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国民学堂

2012-04-29 10:45陆欣
文史春秋 2012年2期
关键词:容县同盟会梧州

陆欣

梧州国民学堂创建于1904年2月,不仅为新政新学培养了一批有用人才,更为广西辛亥革命培养了一批革命志士。该校大部分教员曾远渡日本留学,并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学成回国后参加了辛亥革命,成为广西辛亥革命中的栋梁。曾担任过广西代理省长的杨愿公,广西大学原副校长盘珠祁,梧州第一批到日本留学的学生陆更存、陆涉川等,还有广西第一批到日本留学的女学生陆书蕉、陆菱绢及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李炳辉,都是当年梧州国民学堂的学生。学堂的主要创办人是广西辛亥革命烈士陆宠廷。

在《广西大事记》中清楚地记录着,1904年2月容县人陆宠廷、陈祖虞(又名陈协五)在梧州创办私立国民学堂,讲新学,倡革命,两年后被当局勒令停办。从《广西大事记》的记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梧州国民学堂是广西创办的第一所私立新学堂。

陆宠廷是清末光绪年间的国子监生。一介书生的他十分关注清朝新政对教育的改革。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救国图存成为时代呼声,改革中国旧有的封建教育制度,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用之材,成为朝野上下议政的热点之一。

1901年开始,清政府各项改革“新政”陆续出台。主要内容有:改革官制、兵制,奖励工商,改革教育。其中,改革教育主要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3项内容。1904年,清政府颁布重新修订后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这个“癸卯学制”的颁布,解决了各地兴学无章可依的矛盾,为新式学堂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包括重开京师大学堂,各省属府、厅、州、县书院均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大、中、小学堂,选派学生出洋留学,等等,全国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中国教育开始了从传统到近代的结构性转型。

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的改革,陆宠廷认为是实现全民教育的一个好时机,决定在家乡发动社会力量创办一批私立学校,带头到梧州府创办最好的新学堂。

陆宠廷的老家在梧州府容县石寨乡上烟村。当时的陆家是容县当地比较富有的大户,陆家人世代都比较注重对后代的教育,每一代都有人考上国子监生、秀才和举人。当陆宠廷把自己准备到梧州府创办私立学堂的想法告诉村上的族老时,族老召集陆家全族人开会,一致同意陆宠廷到梧州府创办私立学堂。为了筹集钱去梧州办学,陆宠廷带头变卖了自己的部分田地,陆家各房人踊跃捐资出力,并派出陆宠廷的堂弟陆德纯陪同到梧州办学。

1904年2月,陆宠廷和陆德纯带着陆家的捐资来到梧州,在当时大校场的沈公祠(现梧州十四中)地址上创办了梧州国民学堂。

陆宠廷为了把梧州国民学堂办成当地一所高素质的新学堂,不惜重金聘请名师。他认真挑选了一批有学识、有新思维的知识青年到学堂当老师。首先把梧州府属下的苍梧、藤县、岑溪、容县等当地考上附生、秀才、举人的精英邀请到学校来当老师。当时有容县举人陈协五(祖虞)、藤县举人蒙经、苍梧县秀才李大缵、容县清朝附生封高万等一批精英,被陆宠廷邀请来到国民学堂任教。

桂林的广西体用学堂是广西第一个官办新式学堂,黄宏宪从容县考上桂林读书后,又邀请自己的小舅子刘崛到这所学校读书,黄宏宪和刘崛在这所学校里认识了一些维新人士,接受了维新派的主张。1904年,黄宏宪从广西体用学堂毕业后,陆宠廷马上邀请他到梧州国民学堂做老师,黄宏宪同时推荐刘崛来梧州国民学堂任教员。

梧州国民学堂成立后,陆宠廷聘用容县举人陈协五当校长,聘用苍梧县秀才李大缵、堂兄陆德纯当学监,黄宏宪当教务主任;教员有刘崛、蒙经、陈黄蒙、陈昱浦、封高万、林用聊、黄如衡等。当时还邀请在梧州中西学堂做教员的胡汉民,到梧州国民学堂担任首席教员。

