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倌出身的村支书

2012-04-29 00:44:03梁伟娜
百姓生活 2012年2期
关键词:老支书白沙村民

梁伟娜

河北省武安市白沙村,是一个位于太行山腹地的小村。这个村子,不但是河北省新农村示范村,还是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在这个只有720户人家的小村里,有30多家村办集体企业,年总产值5.1亿元,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1.5万元。白沙村能有这些辉煌成就,离不开羊倌出身的党支部书记侯二河。那么,侯二河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是如何带领村民奔小康的呢?

小村巨变全靠一个人,他就是曾经当过羊倌的侯二河

走进现在的白沙村,就像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都市:青山环绕中的白沙村,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绿荫掩映着一排排花园式别墅、一栋栋楼房,干净靓丽的街道,宏伟的文化活动中心,气派的“两委”综合办公楼,宽敞的公园广场。在村里,超市、学校、健身房、图书阅览室、有线广播电视中心等一应俱全,还有文化墙、文化广场和小游乐园。

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村民的优厚福利。在这里,住房是分配的,油米面茶鸡鸭鱼虾按月发,每年每户发一张面值8000元的消费卡,可在村里的超市购物,在村里的饭店吃饭;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学教育费用全免,考上大学有现金奖励;60岁以上老人按月领赡养费,村民还都免费上了保险……

如今如此富裕的白沙村,谁会想到30年前,这里可是方圆百里出了名的穷村子,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村集体账上还欠着30多万元。这里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土薄石头多,既无鱼盐之利,又无海运之便。熟悉这里的人都说,这里种地像绣花,因为可垦种的土地太少,又多是石灰岩质土地,种地得像绣花那么精巧。

人们都说,白沙村在30年间之所以会发生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靠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侯二河。如果没有侯二河这个白沙村党支部书记30年来的全身心付出,就不会有如今现代而富裕的白沙村。

侯二河,1954年出生在白沙村,他出生3个月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们5个子女艰难度日。家里缺衣少食,全家每天只能吃糠咽菜。小的时候,侯二河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吃上玉米面,但这个梦想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实现,而吃到的也只是外皮是玉米面,里面是糠的馒头。

侯二河10岁才上小学,在学校里数他穿的衣服最破。那时候,侯二河最喜欢玩的游戏是“顶拐”,因为赢了就能赢来对手的半个玉米面馍馍。有一次,他和同学玩“顶拐”的时候不小心把裤子撕破了,露了屁股,还是老师帮他把裤子重新缝上的。

小学毕业后,侯二河开始放羊,因为放羊挣的工分高,每年还能补助十几元钱。在全镇十来群羊中,数侯二河放得最好,羊养得最肥。当时,侯二河的梦想就是当个生产队队长,但这个梦想不久就破灭了。生产队里有人妒忌侯二河羊放得好,有一天晚上趁侯二河不注意,偷了他十几只羊,侯二河也因此失了业。

刚当村支书受尽了委屈,抓发展集体经济又遭人举报

18岁时,侯二河想过去当兵,但因体检没过关没去成。那时,村里正在招人修水库、建渡槽,侯二河去干了两年。因为他踏实肯干能吃苦,不但入了党,还在20岁这年被村里的老支书看中,推荐他做了村里的党支部副书记。

为了不给老支书丢脸,村里修水库、建渡槽、筑大坝、修水渠,侯二河凡事都冲在第一线。1982年,村老党支部书记不幸遭遇车祸身亡,28岁的侯二河成了白沙村的村支书。然而,新官上任的侯二河,却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屈辱。

侯二河刚接任村党支部书记就遇到了3个不配合:村民不配合,生产队不配合,村领导班子不配合。他在村里开村民大会,正在讲话时,有个支委喊了一声散会,台下顿时就没人了;他去县里开会,村里就有干部开村民全体大会,要把他选下台。面对重重困难,侯二河真的快挺不住了。有一天,侯二河从亲戚家回来,天正下着雨,一路上侯二河都想着自己受的委屈,忍不住就跑到老支书的坟上痛哭,哭了足有半个小时。他一边哭着向已故的老支书请辞,一边心里又觉得对不住老支书。

那段时间,亲戚朋友都劝侯二河别再受这个窝囊气了,但劝的人越多,他反而想通了:要干下去,而且要干出个样子给那些不相信他、看不起他的人看,更要给已故的老支书看,不辜负老支书生前对他的信任。

