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敏燕
摘要:巧妙地将教学活动与课件组合,把抽象、枯燥的知识融入形象、生动、活泼的课件当中,能够让教师在活动中轻松启发幼儿思维,让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真正做到在玩中学。本文着重介绍了幼儿园课件制作应遵循的四点原则。
关键词:课件;制作;原则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更加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显示出无以伦比的优越性,在活动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要创作出满意的课件,在制作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符合幼儿的形象思维
幼儿的知识经验少,思维形象具体,但想象力非常丰富,学习时需要某种事物的牵引或教师适当的点拨,课件正是起到把知识形象化的作用,架起了幼儿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桥梁。例如,在讲述活动《会爆炸的苹果》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场景:一棵结满苹果的树,旁边是手拿铲子的小猪,树的上空飞着一只黄色的小鸟,在树丛里是露出半个脑袋的狐狸,嘴边还流着口水。从这个场景中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画面来讲述课文内容,当课件中的眼珠子骨碌骨碌的转时,幼儿就能轻松地发现狐狸是在想坏主意了。
● 符合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的注意力来得快消失得也快,要抓住幼儿注意力的最高点,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幼儿最感兴趣的,要看、要听、要想知道的东西,快速直接地展示在幼儿面前,使他们的兴趣和思维得以联贯、加深、延续。场景和片段的转换,不能让幼儿有任何等待,否则他们的注意力将转移或不集中,思维将被打断,直接影响学习气氛和学习效果,不利于主题的集中,目标的实现。
另外,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课件的交互灵活性。一个好的课件必须能够根据教学过程中各个具体环节的变化需要,将情节的场景或片段及时地展现在幼儿面前。而且能够根据情节变化,幼儿的适应状况和知识掌握情况,反复调用,反复操作。如教师可以将讲述活动《会爆炸的苹果》的课件制作成好几个场景,这样教师就能根据课程进展随意转换场景,将幼儿不懂的、理解不深的场景片段进行反复操作、播放。同时也让幼儿自己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和片段进行讲述和表演。
● 符合幼儿思维的连贯性
一个具备良好衔接性的课件,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成就感。这种衔接性不仅是指课件片段、场景、内容本身的衔接,还包括与教师配合的衔接。在课件的制作当中,教师要留有课件与教师的衔接接口,以便教师能够“借题发挥”,使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紧紧相扣,使幼儿将注意力自然而然地从课件当中转移到教师身上,兴趣得以发挥和延续。语言活动《神奇的手》的课件演示出,当那只神奇的手摸到哪儿,哪儿就发生变化。在幼儿欣赏完课件后,教师要求幼儿来编创并像变魔术似地说道:“今天神奇的手也来到我们小朋友身边,想和小朋友一起来做游戏。”这样就很好地把幼儿的思维从课件中转移到生活中。
● 符合幼儿审美的选择性
教学课件不是演示片,也不单纯是故事动画片,背景画面还是以简洁为好,过于绚丽的背景、热闹的场面都会在课堂上起到分散孩子注意力、削弱活动主题和目标的负面作用。所以在片段场景中对主题无关的事物还是省去为好,这样能更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突出主题。
在课件设计和制作的过程当中,只有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及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启发点,切实注意上述几点原则,才能制作出高水平的课件,真正发挥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