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文
1 草履蚧的防治现状
石榴草履蚧在会理县发生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90年代后期迅速扩散,上升为主要虫害。据2008—2010年彰冠乡、虫区多个石榴园调查,草履蚧发生率在69.7%~96.7%。生产上对草履蚧的防治方法简单,防治效果非常差,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1 防治时间不准确
果农忽视对草履蚧若虫的防治,都要在草履蚧发生危害时,才急忙对树体喷药防治,一般在4—5月,而此时的草履蚧已变为成虫,体壳已盖上蚧壳,披上蜡粉,常规药剂很难渗透到虫体内,将虫毒死。
1.2 抗药性
由于年复一年使用高毒、中毒农药防治草履蚧,使草履蚧产生了较高的抗药性,致使许多常用的杀虫剂防效变差,即使使用了渗透性强的高毒农药,防治率通常在50%左右,且必须每隔20天喷1次药,既不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又浪费了大量药钱。
1.3 防治方式单一
只重视高毒农药防治,忽视农业、生物业综合防治。
2 草履蚧的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8~10毫米,无翅,扁平,椭圆形,背面灰褐色,腹面黄褐色,触角和足为黑色,第1胸节腹面生丝状口器,触角8节,体被白色蜡粉。雄虫体长4~6毫米,翅展约10毫米,淡红色,头胸淡黑色,1对复眼黑色。前翅淡黑色,有许多伪横脉;后翅膀平衡棒,末端有4个曲钩。触角黑色,丝状,10节;第3至第9节各有2处收缢形成3处膨大,其上各圈刚毛。腹部末端有4根树根状突起。若虫:体形似雌成虫,较小、色深。卵:椭圆形,近孵化时呈黑色,包被于白色绵状卵囊中。
3 草履蚧的发生规律
据笔者多年观察记载,草履蚧1年发生1代,大多以卵在卵囊内于土中越冬,极个别以1龄若虫越冬。越冬卵于翌年1月中下旬开始孵化。孵化后的若虫仍停留在孵囊内。2月中旬后,随气温升高,若虫开始出土上树,2月底达盛期,3月中旬基本结束。个别年份,冬季气温偏高时,上年12月即有若虫孵化,1月下旬开始出土。若虫出土后爬上寄主主干,在皮缝内或背风处隐蔽,10~14时在树的向阳面活动,顺树干爬至嫩枝、幼芽等处固定吸食。初龄若虫行动不活泼,喜在树洞或树杈等处隐蔽群居。若虫于3月底4月初第1次脱皮。4月中、下旬第2次蜕皮,雄若虫不再取食,潜伏于树缝、皮下或土缝、杂草等处,分泌大量蜡丝缠绕化蛹。蛹期10天左右,4月底5月上旬羽化为成虫。阴天整日活动,寿命3天左右,雄虫有趋光性。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雌若虫第3次脱皮后变为雌成虫,并与羽化的雄成虫交尾。5月中旬为交尾盛期,雄虫交尾后死去。雌虫交尾后仍需吸食危害,至5月上旬至6月上旬开始下树,钻入树干周围石块下、土缝等处,分泌白色绵状卵囊,产卵其中。一般为100~180粒,最多达261粒。产卵期4~6天,产卵结束后雌虫体逐渐干瘪死亡。土壤含水量对雌虫产卵有影响,极度干燥的表层使雌虫很快死亡。卵囊初形成时为白色,后转淡黄至土色,卵囊内绵质物亦由疏松到消失,所以夏季土中卵囊明显可见,到冬季则不易找到。越冬后孵化的若虫耐饥、耐干燥能力极强。
4 防治对策
应坚持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充分利用天敌,采取多种防治方法,在最佳防治时间及时控制危害。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探索,针对石榴草履蚧的防治提出如下对策:
4.1 阻止若虫上树
这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防治对策。若虫出土前,即2月中旬前,在树干距地60厘米处缠一圈30~40厘米宽的光滑塑料薄膜,膜上涂废机油(内加适量触杀剂如甲氰菊酯乳油,比例为:1∶100),或者涂20厘米宽的粘虫胶,粘虫胶可用废机油、柴油或蓖麻油1.0千克加热后放入0.5千克松香粉熬制而成;每隔3~5天涂抹1次环下若虫,防止其转移或上树。
4.2 药剂毒杀
若虫上树初期,即2月上旬,在树干上刮一宽20~30厘米的“树环”,要求老皮见白,嫩皮见绿,然后涂速扑杀、强力杀蚧(稀释5~10倍),毒杀树上若虫。此法药效持久,可保护和利用天敌。
4.3 喷药防治
若虫上树初期,即2月上旬,在尚未分泌蜡粉时,每隔1周对树干喷1次药,连续用药3~4次。药剂选用20%灭多威1500倍液或97%石蜡乳油法夏乐1000倍等。
4.4 注干法
即在树干基部打孔,向孔内注入速扑杀、战蚧等内吸性农药1~3倍液,用药量为每厘米胸径1毫升。
4.5 控沟杀虫卵
雌虫下树前,即4月中、下旬,在树干附近挖宽30厘米、深20厘米的环状沟,沟里填满杂草,引诱雌虫产卵。待产卵期结束,取出杂草烧毁,可消灭大部分虫卵。
4.6 生物防治
秋冬季在树下种植绿肥,为瓢虫提供生存环境,利用瓢虫消灭草履蚧。引进红环瓢虫,控制草履蚧。
(作者联系电话:0834-562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