侯二河首先从整顿“两委”(党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班子入手,调整干部队伍。年龄大的退,能力强的干,争权夺利的靠边站。不久,一个团结的新班子站在了群众的眼前。接着,“两委”成员分工负责,分担指标,分头借款,3个多月就建成了一个新的石子厂。当年,村里不仅还清了建厂贷款,还积累了两万多元,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可。紧接着,白沙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靠山吃山,投资3万元在西南山办起白灰窑,当年就收入5万元。后来,侯二河用挣来的钱,滚雪球般地发展集体经济,每年新办一个企业,3年就还清了30万元外债。

到1993年,白沙村已有十几家石子厂。村里富了,侯二河想给村民建小楼,谁知刚盖了两栋,武安市检察院就来人查他了。

侯二河被人举报了,而且“罪状”有24条之多,比如贪污、挪用公款等。这件事一查就是3年。头一年是武安市检察院对侯二河进行核查,第二年是邯郸市检察院对他进行核查,第三年是纪委来查他。查了3年,上级发现侯二河根本没有做过那些事,就又有人在背后说他是因为找了门路,所以才没事。

这件事虽然搞得侯二河很头疼,但他身正不怕影子歪,自己没做过的事情他不怕被查。

风波过后一门心思带领村民奔小康,如今16项福利造福全村百姓

举报风波过去之后,侯二河又一门心思扑在白沙村的建设上。

稳定了民心后,当然更要大力发展经济。侯二河认准了一条理:要想富,就得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此,他推行了一系列新举措:村办企业年年招标,解决集体经济大额贷款、利用工业反哺农业……从此,白沙村的集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崛起。从1997年开始,白沙村先后建起了铁矿、热油泵、加油站、焦化厂、洗煤厂、免烧砖厂、煤气白灰厂、益源畜牧业公司、华鑫商贸公司、清源现代农业科技园。村里还投巨资对石子厂设备进行彻底改造,利润可观。

2009年,白沙村投资1200万元,购进30部“前四后八”重型汽车,组建了白沙五龙运输公司。

2010年,村里又投资8000万元,建成一个零污染的活性氧化钙厂一期工程。

截至2010年年底,白沙村已拥有30多家企业,带动了75家个体运输专业户。

在白沙村的发展进程中,侯二河把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作为农村建设小康村、构建和谐村的重要保证。武安市委总结白沙村的工作经验,制定了农村建设“一制三化”(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工作机制。“一制三化”解决了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科学约束和监督:村干部的权怎么用、钱怎么花、事怎么办,事事让群众知道,让群众全程参与。

在白沙村发明的“一制三化”,后来在武安全市农村推行,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人民日报》对“一制三化”工作机制进行了报道,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中组部发文在全国推广。

侯二河今年58岁,已在白沙村党支部书记的“村官”位置上干了30个年头。由于他工作实绩突出,2008年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成为新中国60周年国庆盛典特邀嘉宾。2010年,侯二河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白沙村在侯二河的领导下,2005年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08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乡镇先进单位”称号;村党支部200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如今,一个总投资1.1亿元的武安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落户白沙村,一期工程生产区和配送区已建设完成,3座育苗温室、39座日光温室、24座塑料大棚、25座网棚、2500平方米冷库区和配送车间已投入使用。目前,已有96户村民入住园区,每亩棚子菜纯收入1.4万元,是亩产粮食效益的14倍。原来的万头猪场和百头奶牛场,已经扩大规模,生猪存栏增加到2万头,奶牛存栏增加到280头。生猪的屠宰、分割和乳制品生产制作的深加工项目,也即将实施。可以说,在白沙村,以农为首的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形成。

以人为本,造福村民。白沙村实行“广就业、工资制、福利化”,现在,全村800多个劳动力全部在集体企业就业,全体村民享有16项福利。集体出资让全村群众都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企业劳力全部参加了保险。

一个小村16项福利待遇,让村民零压力,不一般!全国首创“一制三化”,让干群拧成一股劲发展经济,并引起胡总书记重视,不一般!一个村支书几十年如一日,植根土地建设家园,不一般!这个不一般的白沙村,让我们记住了不一般的侯二河!

猜你喜欢
老支书白沙村民
乡村老支书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24
咱村的老支书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老支书
白沙水库
老支书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8
白沙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