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畅谈新课改(之一):谈体育课程改革的初衷和目标(下)

2012-04-29 00:44
体育教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目标

毛振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

在任何国家的任何时候进行任何课程的改革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普适性目标,就是通过课程的改进与完善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培养有关的人才。

任何课程改革的潜台词都是当前的课程有了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有必要通过集中式的改革工程进行重大的修缮和改进,这种改革有些类似“外科手术”式改进,而且是通过日常的小修改和小修正(类似养生式)的改革不可以完成的,而且课程的问题也是可以通过这样的工程可以改正的。因此,在任何课程改革之前,其领导者必须对“课程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改革,是不是真的靠日常的修正已经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设计的课程改革方案是不是能解决所面对的课程问题”“课程改革阶段目标和总目标是什么?”如果在改革前缺乏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那么任何课程改革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甚至会越改越差。还有,任何课程改革的初衷和结果一定会集中在提高课程的效益和质量上,因为这是课程的原点,也是课程改革的原点。

那么,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初衷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三件事,第一个是“减负”,老百姓对学生学习负担太重这一点已深恶痛绝,希望学生不要太累了,但是老百姓不知道学习负担重也并不完全是课程的问题,是就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带来的问题,但是国家还是想通过课改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二个就是“提高能力”,大家发现中国教育培养的人还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由此才有了“钱学森之问”,因此国家希望通过课程改革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培育出大量的创新人才,第三个就是“全面发展”,国家希望中国的青少年能通过更好的课程教育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应该说国家的上述课改期待很清楚,但是国家的期待和家长、学生的期待有些差距。我认为,现在的体育课改更多地是跟着教育走,跟着其他的课程改革走,甚至是盲目地跟着走,明显地缺乏体育自己的初衷和目标。其他学科的课改与体育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前面我说的课改三个初衷就和体育的初衷不尽一致:体育本身不存在“减负”的课改初衷和任务,体育课程不但不能减负,还要“加负”,要增加体育课。“提高能力”也不是体育的初衷,体育课程中不存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矛盾”,即便我们有运动技能和体育能力的问题,它也和其他学科所说的问题不一样;第三个“全面发展”也和其他学科初衷不尽一样,体育本身就是德智体美中“体”的发展,而其他学科则面临着不同的任务。我们是应该会同其他学科一起进行整体的课改,但我们更应明白体育具体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在推进第八次课程改革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时,我们学校体育人也必须有自己的初衷和目标,而且要明确清晰。那么,中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初衷是什么呢?我认为体育课程的课改初衷和目标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提高课程效益与教学质量。当前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还比较低,集中体现在辛辛苦苦教了12年体育,最后学生什么都没学会,身体锻炼效果也不理想。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蜻蜒点水,教学过程低级重复,学生毕业后既没有参加体育的意识也没有能力,终身体育成为空话。此外,体育在本应有优越条件进行培养的意志品质、集体性和文明行为等方面也不尽如人意。因此,体育人期望通过课程改革工程来提高一下课程的效益与质量。

第二是提高课程的可行胜。也就是体育课程要求与各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更加适应的问题。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一直努力想解决这个问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现在体育课程依旧面临这个问题,因为中国地区的差异比过去更大。如何让体育课程更加富有弹性,更加有适应性,是当前阶段体育课程要通过改善管理方式必须予以解决的。

第三是提高学生积极性。随着应试压力和各种非运动性游戏的剧增,从上世纪末开始,学生参与体育积极性不高,参与体育课积极性更低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虽然这个问题并不都是课程的问题,但通过课改可以缓解的余地还很大。因此,学校体育人也期望通过体育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的改善能让学生更加热爱体育,更喜欢体育课,并在体育课里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四是提升体育教学条件。体育的教学条件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多,但要求比较高,多年来,体育条件的“欠债”更多,场地、设施、器材、师资、活动经费都差得很多。因此,体育人很希望通过课程改革工程来促进条件的改善。

我认为,上述“提高教学效益与质量”、“探求更有弹性的课程管理方式”、“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全面提升体育教学条件”四个方面应是现阶段我国体育课程最有必要的初衷,也是最可能实现的目标。

在这里我还想谈谈“体育课改不应该有的初衷和目标”,因为,前一阶段的体育课改的确存在着课改目标泛化、课改目标失真化、课改目标非体育化、课改目标高深化、课改目标虚化、课改目标脱离实践化、课改目标理想化、课改目标洋化等现象,这些现象我都可以举出实例说明,绝不是空穴来风,因此,我才要说说“体育课改不应该有的初衷和目标”。那么什么是“体育课改不应该有的初衷和目标”呢?

