜” 等,“卫青萝卜”这个名字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了。但是笔者认为“卫青萝卜” 这个名字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意义,不仅承载着天津老百姓的美好回忆,也更能确切的表述天津产青萝卜的概念。“卫”即指天津卫,所以“卫青萝卜”应该是产于天津地区、具有内外青绿、脆甜可口特点的青萝卜的统称。传统的“卫青萝卜”是由“沙窝萝卜”、“葛沽萝卜”和“灰堆萝卜”为主构成的,现今的“卫青萝卜”还应包括近些年出现的新产地生产的青萝卜,如:武清的“田水铺萝卜”和“索庄萝卜”、宝坻的“朱家铺杨庄”青萝卜和“庞湾歪把青”等。天津“卫青萝卜”的概念还应随着天津青萝卜产业的发展,继续不断丰富和延伸,这项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将被良好的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张存信.天津名产蔬菜——卫青萝卜[J].中国蔬菜,1991(4):47.
[2] 贵奋.卫青萝卜赛鸭梨[J].食品与健康,2001,(5):16-17.
[3] 李云.农民广告卖萝卜 三大症结难住“沙窝萝卜”[J].当代蔬菜,2006(3):8-9.
[4] 杨崇实. 特产蔬菜——卫青萝卜介绍[J].天津农业科学,1988(3):18-19.
[5] 汪隆植,何启伟.中国萝卜[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