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虽尽而意无穷

2012-04-29 01:30:29苏海全
成才之路 2012年2期
关键词:邱少云一堂课周总理

苏海全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开始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而且课的结尾也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一堂课的开头艺术研究甚多,而对于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则涉及较少。下面,我就语文课的结尾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结尾的发散

语文课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不能发散、灵活运用的能力也就相应地降低了。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结尾的时候围绕一个中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我教《一夜的工作》这课时,采用了这种方法。《一夜的工作》通过描述周总理辛勤的工作和简朴的生活,满怀深情地赞颂了他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然而,作者只截取了一个片断,以小喻多。学生学了这篇课文,应该从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体会到总理工作辛勤,生活简朴。我提示学生能不能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用美好的语言来赞扬敬爱的周总理?这一启发,使得同学们思路大开,纷纷要求发言——有的说:周总理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只求贡献不求享受,的确是新中国的好总理;也有的说:周总理平易近人,热爱人民,有一次……

二、结尾的回味

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结尾时教师能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情感,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例如,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在结尾部分我作了如下处理。我问:“课文最后一句:‘我忘不了那一天指哪一天?我永远忘不了什么?”学生回答。此时,我课件出示邱少云的大幅挂图,用苍松翠柏衬托着墓碑文,一边播放着英雄曲的激昂调子,一边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同学们,在‘391高地夺下不久,朝鲜人民在那里竖起了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的纪念碑。

这样的结局,设计了音响、图片,化静为动,挖掘内涵,符合“儿童用声音、色彩、形象来思维”的心理特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发展了能力,还给学生以灵魂的洗涤,学生感到回味无穷。

三、结尾的延伸

语文教材内容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如果我们就文教文,不作任何延伸,势必局限在十分狭小的天地里,学生所知甚少,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如果我们注意因文制宜,适当沟通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所及,扩充领域,开阔视野,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课终安排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教学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因文而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结尾搭桥铺路做得好,处理灵活,课内外联系紧密,就能使语文教学低耗高效。

(遵化市东旧寨镇梁屯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邱少云一堂课周总理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云的天庭,从不惧火
——电影《邱少云》观后
鸭绿江(2021年20期)2021-11-11 20:11:28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有趣的一堂课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1
1958年我在应城见到周总理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7
溜走的一堂课
小布老虎(2016年5期)2016-02-28 18:13:59
周总理的标准餐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
中国火炬(2011年9期)2011-07-24 14:21:28
最后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