1904年上半年,梧州国民学堂公开在梧州府招收学生,开初小、高小、中学三级教育。

梧州国民学堂聚集了一群有新思维的知识分子,这群老师把很多新事物、新思想传播给学生。

在梧州国民学堂上学的学子们在学堂里学到了新知识、新思想,在学堂里师生平等,又学习又劳动,特别是学堂里开设了唱“学堂乐歌”的课程,树立了学生的民族信心。陆宠廷告诉学生,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痛败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奋起救国,鼓吹维新,倡言废科举、办新学。新学课程设置中,就音乐一科,梁启超认为:“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不可缺者,举国无一人能谱新乐,实为社会之羞也。”陆宠廷找来一批歌词通俗亲切、便于理解的新歌,让学生公开唱《体操》歌,暗地里唱《歌保国》歌。

《体操》歌的歌词是:

“男儿第一志气高,

年纪不妨小。

哥哥弟弟手相招,

来做兵队操。

兵官拿着指挥刀,

小兵放枪炮。

龙旗一面飘飘,

铜鼓咚咚咚咚敲。

一操再操日日操,

操到身体好。

将来打仗立功劳,

男儿志气高。”

《歌保国》的歌词是:

“莫打鼓来莫打锣,

听我唱个保国歌:

中国汉人之中国,

民族由来最众多。

堂堂始祖是皇帝,

四万万人皆苗高。

嫡亲同胞好弟兄,

保此江山其壮丽。

我今奋兴发大愿,民族主义大复仇,要与普天雪仇怨!

不为奴隶为国民,此是尚武真精神。

野蛮政府共推倒,大陆有主归华人!”

梧州国民学堂里的同学们唱起这首《歌保国》歌,个个都更加痛恨腐败的清政府。

胡汉民是梧州国民学堂里最受欢迎的老师,他授课讲学主张革命宣传,在讲学期间,附近城郡仁人志士云集者众,影响颇大。他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明白读书道理,要读好书,先要学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民族气节、民族精神的人。

胡汉民在1903年到日本弘文学院留学,因率同学反对清公使,反对日本官府而退学归国。这位曾在日本留学的年青人血气方刚,敢做敢为。胡汉民锐意讲学,热情十足,每天讲课达八九个小时,当时学堂里的新教材很少,胡汉民自编了大批历史讲义,把一些革命历史编进去,其间也经常为学生讲民族革命的重要性。受到他的启发,学校学风骤变。在梧州国民学堂里的老师带动下,学生的反清情绪高涨,学生入学不久就剪掉了头上的辫子。胡汉民在课堂上还倡导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允许学生在节日时穿着西服祭拜孔老夫子,说只要心有诚意,可以不拘小节,班上还允许女子与男学生同班听讲,废跪拜之礼。

这样一来,学生中有的家长是保守派,他们大惊失色,以“败俗伤风,渎男女之防”为理由,控告到官府。但当时的知府庄蕴宽是个开明人物,没有为难胡汉民,为了平息风波,他还特意设宴请主要原告到家中,极力排解矛盾。

胡汉民惊世骇俗的举动,赢得了梧州国民学堂刘崛等一批年青老师的崇敬,他们和胡汉民交上了朋友。教课之余,几个书生经常“品茗谈国事,煮酒论英雄”,常常一谈就是通宵。学风的变化很快让人们刮目相看。当时,一个名叫侯岸的英国人无故辱殴梧州旧军某军官的一名卫兵,该军官不敢过问,但是梧州的学生群情激愤,联名写信给驻梧州的英国领事,施加压力。结果侯岸不得不赔礼谢罪。

学生们的勇气和能量,令新任知府程道源大为震惊。晚清政局动荡,梧州知府走马灯似的换,开明的庄蕴宽走了,换成了保守的程道源,胡汉民就没那么走运了。程道源绝不忍受这样的“下马威”,加上当地乡绅因为传经学院被“充公”,改成了中西学堂,失去了操控的权力,也趁机落井下石上书知府,猛烈抨击胡汉民“整天宣传革命,视圣经贤传为‘陈词滥调。”因为官绅一致反对,胡汉民教书不到半年就愤而辞职,离梧返粤。

