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
呼伦贝尔草原每年以2%的速度退化。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生长着碱草、针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素有“牧草王国”之称。这里的夏季是游客们最喜爱的地方,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策马奔腾的牧民,广袤又洒脱的意境是呼伦贝尔所独有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人们对她的赞美。
然而,如今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早已千疮百孔,无序开采的小煤窑让草原出现了上千个沉陷坑,露天煤矿扬起的风沙让这块“北国碧玉”退化趋势逐年加速。
过度开发的恶果
呼伦贝尔草原储藏着非常丰富的煤炭资源。2008年探明煤碳储量超过1000亿吨以上,占内蒙古全境煤炭含量的15%,是东北三省煤炭总和的6倍。
2007年,国土资源部确定呼伦贝尔地区为全国三大重点采矿带之一。
随着内蒙古出台一系列的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措施,神华、大唐、云天化等国内主要能源企业纷纷进驻呼伦贝尔草原开采煤矿和兴建化工企业。
煤炭开采给呼伦贝尔城市带来可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生态危害。目前因地下水抽采严重,牧草提前枯死,化工集中的地方空气中飘着臭味,使当地牧民生存和生活都已受到影响。
随着煤炭和化工工业的迅速扩张,工业开采已经成为呼伦贝尔草原沙化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呼伦贝尔草原每年以2%的速度退化,正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环境生态脆弱。
据绿色和平组织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大型露天煤矿开发、煤化工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草场缺水,草原退化,已经成为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呼伦贝尔市草原监理所、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院研究结果显示,本世纪初呼伦贝尔市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为398.22万公顷,比上世纪80年代209.71万公顷增加了188.51万公顷,占全市草原面积的40%。
而导致草原总体面积减少,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地表河流的断流,流量减少。
呼伦贝尔市水文勘测局透露,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近年来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大部分河流不仅水位下降,流量减少,而且还发生过断流现象。
内蒙古地表水资源十分稀缺且季节性明显,地下水是唯一稳定可靠的水源。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地下水位下降,饮用水井打不出水,居民和牲畜的饮用水缺乏以及附近河流的断流。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内蒙古水资源每年缺口达10亿立方米,未来10年将达到30亿立方米。
据有关媒体报道,2010年,呼伦贝尔曾经由于煤矿过度开采导致呼伦贝尔七大河流全部出现断流。今年以来,被国内外许多摄影师誉为“天下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也面临断流。呼伦贝尔草原和河流岌岌可危。
对牧民的危害
除了当地煤炭工业的影响外,呼伦贝尔草原的上游区域,还建有国有五大发电集团投资修建的红花尔基水库。红花尔基水库是火电企业首次大规模直接修建水库供煤电工业使用,将海拉尔河的支流伊敏河从中截断,而这对于下游的呼伦贝尔草原来说,亦影响深重。
据当地的村民反映,工厂的污水管经过村子,冬天污水管爆裂,黑色污水直接渗进地里。
在神华宝日希勒露天矿旁,露天矿的废水通过管道直接往草原上排放,从2009年起,仅三年时间,便冲刷出一条20多米深、50多米宽、1000多米长的草原大峡谷,而被冲刷的沙土则覆盖了下游的草原。
其实,在工业园区建立之前,陈巴尔虎旗矿区的草原早已千疮百孔。陈巴尔虎旗地下的煤矿,经历过一个疯狂的无序开采期。上个世纪90年代,在宝日希勒镇以北约两公里处的矿区,数百家小煤窑聚集在此。经过整顿之后,小煤窑撤去,草原上却出现了上千个沉陷坑。在卫星地图上,这个区域看起来更像是布满陨石坑的月球表面。这些沉陷坑地表直径长数十米、深数十米,一个连一个,牛羊在边缘上艰难地走过。化工厂高耸的烟囱飘来的臭气,起风天,露天煤矿上方扬起的风沙,让这里的村民格外怀念过去。
东明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以北。这里住着大约62户牧户,他们都是当年随农垦兵团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定居的汉族,以养殖奶牛为主。如今,东明村被多个煤矿、煤电厂、和煤化工所包围。煤矿开发、煤化工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水井无法正常出水。村民用水只能依靠村里打的一口一百多米深的机井,而机井也是限时供水。地下水被排干和地表径流被截断的直接后果,是地表植被的退化和草原的消失。村里的老人表示,以前,牧场的牧草可长至一米高,而如今,多数草甸的牧草仅至脚踝。
被包围的东明村村民说:“我们村已经被规划为新的化工区,自从这里开始挖煤以后,地下水水位是逐年降低,今年更是越来越低,我们明年全部都得搬迁了。”
工业开采需加强监管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了呼伦贝尔草原草甸生态功能区中的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为防风固沙型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要求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实行禁牧休牧,推行舍饲圈养,以草定畜,严格控制载畜量。加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力度,恢复草原植被。加强对内陆河流的规划和管理,保护沙区湿地,禁止发展高耗水工业。对主要沙尘源区、沙尘暴频发区实行封禁管理。
在“十二五”规划里,呼伦贝尔市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努力构筑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今年初,内蒙古颁布《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取代了2000年开始实施的《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养护费征收管理办法》。新办法规定,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权属明确的草原上进行工程建设和矿藏开采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在草原上进行勘探、钻井、修筑地上地下工程、采土、采砂、采石、开采矿产资源等,须按规定缴纳草原植被恢复费。
目前,呼伦贝尔市像其他生态地区一样,正在摸索一条美丽与发展双赢的道路。呼伦贝尔市强调:“以不足1%的节点,释放99%以上的生态效益,立足于‘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保护。通过极小部分国土空间的开发创造绝大部分的经济效益,促进国土空间的保护,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