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成绩斐然

2012-04-29 21:54:46
吉林农业 2012年2期
关键词:示范县示范区标准化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农业部的总体部署,省农委把标准化示范县创建作为农业标准化实施的强有力举措,用标准化理念引领农业生产全过程,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项目县(市),严格按照项目创建要求,科学谋划,强化组织,精细管理,强力推进,完成了农业部下达的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县创建项目的建设任务,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项目基本情况

1.1 项目计划情况 “十一五”期间,农业部共安排我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项目14项,涉及13个县(市、区)。其中:粮食类7项、特产类1项、水果类1 项、蔬菜类5项。项目资金总投入310万元,示范规模81.3万亩,建立核心示范区29个,核心示范区面积28万亩,依托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辐射带动周围农户2.8万户,核心示范区农民收入同比平均增加12.8%。

1.2项目考核验收情况 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考核验收的通知》(农办质〔2011〕41号)要求,在各项目创建单位自查的基础上,确定2011年考核验收12个项目。 2011年10月13日~2011年11月10日,省农委组织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考核验收组,按照《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考核验收规范》的要求,采取“听、看、查、问、谈”的方式对2006~2010年全省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项目进行了考核验收。严格对照《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考核验收评价表》进行了考核评定。考核验收组专家一致认为:2011年考核验收的12个项目创建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管理到位、工作措施得力、示范效果明显,达到了项目创建要求,全部通过考核验收。

2.主要成效

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使标准化示范区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农业生产经营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生产者标准化的意识普遍提高,为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2.1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升 通过示范县创建,项目区内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都得到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及广大农民的责任主体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通过核心示范区建设,起到了辐射示范带动作用,项目实施县示范产品相关产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项目实施县从没有发生任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2.2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增强 通过标准化示范县创建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农业标准化的大发展,品牌意识明显增强。如:柳河全县范围内30万亩水稻所产大米,全部被国家工商局确认为“姜家店大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舒兰市华丰米业公司生产的“平安牌大米为先导,在产品包装、市场营销上有效整合,带动发展了“米贼”、“御鼎贡米”和“舒禾牌”等新兴品牌,“丰珠牌”舒兰贡米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吉林省优质名牌产品;前郭县“德佶牌”、“二马泡牌”大米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敦化、珲春、和龙等市的“三品”规模及数量得到不断扩大和增加。各标准化创建县建设的核心示范区示范品种均通过了“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

2.3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在“十一五”期间标准化示范县建设中,27个核心示范区农民共增收15亿元,人均增收超1000元。标准化示范县三年的创建期内,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500元,比创建前平均增长30%以上。通过项目实施,各项目县基本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同时生产基地实现了种子良种化、生产规模化、种植规范化,强化产地环境监测,推行平衡配方施肥技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有效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2.4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 在项目创建期间,各项目创建县加大了农产品监控力度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并采取日常监测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所辖区域农产品加大抽检数量,扩大抽检范围,适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有的放矢调整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示范区内农业投入品的监控力度,整顿农资市场秩序,開展拉网式排查高毒高残农药的销售使用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将投入品检查信息采取日报、周报和月报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杜绝了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3.主要做法

在示范县创建过程中,重点围绕“两提两增”,即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协会和农户进行生产,在核心示范区建立生产档案、投入品使用记录和产品标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对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

3.1加强领导,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各示范创建县(市)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均成立了由主管农业的副县(市)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农业、质监、工商、发改、财政、核心示范区有关乡镇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单位,在县(市)农业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整体实施。同时,将项目示范建设任务纳入政府对核心示范区有关乡镇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各乡镇也具体落实了项目负责人,把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纳入目标管理,县(市)里落实承包责任,责任到人、任务到人、措施到位,严格考核,充分调动了市、乡、村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保证了标准化示范县建设顺利开展。

3.2政策扶持,建立完善的支撑体系 各县(市)立足本地实际,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在资金、技术支撑、品牌创建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措施,对项目区资金、项目、技术集成,支持生产技术标准推广、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病虫害防治、核心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认证、生产基地与示范区等建设,夯实了标准化生产基础。同时,各项目县都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筹建了检验机构,对示范区的示范农产品进行的效监管和农残检测。如:柳河县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发了5个文件,完善了示范县创建过程中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为示范县创建工作给予政府扶持。

3.3强化管理,健全规范的服务体系 一是抓好技术指导服务。各地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职技术服务队伍,进村入户,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集中解决核心示范区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印发农业标准化知识手册和利用农业信息的网络体系,做好项目示范区建设中的标准化技术指导、质量标准、产品市场状况等信息服务工作,为核心示范基地在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信息等方面做好指导服务工作;二是强化生产过程监管。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程,做好示范区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支持和认真指导各基地乡镇开展产地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强化法制管理,加强技术标准、产品检测检验、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等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做好产品质量的监控。联合工商、农业执法、质检等部门,切实抓好肥料、农药等投入品和产地环境的监测检验工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有效保障;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切实加强技术培训工作,把科研、培训与生产结合起来,把试验、示范与推广结合起来,把科技推广成效与科技人员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各项目县共举办标准化示范管理技术培训班508期、培训农民3.5万人(次);技术骨干培训班28期,培训技术骨干4600多人(次);开展咨询宣传210场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6万份(册)。实现了科学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3.4示范带动,推广效果不断深入 以核心示范区乡镇和示范村为突破口,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加大采用专用优质抗病品种、科学合理施肥、科学用药等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的推广力度,以示范点建设为依托,大力推广农业投入品使用过程中的标准化、规范化,推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肥料,解决为追求产量而过量用肥现象;实行种植技术标准化,推广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的种植技术规程,同时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的种植模式,使农户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生产技术更加规范,产品质量和经济效得到明显。(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供稿)

猜你喜欢
示范县示范区标准化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标准化简述
山西省3地上榜“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示范县样板路“四好”的浙江样本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42
示范县 谈创建——2017年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亮点纪实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30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青海政报(2017年22期)2017-04-09 06:45:55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中国火炬(2015年12期)2015-07-31 17: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