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巴菲特的音乐人生

2012-04-29 00:44:03梁伯枢
国际人才交流 2012年2期
关键词:音乐演奏股神巴菲特

梁伯枢

“我从父亲那里获益最大的不是经济的支持,而是一套人生哲学:人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能做自己!”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彼得的音乐之路可不是靠富爸爸的金子铺就的。

巴菲特在中国被尊称为“股神”。最近几年来,他的儿子彼得•巴菲特(Peter Buffett)也开始成为中国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与他的父親不同,彼得•巴菲特身上的头衔为:音乐家、作曲家、慈善家、作家。他曾为美国印第安原住民纪录片影集《500部落》配乐,策划、编写、制作了美国音乐剧《魂》,并在华盛顿国家广场盛大演出,获得过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艾美奖”,奥斯卡最佳影片《与狼共舞》精华的一幕“火舞”配乐也出自他的手笔。

彼得•巴菲特引起中国人的关注,最初主要是因为他是“股神”之子,大家好奇他的成功与其父亲之间的关系。慢慢地,人们发现了这个世界第一“富二代”自身拥有拨动人心弦的很多东西,比如他对音乐的执著追求,对年轻一代提供的人生建议等等。

2011年10月24目下午,彼得•巴菲特身穿休闲西装和牛仔裤,脚蹬旅游鞋,朴实低调地来到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与北大学子展开了创意、人生、音乐对话和音乐演奏互动,之后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选择音乐,与父亲无关

与那些学院派音乐名家不同,彼得•巴菲特在北大的音乐演奏选择以对话互动的方式开展,没有邀请任何中国主流音乐专业人士参与。这也符合他的一贯风格。

要了解彼得•巴菲特的音乐人生,自然绕不开他的爸爸。有人甚至会怀疑,他的音乐之路是不是靠富爸爸的金子铺出来的。面对这样的疑问,彼得•巴菲特总是需要在不同场合重复地向大家讲述他过去和“穷孩子”—样的奋斗经历。

“当我尝试做音乐家时,没有人知道我父亲是谁。”彼得•巴菲特说,在他小的时候,父亲并不是那么知名,也不算富有。他每天走着上学,没有车接送。他要给家里做杂务,才能挣到很少的零用钱。

“我20岁左右时父亲的财富积累才被外界津津乐道,但父亲从来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天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彼得进一步介绍说,“至今我的父亲还生活在我小时候成长的房子里,没有任何围墙。他80岁了,仍然每天自己高兴地开着用了20年的车。如果你有一天晚上正巧进入我父亲家,可能跟我8岁时看到的场景是—样的,父亲吃着三明治、炸土豆片,坐在同一把椅子里,穿着睡衣享受着生活,并没有什么特别。”

彼得后来走上了与父亲完全不同的创业路,他的父亲成了“股神”,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富翁之一。即便这样,在经济上彼得并没有沾到富爸爸的光。30岁那年,他想要换房子,缺钱太多,向父亲开口借钱,却被拒绝了。“金钱会破坏我们纯洁的父子关系。父亲说,你应该和其他美国人一样去贷款买房,然后凭自己的能力将贷款还上。”

作为一位职业音乐人,年轻时期的彼得最大的梦想是让自己的音乐剧《魂》对外演出。要实现这一梦想他需要筹集一大笔资金。当他游说政府机构、不同的投资人来赞助时,对方总是会先问上一句,你怎么会缺钱?找你爸爸要不就行了吗?彼得回忆说,每当遇到这种情况,自己就会不由得产生一种挫折感,因为他没有办法跟每个人解释,其实父亲不会给他这个钱。

中国的儿女们大多不太能理解,儿子在最需要钱的时候富有的爸爸怎么不帮一把呢?而中国的父亲们大多也会认为,困难时期拉儿女一把,也是做爸爸的一种责任。这算是中美两国两种父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吧。不过,彼得并不认同这两种父爱有多大的本质差异。他说,自己理解父亲当时的决定,也理解中国父母出钱帮助儿女化解压力那种甜蜜的父爱。但同时认为过度的经济扶持不仅让孩子失去自己处理事情的机会而学不到应该学到的东西,同时也会使他们减低自信失去自尊,因此他更感谢父亲对他的尊重与爱。“父亲给了我这样的机会,让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自己去筹到这些款项,我做到了。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我从父亲那里获益最大的不是经济的支持,而是一套人生哲学:人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能做自己!”父亲给予他的这套人生哲学,最终使他拥有了与众不同的音乐人生。