第一,增加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不应是我们的初衷。《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设了200多个“内容标准”,这实际就是目标,搞得体育教师不知道应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落实,甚至连体育课都不会上了,我们过去的目标已经够多了,多得已经落实不了了,而且,不是我们的目标多了,体育的效益就高了,反而有可能是目标多了,体育更不能凝神聚气了,效益更差了。

第二,提出许多过去没有的概念和新语言表现不应是我们的初衷。任何新的工作和新的思想,可能需要新的概念和说法来表达,但真正的进步不是新概念的提出,而是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论的出现,而前一阶段的体育课改中新概念新词满天飞,许多体育教师天天在讨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那个概念怎么理解,太多的概念和理念反而把解决真问题的工作给耽误了。

第三,提倡教学的轻松化和师生关系的表面温情化不应是我们的初衷。体育课程的紧要任务是提高以运动技能和身体锻炼为核心的教学效益,是提高技能教学效果和加大锻炼的负荷,而不能将体育课教学引向松散自由、引向缺乏教育的“你好我好”,更不能引向“放羊”,即便是所谓的“科学放羊”也不行。

第四,弱化和模糊化对学生体育学业评价不应是我们的初衷。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强化对教师的教,对学生学的评价,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更应该在评价时关注学生的品行、态度和意志等,但我们绝不可以因为这些追求而“合本求末”,弱化了对学生技能和体能的评价,更不能用自欺欺人的所谓“无劣评价”来取消对教学双方态度与效果的监督。

第五,盲目的表面化的体育教学内容花样翻新不应是我们的初衷。体育需要新的、具有时代性和体育活力的教学内容,体育更有必要删除一些不理想的内容,体育内容资源的开发也应该提倡,但这些都必须是在科学论证基础上进行的。而前一阶段体育课改却是大量引进非体育性游戏、引进所谓生活性内容和情境类内容,这只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庞杂混乱,教学更加浮躁肤浅,过程更加蜻蜒点水,学习质量更加低下。

我认为上面的几个初衷在前一阶段课改中明显可以感受到,是今后课改要力戒和加以纠正的,我们要防止这些不正确的初衷和目标干扰以后的体育课程改革。

最后,我还想提醒所有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同仁要注意以下几个“不要”:

第一,不要把外国人的课改初衷当成中国体育课改的初衷。中国有中国的改革课题,课改是要解决中国课程的紧要问题,我们要洞察世界的课程趋势,要学习他人的方法论,但不能把别人的问题错当成自己的问题,把别人的初衷错当成自己的初衷。

第二,不要把大教育的改革初衷全当作体育的初衷。体育有体育的改革课题,体育课改是要解决体育课程的问题,我们要追踪基础教育的整体趋势,要为教育的整体改革做贡献,但不能把整个教育的事情都揽在体育的身上,更不能在盲目地随从中忘记了自己的任务。

第三,不要把想象的改革初衷错当现实的初衷。我们一定要明确体育的真问题,不要想当然地设立一些虚幻的改革目标。

第四,不要把小的改革问题当做大的改革课题。体育中有许多的问题,其层次不一样,对全局的影响度也不一样,我们不能忘记主要矛盾,要找到改革的“攻坚点”,不能捡芝麻丢西瓜。

第五,不要把内容和方法的问题当成方向和目标的问题。很多体育教学的问题,其实改改内容、优化优化方法就可以解决和完善,不要事事都是“改革”,不要事事都是“理念”,改革要宏观的立场,更有许多具体的改变和完善。

所以,在今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充分吸收前一阶段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回到体育课程问题的原点,冷静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路径,不断确认改革的初衷,一步一步地坚实地迈向体育课改的既定目标。

吴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中心主任):

为什么要进行课改?显然,因为当下的课程改革还有不尽人意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没有处理好规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二是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实际和国家要求-三是不具有可执行性和操作性。这就是下一步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第一,要处理好规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如果以2001年新课标实施为界,之前的学校体育可以称为“大纲时代”,之后的叫“课标时代”。

“大纲时代”特别强调规定性,强调国家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国家的意志。但是,“大纲时代”也存在统得过死,扼杀教师自主性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

