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113-02
体育教学是健身强体的保证,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学校是体育教学的载体,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直接承担者。多年来,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推动,农村的体育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许多方面仍存在着不足。这里,仅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些浅薄的认识。
一、存在问题
(一)体育教学认识不足。一是领导认识不足:有的领导虽然下乡检查了但不够深入,甚至“掩耳盗铃”、“被动式应付”,但有意避开问题而“走马观花”,结果问题还是没解决。二是学校认识不足:有的学校口头上把体育课说的多么重要,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行动。有些临时性“准备”也是为了迎接上面领导的检查,敷衍了事。三是教师认识不足:有的教师上体育课就是带着学生玩玩,什么“情感储备、智能开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身体健康”诸多人类基本素质的培养,都被束之高阁。四是学生认识不足:不少学生认为重视体育课会就影响文化课,有的在上体育课时就想方设法请假“偷”着学习文化课,结果身体垮了,什么也学不了了。
(二)体育器材场地欠缺。一是场地不够:有的学校几乎没有场地,远远不能满足体育训练和课外活动的要求。二是规划影响:不少学校正在规划中,有的面临被撤并的危险,无心购置体育器材和场地建设,正常的体育课开不起来。三是器材简单:所谓器材就是几个篮球,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缺乏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影响体育课质量。四是管理不善:有的操场杂草丛生,只要一下雨,就积满水,下雨就成了体育自由课;对现有的器材管理不到位,有些器材,由于常年日晒雨淋,长期不维护,可利用率极低,使用寿命短。
(三)体育教学课时偏少。一是本身排课少:从小学到初中,每周排体育课都偏少,小学至初三平均每周两节,最多也超不过三节。二是随意占用多:其他文化课只要“需要”,一般都会“侵占”体育课的时间。三是充分利用少:主要指利用体育课堂时间进行技巧和体能训练的少。在现实中,多数体育课是“自由活动”,多数学校每周仅有的两节体育课也是“放羊式”教学。四是受天气制约:只要刮风下雨,体育课就开不起来,即便是雨后,由于场地不规范,体育课也是束之高阁,很少利用多媒体制作体育技巧课件,在教室内给学生展示。
(四)体育课有安全隐患。一是操场隐患:农村体育操场有的凹凸不平,有的场地器材的布置不合理或不规范使用器械,都会带来想不到的安全隐患。二是主观隐患:有些学生仓促上阵,准备活动不充分,缺乏经验,态度不认真没有,情绪急躁,纪律混乱,不遵守规则,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够等也会带来安全隐患。三是细节隐患:一些运动项目没有相应的保护、帮助措施和方法,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同样会发生扭伤、搓伤、拉伤、碰伤,甚至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致残或危及生命,给学校、学生、家庭带来重大损失。
(五)早期体育教育欠缺。社会上不少人把智力开发、识字阅读和培养品德放在儿童教育的首位,就是缺乏体育教育。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看,把体育教育放在首位才是比较科学的。目前,有的儿童肥胖、消瘦,不少是缺乏体育锻炼所致。如消化器官得不到锻炼,影响消化吸收,肌肉系统得不到锻炼,影响强身健体,有的甚至因此而得肥胖症或糖尿病。从现实看,很少对儿童体育教育高度重视,从幼儿园到小学,学习时间占满全天,双休日也在外补课,体育锻炼时间非常少。身体素质不好,直接影响身心健康。
(六)培养范围小时间短。范围小主要指培养学生的覆盖面小,时间短主要指仅限于在学校的培养。体育课只重视训练少数运动尖子,而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培养,大部分同学体育活动流于形式,结果学校的竞技运动单个水平上去了,但学生的整体体质却每况愈下。另一种情况,多数同学没有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的思想,他们出了校园之后就再也不谈体育了。这与身体需要终身锻炼、终身需要强身健体的要求背道而驰。
(七)体育师资力量缺乏。一是数量缺乏,二是事业心缺乏,三是创新精神缺乏。数量上缺乏:农村中小学有许多体育兼职教师,专职体育教师任课节数太多,有的高达平均每周17节以上,加上每天的早操、课间操,有的还要带队训练、组织活动课以及组织校内的大、小型比赛,根本没有时间研究备课,更谈不上研究教改。事业心缺乏:主要指教师本身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表现为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疲于应付,考什么就教什么,测什么就练什么,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精神缺乏:有的体育教师传统思维改不掉,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学习别人之长,也是死搬硬套。缺乏教学内容、方法的创新,没有自己的特色,体育工作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八)体育测评有待改进。一是测评项目单一:没有综合考虑育人、技能、健体的功能,只注重身体素质测定。二是标准过于死板: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孩子的营养跟不上,其体质肯定不如富裕地区的孩子,但测评学生身体素质的标准都一样。三是人性化不到位:对一些过胖或过瘦的学生测评没有特殊政策,人性化不足,不利于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四是仪器检测不准: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检测仪器简陋或人工代替,仅靠一把尺子、一张纸、一支笔,不可能检测出准确的数据,造成考生、家长和社会对体育考试诚信的质疑。
二、思考对策
