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年志
前面的两份教学设计是荣获第九届NOC网络教研团队赛项一等奖和恩欧希大奖的教学设计。经过团队的设计、评价、反思与再设计,两份教学设计的水平较之前稿均有很大的提高,充分达成了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团队协作,有效优化”的目的。
● 亮点
仔细研习两份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感悟到三大方面的亮点,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目标的基本定位与达成预设较为科学,体现了高中信息技术的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就如射箭者眼中的靶、跳高者面前的杆一样,若设定不科学,教学就会偏离方向,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就会茫然无序。显然,两个团队的教师都能够充分认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习较为深入,能够较好地把握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和章节目标。在目标定位上,尽管表述结构有所不同,但都能从三个维度把握目标的要点:①了解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即实体、属性、记录、字段和数据表等;②通过面向实际问题的解决体验,掌握数据库的有关查询和更新操作的方法;③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具有能实现高效检索等方向的优势,体会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目标定位后能否很好地去达成,则要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去考探,只有每一个环节的子目标达成了,教学的整体目标才会达成。在目标的达成预设中,鹿泉一中团队不仅关注了基本的概念与操作技术的掌握,更多地关注了数据库强大功能与数据库优势的认识,如“比较Access与Excel的区别,体会数据库的强大”;“通过典型发言,强化学生对数据库优势的认识”,并“通过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巩固查询的操作,形成利用数据库高效管理信息的意识”等设计。而昌乐二中团队在引入部分设计了“学生比较手工处理数据与数据库处理数据的不同,进一步体会到数据库处理数据的快捷与便利,进而激发进一步探究数据库的欲望”的教学,并设计了实际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只是在探究任务结束后,缺少及时的提点和归纳,让学生对技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的认识略显欠缺。其实,本节的编写并不是将目标锁定于技术训练,而是通过更多、更深的体验,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技术背后的思想和价值,引向信息技术的灵魂——信息文化,表面上看是让学生掌握数据表数据的选择查询和更新查询等技术,实际上是用这些技术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体会数据库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2.学习活动的整体设计与实施流程真实可行,符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
学习活动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丰富而有效的课堂必然由多个相互关联、有结构、有层次、翔实可行的学习活动所构成。基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学习活动的设计往往着眼于学生主体需求,贴近学生的实际,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任务(问题解决型或操作应用型)或项目(主题探究型或实践应用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媒体支持等方式,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过程,目的是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构建能力,并养成积极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两份教学设计都能够对教学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进行较为清楚的预设,并及时地表述教学设计意图,使课堂教学有一个清楚的脉络,提高了教学的可操控性。在学习活动的整体设计中,两个团队的教师善于以任务和主题性研究活动为抓手,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所选择的主题较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鹿泉一中团队的设计,始终围绕“家乡”的相关信息来进行,并选择了学生容易亲近的“动物”作为体验的话题。昌乐二中团队的设计围绕学生亲身经历的校本课程的选修,为活动主题来组织数据库相关操作的体验,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同时,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两个团队都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引领,如鹿泉一中团队的“尝试操作”、“自主操作”、“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研究”、“小组评价”设计等,昌乐二中团队“自主操作”、“合作答疑”等设计,都能够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渗透其中,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了教学的实效。这也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必须遵循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3.技术平台的合理选择与有效应用初步体现,突破了学科课程整合的初级层次
信息技术课堂也需要技术的支持,合理地利用技术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要带头研究的内容。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运用的技术很多,如多媒体电子教室控制软件成了信息技术课的常用软件,对示范教学、及时的评价与互动等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两个团队都有较多的思考。我觉得更为突出的是两个团队对Moodle平台的选择与有效的运用。鹿泉一中团队充分利用了Moodle平台的及时反馈与评价功能,促进课堂的互动与生成,扩大了交流成果,如构建了“Moodle讨论区”,获得学生的典型发言,强化学生对数据库优势的认识;学生利用Moodle平台发布主题活动研究成果,共享研究资源;利用Moodle平台进行学习反馈,掌握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等。昌乐二中团队有效利用了Moodle平台的资源拓展优势,通过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路径,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探究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还利用Moodle平台的讨论区开展小组间的互动性评价,解决疑难问题。可以看出,两个团队对技术的合理选择与有效应用作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初步实现了“整合点”从“辅助教师的教”向“辅助学生的学”的转化,从“呈现型辅助讲课”向“提供学生学习支架”的转化,也突破了整合的“情境激趣”的初级层次,并试图向“通过整合感悟方法,发展高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层次过渡,这正是两个团队设计难能可贵的地方。
● 不足
当然,两份教学设计还存在不尽合理和有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教学过程设计的结构化、层次化表达有待完善
尽管两份教学设计力图将教学环节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和“设计意图”有结构的表达,但其结构与层次仍然不分明,降低了可阅读性,影响教学思路的传递。共性的问题是:“媒体应用”交待不明,直接影响了媒体的切入时机和作用效果;都没有规划教学流程图,影响了教师对教学整体结构和思路的把控。个性化问题:在鹿泉一中团队设计中,“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表述方式不匹配,一个是课堂语言实录,一个是用陈述性语言。在昌乐二中团队的设计中,每个环节中“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设计冗长,没有建立紧密的对应关系,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建议做三点完善:①凡涉及“媒体应用”的环节,均应交待清楚媒体的形式、内容、作用时机,并明确作用效果,媒体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部分,合理的应用才会得到好的教学效果。②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活动”与“媒体应用”等都是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的,因此,在一个教学环节中,不能笼统划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应建立较为翔实的、精细的对应关系,以利于课堂的有效实施。同时教师活动的表述也应该是陈述语句,因为我们不是课堂实录,我们也反对实录性的教学设计。③设计教学流程图至关重要,教学流程图好比教学的神经,建立起各个“神经元”的联系,梳理流程图的过程,也是再设计、再提炼的过程。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软件、Office VISIO软件以及其他的框图工具制作出清楚的流程图。
2.对整合点的选择和分析有待深入探究
在NOC网络教研团队竞赛中,将整合点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要让教师对技术的选择及其在教学中应用的预期效果作一个很好的规划,在“技术为优化学科课程目标的达成服务”上做一些探讨。这里所说的整合特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整合点”的分析包括“整合点”选择和整合方式选择两个方面。整合点选择重点分析整合切入时机和作用效果,而整合方式的选择重点分析教学环境、技术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其运用的整合方式较之于常规教学的优势等。由此,可以看出,鹿泉一中团队对整合点的分析不够全面、不够深入,而昌乐二中团队的整合点分析没有抓住技术应用这一要点。两个团队都要认真领会“整合点”分析的实质,并清楚地表述,如在哪一个环节运用了什么技术,是怎样用的,起到了什么作用,较之常规教学有什么优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明白技术运用的价值,走出唯技术而技术的藩篱,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推向深入。
教学是一个动态完善的过程,教学设计也是一个设计、评价、反思、再设计的过程,而好的教学设计必然要经历教学实践的检验,因此,建议两个团队能够在常态的教学中去实施他们的设计,在教学体验中不断发展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