进入“课标时代”,提出了“目标引领”的理念,规定了目标,放手体育教师选择内容,但结果呢,一方面,体育教师根本就不会选;另一方面,有一些教师自己选,但发现,要全部选太麻烦。这样导致了原本是自主选择,是目标确定前提下的自主选择,但实际上变成了任意选择、方便选择——没有任何依据的选择,丧失了国家的基本要求,丧失了基本的规定性。因此,出现乱局,出现教师不会上课、无所是从的情况,就不足为怪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下一步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恢复到规定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的状态。

义务教育就是强制教育。国家对教育的强制性要求,就是教育的规定性。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国家提供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那一定会有体育教育,是国家强制教育的一部分。

国家的教育规定性,是我们实施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做的事情。规定性的提出,体现了国家对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前段时间本人在《中国教育报》写了一篇文章,“没有好身体,就没有高素质”,是从“十二五”规划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角度谈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一个国家的教育,如果不实施体育,不关心青少年体质健康,将来无疑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医疗负担,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无用的。事实证明,巨大的医疗支出将影响国家现代化进程。现在,在我国,我们大多数人意识不到将来巨大的医疗负担和我们目前工作的重要关联关系,这很可惜。现在,美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那是因为美国曾经迎来汹涌而至的青少年肥胖浪潮,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在,面对医疗的巨量耗费,他们束手无策,后悔了。我们现在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一定要从小予以高度重视。如果放任不管,等引发严重后果再来做。很多事情已经来不及了。

教育是一个结果滞后显现的事业,所以课程改革要有前瞻性。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体育,一定要体现国家发展战略和长远目标。

规定性必须强制执行,包括目标及其内容。

第二,要更适应学生实际和国家情况

“大纲时代”的目标及其内容,可能不适合现在的学生。如用1000米、800米长跑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要有一定的条件,即学生有一定的长跑能力,在长跑中会有明显地能量转化带来的身体感知(极点及其第二次呼吸)。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其耐力已经普遍下降,跑800米、1000米就会感知“一生痛苦”。所以,目标不变,手段、内容和方法必须改,必须适应现在的学生。

“新课标”提出的理念和方式更偏向于适合当下发达国家的情况。学校体育领域现在推崇、引进的一些东西、样例,令人耳目一新,有科学的依据。但是,脱离国情、教情、学情、班情,就不是一个长久之策。如果引进,一定要经历“中国化”的过程。

第三,要强化操作性

有人说现在课程的执行力差。实际上,不是执行力差,是缺乏可执行性。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目标领域就没有完整的实践性操作体系,更没有可用的评价体系。其他领域,也是这个情况。

“目标引领”是应该有条件的,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才能实现。

体育新课程改革下一步的重点,一是要建构新的目标操作体系;二是建构可供教师选择的执行方案。现在,教学内容要完全由体育教师选择,还不可能实现,可以有过渡的方案: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提供给教师选择。

第四,要遵循规律、按步骤发展,不要遑论跨越式发展

教育发展要遵循的不是其他领域的发展规律,而是人的发展规律。课程改革,不能违背人的发展规律和人所处的环境制约。先进的理念是改革发展的方向,但国外发达国家的样态,并不是当下中国学校体育膜拜和效法的模式。现在极力推崇美国样式,我非常反对这种做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有规律的、按步骤的发展可能更适合我们的国情,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我们的改革。跨越式

发展在局部的、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开展,但在整体上可能还行不通,因为我们的国民经济发展还是不平衡的。

王皋华(首都体育学院教授):

我们的课改将来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现在的青少年培养成未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体育意识、体育习惯、能主动积极参加终身体育锻炼的成年人。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问题。试想,一个没有速度,没有力量,没有耐力,柔韧性差,反应不灵活的孩子将来怎么进行终身体育?他参加哪个项目合适?在哪个运动项目中能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可是,“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来以后,很多学校忽视了运动素质的练习。我个人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身体运动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必须强化,必须是规定动作,而不能是自选动作。

还有一个是我观察到的现象,有一次我去上海讲课,有一个中小学体育课展示活动。展示现场体育馆里有几台电视,学生根据屏幕上出现的动物图象来模仿动物的活动,有的观摩老师就说人家有条件,咱们没条件没办法实施。我们的观摩活动教师到底要看什么?他们实际上又看到了什么?我当时对这些教师说“我们观摩并不是要照抄照搬人家的东西,实际上咱们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量力而行,只要把精神领会了,意识到位了,哪怕是一个打麦场,你都可以去创造东西。将来再举办展示课活动,关键我们问看课的老师他看到了什么,不是看完就一走了之了,要有其他的活动干预,提高展示活动效果。

