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农村能源发展模式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2012-04-29 21:54潘玉荣
吉林农业 2012年2期
关键词:犁地作物秸秆

潘玉荣

秸秆还田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旱作农业的重要措施,是节本增效、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绿色食品发展的有效手段。玉米秸秆还田就是将玉米秸秆切碎后直接撒在地表或深翻到地下,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1.秸秆还田的主要作用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它是以机械的方式将田间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并抛撒于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从而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增加土壤有机质,增肥地力 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据测定,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如按每公顷还田秸秆15吨计算,则可增加有机质2250公斤/公顷。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秸秆6亿吨,其中含氮300多万吨,含磷70多万吨,含钾700多万吨,相当于我国目前化肥施用总量的1/4以上。可见农作物秸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付之一炬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1.2改善土壤环境,改造中低产田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质,还田后有机质激增,土壤生物活性强度提高,接触酶活性可增加47%。随着微生物繁殖力的增强,生物固氮增加,碱性降低,促进了土壤的酸碱平衡,使其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此外,秸秆还田可使土壤容量降低,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小,土壤结构明显改善。

1.3形成有机质覆盖,抗旱保墒 秸秆还田可形成地面覆盖,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储存降水和提高地温等诸多优点。亩玉米秸秆还田后相当于增施硝氨35公斤、磷肥375公斤、磷酸钾307.5公斤,若连续3年秸秆还田可使小麦、玉米平均增产10%~20%。这些数据在试验中已得到充分证实,并得到连续推广。

1.4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由于根茬粉碎疏松和搅动表土,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能,破坏玉米螟虫及其他地下害虫的寄生环境,故能大大降低虫害,一般可使玉米螟虫的为害程度下降30%。

1.5省工增产,争抢农时 一般情况下,机械化秸秆还田的作业成本仅为人工还田的1/4,而工效却比人工还田高40~120倍,还可增产增收。因此,机械化秸秆还田是大面积实现以地养地,建立高产稳产农田的有效途径。

1.6优化环境,防治污染 机械化秸秆还田使秸秆中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长期以来农民大量焚烧秸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农业和环保农业的发展。因此,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作为环保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是目前国家重点推广实施的农业新技术之一。

2.实施秸秆还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2.1社会、经济效益 从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效果来看,其社会、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实施秸秆还田技术不仅可增加粮食产量6%~15%,而且由于逐步增加了土壤肥力,实现大面积以地养地,促进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此外,不但节约成本和降低劳动强度,又能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实施秸秆还田技术,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看,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2生态效益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既解决了大量剩余秸秆的出路,避免了秸秆因废弃霉烂和焚烧造成的大气、河流等环境污染,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减少化肥施用量,避免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在旱作农业区实施可增加土壤含水率,改良土壤结构,使土质疏松,提高了土壤吸纳降水的能力,减少径流损失,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利用了自然降水,使旱作农业区生态环境趋于好转。对在全球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发展旱作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3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秸秆还田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部将这项技术作为一项成熟的农机化技术成果大力推广,近几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根据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土壤的有机质等养分需要及时补充。根据试验测定,秸秆不还田,每公顷土壤有机质每年至少要消耗810公斤。每公顷每年还田秸秆6000公斤,可提供有机质900公斤,就可以补偿土壤有机质的损耗,并且可逐年提高有机质含量,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秸秆还田是一项需要长期应用的技术,在全国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我国玉米秸秆还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秸秆翻压入土过浅 大部分玉米秸秆还田的地块耙地后,地里玉米秸杆、玉米根茬遍地都是,划烂地膜现象严重,影响播种质量。主要原因是秸秆翻压入土浅,没有用大马力翻耕机作业,翻耕深度浅。

3.2秸秆在翻压时扎堆而影响犁地质量 大部分机械收获的玉米地块,秸秆粉碎后直接抛撒在地里。由于个别地方粉碎后的秸秆抛撒较厚,在犁地时秸秆扎堆影响犁地质量。

3.3土壤较干的地块没有进行秋灌 部分较干的地块,玉米收获后没有进行秋灌就进行犁地翻压玉米秸秆。若遇到秋季降雨量少,翌年玉米秸秆腐烂不完全。因为秸秆分解依靠的是土壤中的微生物,而微生物生存繁殖要有合适的土壤墒情。若土壤过干,会严重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减缓秸秆分解的速度。所以,对于部分土壤较干的地块在翻压前一定要先秋灌,然后再犁地翻压,确保玉米秸秆充分腐烂。

3.4秸秆还田后没有补充氮肥 从近几年玉米秸秆还田情况中看出,大部分秋季秸秆还田的地块都是白地翻压,没有施用基肥、有机肥或化肥。造成翌年农作物脱肥早,影响作物产量。原因是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在分解玉米秸秆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氮才能完成腐化分解过程。秸秆还田的地块不增施氮肥,微生物必然会出现与下茬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氮素的现象,从而影响幼苗正常生长。所以,秸秆还田的地块除了施用有机肥、磷肥、钾肥以外,每亩还要多施尿素8~10公斤,才能满足土壤微生物在分解玉米秸秆时所需的氮素。为避免下茬作物早脱肥,就必须在犁地前施足基肥,充分补足氮肥。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玉米秸秆还田

4.1尽早翻耕 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后被均匀撒在田地之中,此时要尽快将秸秆翻耕入土,最好是边收边耕埋。这样一方面可以让秸秆尽快翻入土壤,加快秸秆分解的速度,对于一年两季的地块可减少因秸秆隔离土壤造成下茬作物落干而死,影响出苗率;另一方面尽早翻耕还可以避免秸秆损失,粉碎后的秸秆未能及时翻入土壤,干燥后容易被风吹跑,秸秆扎堆现象不但影响耕地,还可造成下茬作物出苗困难。

4.2足墒还田 秸秆分解依靠的是土壤中的微生物,而微生物生存繁殖要有合适的土壤墒情。秸秆腐解的最适宜的湿度是饱和持水量的60%~80%,因此,在秸秆还田后要及时浇水补充墒情,以使切碎的玉米秸秆与土壤紧密接触,防止被架空,促进秸秆尽快分解。

4.3补充氮肥 要按每100公斤玉米秸秆加10公斤碳酸氢铵的比例进行补肥,这样就可避免下茬作物苗期缺氮发黄。

4.4秸秆还田的数量要适宜玉米收获后还田的秸秆过多过少都不好。过多会影响当季作物的生长,过少则起不到培肥改土的效果。综合各地实践,一次还田的秸秆数量以风干物计算,一般每亩约500公斤为宜,最多不要超过1000公斤/亩。

4.5防止病虫害传播 玉米秸秆还田时要选用生长良好的秸秆,不要把带有病虫害的玉米秸秆还田,如玉米黑穗病、玉米大小斑病等,不能直接用来翻埋还田,最好将带病菌秸秆运出处理,彻底切断污染源以免病虫害蔓延和传播。

猜你喜欢
犁地作物秸秆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芒种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犁地作业质量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