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的变化》教学设计

2012-04-29 20:52:25金卫国徐旦杨明晔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山脉岩石课件

金卫国 徐旦 杨明晔

● 创新整合点

(一)多媒体作用的不可替代性

在多媒体技术运用方面,我们团队的思考是:运用多媒体技术一定要实用,且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能突破教学重难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一定要注重实效。

1.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展现无法实验的过程。教材中有一个模拟水结冰膨胀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活动。将用水填充的气球放入石膏中,等石膏变硬后放入冰箱冷冻室,24小时后观察其变化。这个活动教材中安排的是小组活动,但无论从实验器材上(实验中一般是不配备冰箱的),还是实验时间跨度上(实验需要24小时)都是很难实现的。如果利用多媒体的空间优势,这一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我们利用数码照相机每隔数小时拍摄记录一次,这样就可将完整的实验过程与现象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从无法实验到比较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为学生构建“风化作用”的科学概念打下基础。

2.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展现较难观察的实验现象。虽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山脉变化的原因,初步体验到了岩石的变化,但这种模拟实验与山脉变化的实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岩石在受到多种自然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缓慢变化,学生很难观察到,缺乏直观的感受。所以通过课件的视频展示,可以将山脉(岩石)长时间在多种自然力量作用下的变化(特别是内部变化)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利用视频补充“风化作用”的相关内容,帮学生构建“风化作用”的科学概念。

(二)课件设计交互性强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学生在提出山脉变化的假说时,其答案呈现的次序与教师课前预设的有所不同。如何根据课堂的动态生成展开课堂教学,这就需要制作的课件有强大的交互性。于是我们将课件设计成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动态出示相应的学生山脉变化的假说,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的灵动、有效。

(三)为学生自学建构概念提供媒体平台

山脉的变化是多种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教师一一去介绍,不如利用“山脉的变化”主题网站,让学生在上网自学中自主获取知识。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让他们学会如何在网站中自主获取知识,解答自己的疑问,将主动探究与概念建立巧妙地结合起来。

● 教材分析

《山脉的变化》是河北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的第一课,是在上学期学习了“地表剧烈的变化”单元的基础上,探究影响地表缓慢变化的诸多外力因素。因此,本课通过四个相关联的活动,用观察、假设和探究的方式,让五年级的小学生经历一次研究山脉的变化过程。第一课时完成第一至第三个活动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第四个拓展活动的教学。本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的是第一课时。

● 学生分析

在五年级上册“地表剧烈的变化”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利用多种方式,探究了由于地球内部物质、能量的不断作用与平衡所导致的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造山运动以及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基本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对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也有了一些总体的认识。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解释“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造成地球表面的岩石不断破碎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有根据地推测“幼年山脉”后期的形态特点;用模拟实验的方法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能通过分析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球表面岩石的变化。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爬山吗?咱们来欣赏一些著名山脉的风光。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不要忘记仔细观察,这些山的外部形态有什么特点?刚才同学们对山脉的形态进行了描述,那山脉的形态会不会发生改变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究山脉的变化(板书课题)。

(二)作出假设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山脉图片(如图1),引导学生寻找两组山脉的区别。

猜一猜:“幼年山脉”在千万亿年以后可能是什么样的?

想一想:山脉的变化可能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影响?并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观点。

(三)自主探究

教师具体研究对象顺序视学生回答情况灵活处理。

研究一:温度变化对岩石的作用。

小组讨论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作用需要哪些材料与怎样的环境,并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相应演示酒精灯加热岩石的过程,并提示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出示课件。

学生在实验前,观察岩石摸样;加热、冷却时,观察岩石变化;反复进行上面的实验,继续观察岩石变化,并将小组研究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一些小组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比较实验结果,并课件出示白天和夜晚的冷热差别对岩石造成变化的录像。

研究二:酸雨侵蚀对岩石的作用。

学生实验,观察并及时记录。

师:为什么平时下雨时看不到冒泡的现象呢?说明自然界中雨水的酸性不大,对岩石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细微、长期的过程。(课件出示酸雨侵蚀乐山大佛图片)

研究三:通过主题资源网站,自主学习其它自然力量对岩石的作用。

教师打开主题网站,引导学生观察引起山脉变化的其他因素(如图2)。

(四)认识风化

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自然界中的温度变化、酸雨、生物确实可以使岩石发生变化。我们将这些自然力量对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板书:风化(课件出示风化概念)其实在自然界中,岩石的变化或者说山脉的变化往往是受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课件出示风化动画,如图3)。

(五)小结、延伸

师:今天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山脉的变化是多种自然力量共同影响的结果。除了山脉,地球上还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地形地貌,如蘑菇石、沙洲、钟乳石、丘陵……(播放课件)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它们的变化会受到什么自然力量的影响呢?请同学们课后收集相关资料、继续研究,探索。

● 教学反思

(一)精雕细琢,优化实验材料

教材中第一个探究活动选用“普通玻璃”代替岩石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虽然,从普通玻璃中能清晰地看到在受温度变化后逐渐出现裂纹、逐渐剥落的细微变化,但普通玻璃在受到冷热变化后容易爆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选用了透明的玻璃弹珠来进行实验,这样在实验中既可以保证每个小组看到“岩石”逐步龟裂的细微变化,同时在操作中确保学生安全。

(二)活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中第二个探究活动采用石膏代替岩石,模拟水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但这个实验时间的跨度较大,熟石膏变硬至少需要4个小时,然后变硬的熟石膏在冰箱中冷冻需要24个小时……其次,现在的实验室一般是不配备冰箱的,所以这个实验不适合在课堂上开展。基于此,我们设计了学生能自主探究的替代实验——模拟雨水侵蚀。用白醋模拟雨水,用滴管滴在石灰岩上模拟雨水侵蚀作用。这个实验效果明显,器材易于准备,学生操作简单。这样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在充足的探究活动中感受“风化作用”,使课堂的教学更高效。

(二)运用媒体,优化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展现无法实验的过程。教材中采用石膏代替岩石,模拟水结冰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实验,实验器材(实验中一般是不配备冰箱的)、实验时间(需要24小时)都是在课堂上很难实现的。于是我们利用数码照相机每隔数小时拍摄记录一次,并将照片放到主题资源网站上。这样就可将完整的实验过程与现象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从无法实验到比较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2.为学生构建科学概念提供自学媒体平台。山脉的变化是多种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课堂的时间内是无法一一探究的。与其一一介绍,不如利用“山脉的变化”主题网站,让学生在网上的自学中自主获取知识。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让他们学会如何在网站中自主获取知识,解答自己的疑问。这样将主动探究与概念构建巧妙地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山脉岩石课件
它,就在那里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3深源岩石
一种叫做煤炭的岩石
海藻与岩石之间
人,山脉和海洋
中国三峡(2017年1期)2017-06-09 11:09:41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冥王星上有一条山脉
现代企业(2015年7期)2015-02-28 18:54:16
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山脉
河北遥感(2014年4期)2014-07-10 13: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