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种慢性病
癌症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因为癌症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预测,如果美国人平均寿命能达到90岁,那么将会有47%的美国男性和32%的美国女性死于癌症。
尽管如此,在癌症的存活率方面,近年来却有很多让人欣慰的消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的肿瘤治疗专家何裕民曾经介绍过来自美国的数据:“2006年6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的全美肿瘤大会上公布了一个事实:2005年美国人因癌症死亡的人数第一次比2004年少了2000多个。”何裕民因此将2005年称为“人类癌症防治史中的转折年”,因为从上世纪3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统计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而在2005年之前,这一数据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但到2005年,数据发生了转折。此后两年的统计数据也在不断下降。”何裕民说,“这说明更多的癌症病人活了下来。”分析数据后,何裕民认为,癌症应该被重新认识。
“在当时,死亡人数的下降不是因为发明了新药,也不是因为出现了新的医疗设备。”何裕民觉得“转折的原因”在于“观念改变了”。
“有数据表明,现在美国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达到70%到75%。”他说,“考虑到癌症患者高发年龄段在60到70岁以上,如果平均能活上5年,那么可以认为癌症和冠心病、糖尿病一样,只是一种慢性病。”
实际上,这种观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渐渐成为一种共识。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些文件中,把癌症定义为伴随着衰老所出现的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和骨质疏松、动脉硬化、脑萎缩相接近但性质不完全一样的慢性病。
“既然如此,那么在癌症的治疗和预防方面,观念就要发生重大变革。”何裕民介绍说,以前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是“寻找和破坏”,“指标一高马上查,查出来了就‘三斧头——手术、化疗、放疗。这不能说没有效果,但五年生存率在中国的比例一直徘徊在35%左右,相当于欧美80年代的水平。”
而现在的癌症治疗则更强调“靶向与控制”。“靶向”就是有针对性地抑制,目标是“控制”癌症。能治愈最好,不能治愈就控制其发展,让其慢慢发展或者停滞。“现在强调综合调整模式。”何裕民介绍说,“生活方式要调整,观念要改变,心态要调整,要加强体能锻炼,饮食结构也要改变。”
少吃一口,多活一天
这里面,从预防癌症的角度而言,饮食很重要。“今天城市癌症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吃出来的。”何裕民说,“因为我们快速进入了小康社会,餐桌丰盛起来了,营养过剩了,很多毛病也就冒出来了。”
国际抗癌联盟曾经发布的消息显示,肥胖和酗酒已经成为诱发癌症的两大因素。而这两大因素都与饮食有关。
研究表明,食物对癌症的启动和促进都有影响。即使癌症进入晚期阶段,合理的膳食结构对于抑制癌症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好处。所以任何时候改变膳食结构都是有益的。
而何裕民的建议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用餐,最好能“少吃一口”,这样不仅感觉舒适,也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癌症的发病率。
此外,不良生活习惯对于防癌抗癌而言也是有害无益的。“很多食道癌患者都爱喝白酒,一天两三斤,食道都是给酒烧坏的。”何裕民说,“而吸烟给人体带来的危害也很大。它不仅会诱发肺癌,也会促使食道癌、胃癌、膀胱癌、胰腺癌、鼻咽癌的进一步发展。”
“过去认为,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避免发生的。但就现在来看,至少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发生或者减缓发生的。”何裕民说,“但前提是大家要把健康意识放到第一位。要能管好自己的嘴。”
专家支招
何裕民的饮食建议:粗淡杂少烂素
在饮食方面,首先要吃得“粗”——不能吃得太好,不能吃得太精美,最好能将粗粮和细粮搭配起来。
过去中国人注重滋补,喜欢蜂胶、阿胶、人参这一类的补品。但现在很多人营养过剩,如果还不切实际地滥补,必然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如果还有血压高、血糖高、血粘度高、血脂高、尿酸高之类的毛病,再吃补品就更要不得了。所以建议大家少补为妙。对于很多人而言,饮食方面更需要的是调整,而不是滋补。
其次就是要“淡”,这里主要是说盐和糖。有研究表明,每天成年人的盐摄入量应在6克以下。而一份标准的披萨饼套餐,含盐量高达12.3克。目前很多快餐之所以那么受欢迎,就是因为重味,糖、盐放得多。临床上,我们也已经发现多例因长期食用快餐而诱发鼻咽癌的青少年患者。糖也一样,过量摄入,有害无益。
还有就是油,大家都知道动物油不好,其实植物油也要控制,最好是每人每天的摄入量在25克以下,特别是肠癌、肝癌、胰腺癌患者,更要有所控制。不是说不能吃,而是要少放一点。而就油的品质而言,在植物油中橄榄油最好,棕榈油最差。
此外,“杂”就是食谱广一点;“少”是总量要减少;“烂”是说除了水果蔬菜外,其他东西最好加工得透一点,尽量减少肠胃的加工强度。稀粥之所以被认为是养胃食品,也就是因为它加工透了,能减少胃的工作量。
最后,饮食上要总体偏素。在癌症的自然疗法中,素食很重要。素食烹饪以过水为宜,即以水为主要烹饪介质,方式以蒸、煮为宜。还要注意温度不宜太高,以免破坏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