(一)强化认识。一要强化全员认识:提高社会各界对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是贯彻体育教育方针和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的需要。二要强化领导认识:特别是教育主管领导,要深入农村一线调研,通过亲身体验,再提出相应的举措。三要强化学校认识:学校是体育教学的主阵地,必须开足、开齐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四是强化教师认识:教师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要把情感储备、智能开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身体健康等素质培养融入到教学中。五是强化学生认识:不能一遇到体育课就请假,要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二)配齐器材。一要增加投入:主要是政府财政增加投入。二要多方集资:学校筹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专资、公司赞助、个人捐资相结合。三要纳入计划:要把体育器材设施的配备,纳入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供应计划之列。四要加强管理:配齐器材后,应分类存放、定位有序,保持室内整洁,防尘、防潮、防压、防照射;对损坏的器材要及时维修,使器材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三)用好课时。一要科学安排课时:低年级体育课要适当多排,高年级也要保证每周3节;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课间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二要确保课间活动:每天上午统一安排30-4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动,将此项体育活动与业绩考评、评先评优直接挂钩。三要充分利用课堂: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加强学生技能和功能的训练,力争学生在体育技巧和体能上都有明显的收获。四要用多媒体教学:体育教师要掌握制作课件、使用课件的本领,把体育技巧环节用多媒体做成课件,要充分利用课堂、用好课堂,在课堂上多展示多媒体教学的魅力。
(四)确保安全。一要增强责任:要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杜绝排队时学生相互推撞而摔倒。二要加强防范:学生要穿运动服,不能带锋利硬物,严禁学生任性蛮干。掌握安全常识,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三要严守规则:准备活动要充分,对投掷类和接力项目,让学生远离危险区,严禁对掷,并等同组同学都投掷完后再统一捡回器材。四要提前检查:课前必须对场地和器材仔细检查,若有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
(五)从小抓起。儿童是人一生打好身体基础的最关键时期,体育教育从小抓起非常必要。一要培养运动乐趣:多用游戏引导儿童运动,多让儿童探索、体验,用感官去摸、看、听、嗅,达到自觉运动。二要逐步加强运动:加强运动不要超过儿童的体力,要在保证儿童承受力和健康的前提下,逐步加强体育锻炼。三要重视自我保健: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保证儿童睡眠,杜绝儿童心灵装进恐惧、忧虑、悲伤、憎恨、愤努、不满等情绪,让其高兴进入梦乡。四要确保年龄衔接:进入少年阶段,学习任务繁重,切不能顾此失彼。要多到户外运动,确保身体健康、大脑聪慧、心灵纯洁、适应社会。
(六)全民健身。一要覆盖全体:体育教学要顾全大局,不能把精力只用在几个体育尖子身上,因为人人需要健身,人人需要体育锻炼。二要持之以恒:校内注重体育锻炼,毕业之后要终身坚持,不能把体育锻炼仅限制在学校的教学阶段上。三要消除误区:消除强身健体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误区,消除音乐、绘画、书法高于体育技能的误区。四要养成习惯:年轻人要向老年人学习,把聚会、饭局、棋牌等闲暇用在体育锻炼上,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五要挤出时间:体育技能粉丝越来越多,但这些粉丝自己却不注意锻炼,理由是:没时间。上班族“白加黑”的加班早已司空见惯,因为一个“忙”字,忽略了身体。“没时间”、“忙”,这样的身体透支将来肯定要算总账,得不偿失。所以一定要挤出时间加强体育锻炼。
(七)解决师源。一要配备专职教师:按学生数比例配备专职体育教师,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二要加大培训力度:特别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引导、举办讲座,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业务培训。三要发挥师范作用:各级师范学校要根据农村的需求,针对性地加强体育人才的培养,多为农村体育教学提供专业人才。四要改善教师待遇:多年来,教师地位已经提高,但体育教师的辛苦特点还没有应有的认可,政策倾斜度不够。在评优、评先上,在职称职数设定上,都没有考虑体育教师的特殊性。有关部门要切实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八)严格考核。一要严考身体健康:严格考核技能加体能,除用器械测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成分以外,重点考核生活规律是否健康、是否形成保健习惯。二要改变传统评定:改变只对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要结合学生态度、习惯、情感以及合作能力来评定。三要调整评价体系:打破教师主观定成绩的局面,要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同年级评价、各个时期评价、自上而下评价,形成综合评价体系。四要结合五种功能:把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参与、社会适应五个功能结合起来评价体育成绩。五要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严格考核,要达到对教学效果的准确诊断,激励教学和鼓舞学生,改进教和学的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