从期坦福退学踏上音乐之路

彼得•巴菲特在音乐界无疑是个异类。17岁时,在父亲和《华盛顿邮报》发行人的推荐下,他进入了名校斯坦福大学。大学二年级的一个晚上,喜爱音乐的彼得被朋友邀请去听一个吉他手的演奏。这一次演奏彻底改变了他之前对音乐的看法和人生轨迹。“我以前认为,必须技法足够优秀,才可以从事音乐演奏,但眼前的演奏虽技法简单却如此美妙动人。我当时就想:音乐就该如此,我完全可以做到。”

回来后他立即开始充满激情地创作乐曲。第二天早上,彼得坐朋友的车去海滩,带上自己连夜创作的两首曲子的磁带在路上听。车到目的地,“我打开车门,发现自己被音乐释放出来的那种由责任和狂喜混合而成的引力,牢牢钉在了座位已通过二手本田扬声器,我听到了自己的未来。”彼得回忆说。

彼得决定从斯坦福退学,从零开始打造音乐梦。他把自己刚刚从祖父那里继承来的价值9万美元的财产全部投进自己的音乐梦想。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为作曲梦想而退学的彼得没有卖出过一首曲子,只能免费赠送,连维持生计养活自己有时都成问题。后来,经过邻居的间接引荐,彼得终于有机会为一个新成立的有线电视频道设计10秒钟的“插播广告”。很快,这个频道开始火爆,彼得本人也渐渐被业界所认可,一步一步走向辉煌。

虽经曲折但最终获得了成功。不过,放弃斯坦福的文凭,是不是有些遗憾?如果当年再坚持两年,现在岂不成为一个拥有著名大学文凭的音乐家?或者,先进音乐学院深造,再开始音乐人生,岂不更加完美?彼得的回答十分干脆:“离开学校是最好的选择。继续待在学校一直到拿到文凭,对我来说那只会是一种拖延。”“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的音乐之路可以不同,并非只有一条通道,关键是要热爱音乐,全身心投入,做你自己。”

中国印象与目标

2008年,彼得•巴菲特首次访问中国,在北京的4天半时间里,除了参观国家大剧院和798艺术区等,还特意安排去了一家大众餐厅,晚上吃完饭后,上台与歌舞演员一起尽兴表演。

“我来到中国不仅为了探访这里悠久深远的文化,也希望能帮助中国文化打入国际市场。”执著音乐艺术的彼得对中国文他情有独钟。

2011年,他的书《做你自己》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上市。彼得一行来到北京、成都、上海和杭州作巡演和新书推介,对中国听众畅谈事业、财富、音乐、人生,以及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新书上市才几个月,销量已经达到32万本。彼得一炮走红,成了一个畅销书作家。

他频繁来到中国,在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与学生互动演奏。“这是我今年第5次来中国,我很享受中国之行,学到了很多。”听完北大学子的民族乐器演奏,彼得告诉记者,“中国传统乐器有无穷魅力,东西方需要互相借鉴,我很乐意推动东方乐器来演奏西方乐曲,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激动的事情。”

彼得的另一个愿望就是能将自己的作品——音乐剧《魂•第七把火》引入中国市场。有记者曾问他,国家大剧院、北京的紫禁城、北京的胡同,这三个地方让你选择一个演出的地点,你会选择哪里来进行音乐演奏?

他回答:“国家大剧院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剧院,我非常喜欢。紫禁城是一个特别神秘的地方,我也很有兴趣。胡同里的演奏,—定更有亲和力。这三个我都喜欢。不过如果非要让我选择一个地方的话,我选择胡同。不仅因为我爱北京的胡同,更因为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音乐。”看得出,民间音乐舞台依然是彼得的最爱,也是他心中最主要的目标。

猜你喜欢
音乐演奏股神巴菲特
谈声乐伴奏与钢琴伴奏的差异性
当代音乐(2023年12期)2023-04-29 00:44:03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大管在音乐作品演奏中的作用
股神榜
股神榜
股神榜
股神榜
圈话
吉他:初中音乐演奏装备新亮点
我眼中的巴菲特
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 07: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