胡汉民走后,新任知府程道源把陆宠廷视为反清的危险人物,时刻派人盯梢梧州国民学堂,但陆宠廷把梧州国民学堂办成反清学士会学堂的目标没有变。陆宠廷还请来辛亥革命的著名人物——黄兴到国民学堂里讲学。黄兴时任中国同盟会执行部庶务(即同盟会二把手),化名张守正,于1906年秘密从香港入梧州再到桂林,途中受陆宠廷邀请到梧州国民学堂讲课。黄兴在国民学堂上大力鼓吹推翻清朝,革命思想传播得比较快。黄兴在梧州还会见了同盟会会员区笠翁等人。

这样激进的学校自然不为当局所容忍,没多久,就有进步学生被官府指为“通匪”,惨遭杀害。接着,梧州国民学堂于1906年被勒令停办。

梧州国民学堂虽然“短命”,却意义重大。刘崛、陆宠廷、陈协五、黄宏宪、蒙经等人成了肝胆相照的革命志士,国民学堂的二三十名教职员工中,超过半数不久后加入了同盟会,学堂中的一部分学生也成为辛亥革命的勇士。

陆宠廷当初创办梧州国民学堂时,就非常关注清政府改革教育中“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这3项内容。光绪三十年(1904年),梧州知府庄蕴宽主持了梧州历史上最后一场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正式在梧州画上了句号。

清政府的3项改革,陆宠廷看到了第一项“停科举”,自己带头实现了“设学堂”,剩下来最让他牵挂的是如何才能让梧州学子实现“奖游学”。当初胡汉民离开梧州时,陆宠廷再三叮嘱胡汉民,回广州后一定要特别关注留学信息,让梧州国民学堂的师生们有机会到日本留学,接受更好的新思想教育。

1904年下半年,广西西林人、两广总督岑春煊遵照清朝旨意,下令藩司在广州选考留日学生。胡汉民得此消息后,喜出望外,他立即约了在广州的好友朱执信、汪兆铭、古应芬、胡展堂、李文范、陈融、叶夏声、孔昭焱等一批广州知名的秀才前去报名,参加了此次留日学生考试。胡汉民同时将这一喜讯告诉了在梧州的陆宠廷,陆宠廷立即带上在梧州国民学堂读书的儿子陆涉川、侄儿陆更存以及一批在读的容县学生到广州去考试,结果令人十分满意,他们全都被录取了。

1904年9月,梧州国民学堂赴日的留学生,跟着胡汉民从广州登上开往日本的轮船,同行的共有广东、广西留学生50人。陆涉川、陆更存以及一批容县学生,成为当时梧州府第一批到日本留学的留学生。

陆宠廷亲自到广州外轮码头送梧州国民学堂第一批留学生去日本留学。轮船开走时,陆宠廷看到全是清一色的男子汉,心里很不是滋味。陆宠廷和陆家人向来很注重对女孩的教育,早在容县老家时,就创建了龙胆女学堂,1904年6月,陆宠廷带头集资在容县成立珊萃女学堂,在广西开创了最早的女学教育。陆宠廷寻思着,把容县龙胆女学堂里的优秀学生送到梧州国民学堂培训一段时间,再送去日本留学。

送走第一批到日本留学的学生后,陆宠廷马上又筹划起了从梧州国民学堂送第二批师生到日本留学的计划。他把在容县龙胆女学堂学习成绩最好以及综合素质比较好的侄女陆书蕉(18岁)、陆菱绢(17岁)带到了梧州国民学堂学习,同时在容县积极动员知识青年到日本留学。