最近,在首都体育学院和中关村四小举行了“国际中小学体育教学法研讨会”,来自美国等国家的几位教师和北京的两位老师分别上了几展示范课,首都体育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到场认真地观摩了授课的全过程。示范课上得非常成功,观摩的学生热情高涨,示范课和观摩学生从始到终充满了学习的期待和活跃的气氛。课后笔者针对那节美国教师的“身体舞蹈”课询问了我院的一些本科生和研究生,通过观摩“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学习到了什么?”回答结果却令我不十分满意,甚至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学生多数的回答是“教师的表情丰富”、“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师上课有激情”等,这不仅让我想到:“看课的目的是什么”“观摩是否达到了看课的目的”,“没有达到目的的原因是什么”?

我看课后的一点体会是:

1.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工作的敬业精神,教学过程中的全身心投入等这些都是直观的容易被观察到的教学行为。

2.授课内容反映了课程内容设置的递进性和全面性。授课内容是什么?学生们都能将他们所看到的重现出来,但当问及安排这些教学内容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它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中的位置时,学生就显得有些语塞。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外显的,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才可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身体健康发展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认识身体、使用身体、发展身体和保护身体。在不同的学段,体育课程都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体发展水平传授这四个方面内容的知识和技能。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就是“怎样使用身体”,它是身体教育与健康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有的学生说“这样的课上一次还行,每节课都这样上可不行”,就充分显示了我们学生对全面的身体教育体系还没有概念或认识还不够全面。

3.教师将身体语言技能发挥到了极致。作为一名对中文一点也不懂的外国人,面对一群中国孩子,要成功地组织授课也许最大的困难就是相互沟通与交流。语言不通怎样交流?语言不通怎样组织?语言不通怎样下达学习任务?语言不通怎样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授课教师发挥了高超的身体语言技能将上述问题都非常好地解决了,还比较顺利地执行并完成了授课预案。这一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4.教师合理应用反馈技能对孩子的学习行为给予鼓励和支持。示范课教师在授课的全过程中,始终通过肢体语言如“竖大拇指”、“面部表情”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不断的积极性反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为成功的教与学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看不到这些?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教育技术的知识背景,缺乏对教学技能的系统训练,缺乏对教师教学技术行为的学习和研究。这些是我们的未来教师或在职教师应该弥补的,不可或缺的一课。积极地开展教学技术行为的学习和研究具有很大的工具性价值:

(1)应用于现职教师的行为调节。(2)用它有计划地训练,培养各个水平层次的教师,尤其有助于优秀教师的前期成长。(3)它可以鉴别教师的水平、教育效率、考察出教师的“成本”消耗,提示事半功倍的方略,减轻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荷。(4)教师技术行为的研究成果还具有教师培训上的诊断意义。(5)它是对教师的微观细节行为进行解析的一种工具用它可以分析教师已经习惯了的特殊方式的行为倾向和教学弊端,可以看到许多不以为然的问题。(6)一些教师的教学行为长期停留于感觉阶段,对其所作所为不知所以然,苦于无法提高。这是因为教师技术行为知识缺乏所造成的。(7)教师的技术行为知识越多,改进技能的可能性就越大,技术水平就越高。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改进、提高体育教学方法。其实不管是新兴运动项目还是传统运动项目,一名优秀的教师都可以把课上得有声有色,学生学得不亦乐乎,能够轻松自如地完成体育课程的目标。而关键还是教师是否有这样的教学技能,是否掌握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实际中,很多优秀的一线体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某些运动项目或内容的教学上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技巧或者方式方法,如何能够把他们各自的好教法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给其他体育教师提供参考,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作用。

其二,引起多方关注,改善体育课程的地位。引起社会对体育教育的关注,对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关注,引起社会以及广大教育部门对体育教师的关注。实际上,我国很多地区的体育教学被严重忽视,体育教师地位低下,工作条件和环境恶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如何去谈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要求,可能很多一线教师本来就不想干呢。因此,体育课程改革应该吸引更多的人来重视体育教育,关注体育教育,支持体育教育,支持体育教师。通过课程改革切实改变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

其三,与时俱进,补充知识,更新体育教育教学观念。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受到不同的时代背景的影响,在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很多思想观念也随之改变,因此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同样面临着调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体育教师更新观念、补充相关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完)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目标
体育课
我们的目标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