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宪
因公出差到陕西,开会、谈工作,晚上大家一起吃个便饭。省外专局的同志告诉我,他们的领导、人社厅长要出面陪同。我想,领导出面,一是表现礼节周全,二是一起谈谈引智工作,沟通信息,当然很好,于是慨然允诺,欣然前往。路上,省外专局的同志告诉我,厅长姓“葛”(这是我当时理解或认定的字),叫葛向前。于是,我记住了,一会儿见面的主要领导是葛厅长。
到了餐厅,大家彼此见面,递过名片。我发现此“鬲”不是彼“葛”,而且,这个字我过去一直念li(音力)。厅长是“鬲向前”,而不是“葛向前”。
初次见面,寒暄落座,诸礼毕具。酒过三巡,菜上五味,彼此便无了陌生感。我便请教为何此字在姓氏中念鬲(ge)而不念鬲(li)。向前厅长便由此打开话题,将我领到一个几千年前的古代世界。
鬲源于上古国有鬲氏,后以国为姓,曾参与大禹治水(大禹疏浚九河之一就有“鬲津河”),帮助少康复国,能参与如此经济、政治活动并发挥作用的,想必是比较强大的部落。以后,鬲国在战乱中湮灭,有鬲氏贬为奴隶,“鬲”也就与“隶”字通假,于是就有了两个读音。
鬲(li)还是一种三足礼器和实用器具,40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制造出陶鬲。3000多年前,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又制造出了青铜鬲。由于鬲反映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历史,所以,有专家称中国文化也是“鼎鬲文化”。西周中晚期以后,鬲也成为官宦大夫用来赏玩的器物,出土于陕西扶风的“君子之弄鬲”,就是一件精美的赏玩用器。
能蒙听如此清晰的知识,如见高师。
话一投机,时间过得就快。不知不觉,聊了近三个小时,临分手前,鬲厅长送我一本他写的书《鬲与鬲文化》,是本研究专著,书行笔畅达,条分缕析,内容丰富。后,我在周末一气读完,受益颇多,如同鬲厅长又招待了我一顿美味珍馐的文化大餐。
厅长在省里是个政务重要、事务繁忙的岗位,能静下心来做一些潜心研究,本身就是一件修心修身、立功立德的百年善举。全国有很多厅局级领导,但像鬲向前厅长这样注重文化研究,且孜孜不倦、日積月累、终有所成的还是不多的,至少我本人与之相比,差距就很大。我们做的引智工作,从根本上说是个文化事业,丰富我们的文化修养、积累我们的文化底蕴,应该是我们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知识有方方面面,文化更博大精深,但只要我们像鬲向前那样,注重文化情趣的修养,就能以一己之长,丰富文化之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