1905年,梧州国民学堂中的教员刘崛、黄宏宪、蒙经等一批教员和一批学生又踏上了到日本留学的征程,女学生陆书蕉、陆菱绢成为广西第一批到日本留学的女生。此后,陈协五等一批老师和学生也相继到日本留学。1904—1907年的3年间,陆宠廷送了梧州府近70名有志气的知识青年到日本留学,当时广西各府选送到日本留学的留学生人数,数梧州府最多。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此后,广西籍留学生有60多人陆续加入中国同盟会,梧州国民学堂到日本留学的师生们,在日本跟随孙中山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回国后成为了领导广西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在梧州国民学堂的师生中,虽然有些没有机会出国留学,但他们在学校接受了革命新思想教育后,也在国内积极参加辛亥革命。

1906年,梧州国民学堂停办,陆宠廷回到容县后坚定办学目标不变,与一批留日学生在容县绣江书院开办师范学堂(今容县中学前身)。随后又在县城的昭忠祠创办师范讲习所,在龙胆村陆氏祠堂创办国民学校,在县城大成殿明伦堂成立明伦女子学校,在上烟村义勇祠办女子小学。在他的带动下,容县掀起了办学热潮。1906年,全县有公私学校300多家,是广西办学校最多的县。梧州府的清吏认定陆宠廷以办学校为掩护进行反清活动,出5000大洋抓捕,陆宠廷出走到新加坡。在新加坡期间,结识孙中山,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11年,孙中山授命陆宠廷返回广西,策动武装革命,以响应武昌起义。当年5月,陆宠廷和杨愿公策动玉林、陆川、博白等地民军联合攻打玉林城。陆宠廷带领革命民军在攻打北流县城时,被早有埋伏的清军俘捕杀害。民国建立后,陆宠廷被追认为广西辛亥革命烈士。

梧州国民学堂校长陈协五,1907年东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这期间,他跟随孙中山参加了同盟会。1911年毕业回国参加辛亥革命,任南京临时国会议员。1912年在桂林筹办广西大学堂,任预科主任。1914年,任广西督军署高级顾问。

梧州国民学堂教员刘崛,1905年到日本留学,初入法政学院,后入早稻田大学。后经胡汉民介绍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广西分会会长。刘崛在日本不断派遣同盟会会员回国工作,为广西播下了民主革命的种子。

1908年,刘崛受孙中山委派回广西策动粤桂滇武装起义,与陆涉川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印尼、朝鲜等地开展革命宣传及募集经费活动,因清吏严密监视,难以开展工作。1911年,刘崛参加广州起义、武昌起义后,潜回广西,成为广西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刘崛发动桂东数县群众起义夺权,促使梧州独立,后到桂林、南宁领导同盟会斗争,为广西辛亥革命立下汗马功劳。

梧州国民学堂教务主任黄宏宪,1905年到日本留学后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到中国同盟会会员创办的上海中国公学任教,后回到广西谘议局任谘议局副议长。1911年11月9日,广西宣布独立,广西从“大清朝”迈进“民国”,从帝制进入共和,黄宏宪和广西谘议局中的同盟会会员,在广西辛亥革命独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蒙经,1905年春天从梧州国民学堂到日本留学,并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参加广西辛亥革命。1910年8月同盟会支部在广西省府桂林成立,蒙经任谘议局分部长。武昌起义后,蒙经在参与促进广西独立、脱离清廷统治的革命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蒙经在1912年任参议院议员兼铨叙局局长,被选为国会议员,同年10月16日出席北平的国会选举总统。民国期间,蒙经曾任梧州市第一任市长。

杨愿公是梧州国民学堂第一批入学的学生,梧州国民学堂停办后,他先后到广州岭南学堂(岭南大学前身)、北京汇文大学(燕京大学前身)读书。杨愿公目睹清朝内政失纲,外侮日甚,即辍学南归,加入同盟会。1911年5月,陆宠廷、杨愿公受孙中山之命,策动玉林、陆川、博白等地民军联合攻打玉林城,陆宠廷在北流被杀害后,杨愿公后到广州任同盟会主办的《南华日报》总编辑,主持政论,揭发、抨击袁世凯侵吞革命成果,破坏革命的罪恶行径。1914年,他被袁世凯下令通缉,即随朱执信等革命志士出走南洋,到各埠去宣传革命,撰写文章,在星州《国民日报》上抨击袁世凯的窃国罪行。1922年6月,省长马君武离桂后,杨愿公任广西代理省长、中央直辖广西讨贼军第一军军长。

盘珠祁,1904年到梧州国民学堂读书,梧州国民学堂停办后,由陆宠廷介绍回容县到珊萃学校读书,然后再介绍到中国同盟会会员、日本留学生联合创办的上海中国公学读书。1909年赴美进入伟士根新大学专习农科,1915年获农科硕士学位后回国。1922年跟随马君武代表广西当局领导前往北京谒见孙中山,汇报统一广西情况。1926年任广西省建设厅厅长、教育厅厅长。1927年夏任广西大学筹备委员,后任广西大学副校长。

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上,李炳辉烈士名列第一排第二位。李炳辉是肇庆府辖下的封川县修泰乡平岗村即今封开县平凤镇平岗村人。1904年,在梧州做生意的父亲把李炳辉送到梧州国民学堂读书。学堂停办后,李炳辉的父亲又让他跟陆宠廷到容县读书。李炳辉先在容县师范学堂继续读书,后到马来西亚教会学校读书。1907年,他的老师胡汉民、刘崛、陆宠廷先后来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李炳辉跟着恩师加入了中国同盟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11年,李炳辉跟着恩师们回到中国参加辛亥革命。1911年3月29日李炳辉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随黄兴进攻两广督署,至高第街战死,牺牲时年仅20岁。1932年,曾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的胡汉民,专程为他的学生、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李炳辉烈士写了近500字的题词,较详细地记述了李炳辉的生平、秉性和志向。

梧州国民学堂的学生陆更存,1904年到日本留学后,经胡汉民介绍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上海中国公学教书,为辛亥革命培养人才。在上海期间,他还加入中国同盟会会员柳亚子等创办的“南社”,积极参加上海辛亥革命活动。1921年马君武回广西任省长,专门邀请陆更存回广西工作。陆更存先后任广西横县、北流县县长。

陆涉川与堂哥陆更存一同从梧州国民学堂到日本留学后,与刘崛一同加入同盟会,还与刘崛一起向广西籍学生和华侨界人士筹款,创办了广西第一份革命刊物——《粤西》月刊。经常结合广西情况,写文章打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揭露贪吏的罪行,反对镇压正义群众,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号召留日学生和爱国华侨起来参加和支援辛亥革命。每期出刊,刘崛和陆涉川都想方设法,通过来往内地的华侨商客将刊物秘密带回广西各地散发,深受各界进步人士的欢迎,起到了在广西各地发动革命的作用。1908年,受孙中山的委派,陆涉川回国与刘崛一同到东南亚向华侨募捐,支援辛亥革命。陆涉川还先后担任广西桂平县、崇善县和广东鹤山县县长。

女留学生陆书蕉从梧州国民学堂到日本留学后,也参加了同盟会。回到梧州后参加梧州辛亥革命活动,是梧州同盟会中为数不多的女同盟会会员。

梧州国民学堂的师生们,当初出国留学的目的和动机不是为了个人的高官厚禄,而是为了救国救民而去追求真理和知识的,他们成为辛亥革命运动中的中坚人物、骨干分子,得益于他们在梧州读书和教书的这段日子里,结识了辛亥革命元勋胡汉民,从而带领他们走上了参加辛亥革命的道路;得益于陆宠廷当初创办梧州国民学堂,这所反清志士会学堂,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据民国元老胡汉民回忆说,后来辛亥年的革命,“广西从事革命者,多半余当日之学徒也。”文

猜你喜欢
容县同盟会梧州
中共梧州城工委
优秀小画家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
如何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以广西容县为例
学习用品(一)教学设计
广西:玉林“容县沙田柚”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