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手到精通

2012-04-29 00:44不外如是
网络导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门票淘宝经验

不外如是

团购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因为带有“时尚”、“流行”、“潮”的标签属性,很快在以办公室白领为主力的消费人群中流行开来,自然是有它的特殊生命力和合理存在性。但团购从出生开始又是充满争议的,除了这个还处于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未经过做大做强者洗牌阶段的行业自身不成熟的问题,团购还像当初的网游一样,被贴上“让人上瘾”、“看似省钱其实更花钱”的为人诟病的标签——这是一个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的新兴异类。

“能实现我的目的花最少的钱就是最好的选择”一直以来是我的消费观念,所以我一向鄙视名牌。但接触团购后,我也明显的察觉到了自己的一些变化,变得“爱花钱”、“会乱花钱”了。

看看我在团购上买的这些东西,严格来说至少有一半是完全可以不买的,完全是因为关注团购发现了这些存在吸引力的东西后,被好奇心和看起来不贵的价格驱使下的“冲动消费”。

但另一种观点,有人对于这种在团购上的花钱辩解是:这提升了你的生活质量。对于这点我也同样认可。自从踏入团购后,另一种乐趣就是即使不买,看看那些团购产品有时也会很有乐趣。通过团购,我发现了很多从前不知道的有趣地方,比如知道上海有个动漫博物馆,有个潜水酒吧,有好几个“鬼屋”;知道了不少有情调的吃饭地方,知道了好几个听相声的地方……更不用说那些奇奇怪怪的网购新奇玩意儿。通过团购,我确实觉得开了眼界,多了很多信息,当然也有切实帮我省钱的时候。

结合优劣来看,其实最后的结果还是存乎一心的。钱是自己花出去的,当然也能自己省下来。应该把团购看做一个工具,一种选择,你可以利用它、使用它,而不应该被它左右、受它摆布。

当然说来简单,具体操作上讲的是方法。“按需出发”、“制一贪字”是心里应该时刻谨记的最基础原则,而了解团购的规律,熟悉团购的优劣、陷阱、技巧,让自己成为一个团购达人,则是有力的手段。越是懂行的人越不容易上当,这个道理在团购里当然也同样成立。就像本人,随着团购的越来越多,我现在的团购反而“越来越少”——这意思是,随着经验累积得多,我对于不应该的团购支出就会变得更懂控制。

团购目前还停留在“小资”、“享受”、吃喝玩乐的印象层面,但如果摸清规律,擅于辨别,团购何尝不是帮你日常生活中节省开销的一种“理财”手段呢?所以,希望各位耐心看完的朋友,能够从我的这些经验中有所启发,参考经验,让自己在走向“团购达人”的道路上阔步迈进!

文艺演出篇

比KTV更加保险的团购,我觉得就要算那些文艺演出的票了。

因为团的是门票,这个不管你是团购还是到演出场所门口买票,看的都是一样的演出,除非本身这演出就不怎么样,否则不存在团购的人受“歧视”的问题。

我团过几次这样的票,有相声,有话剧,基本都挺满意,还推荐给过其他一些不熟悉团购的朋友帮他们团,有些朋友还就此喜欢上了某个演出。

也看到过有团演唱会票的,有团演出的折价兑换券的,只是这些演出要么不方便,要么不感兴趣,所以最后没有买。但要是有兴趣的人,团这种还是确确实实能帮着省钱的。

这类团购有几个注意事项:

1. 多数演出类的团购原价还是比较实在的,通常就是现场窗口的票面价格,可以帮助参考团购的折扣程度,这点和那种餐饮、美容的虚假天价折扣还是不同的;

2. 这种团购票子领取的方式通常分两种:一种是直接到演出当天现场凭短信换票,一种是需要提前去换票的。我曾想团《镜界》的打折票,就是因为发现这其实是票务代理搞的团购,要自己去拿票,拿票时间还是工作日,很不方便,就打消了团购的念头;还有一次是杜莎夫人蜡像馆的折扣门票,也挺感兴趣,但仔细一看其实是旅行社在搞的团购,要规定你工作日订好时间在门口等着,然后跟团进去,觉得保险系数不高;

3. 现场换票由于不是事先拿到对号入座的票,通常是采取先到先得或者不对号先进场先挑座位的方式,要是你对座位比较在意就需要提早到场换票,不过要注意通常会有允许换票的最早时间规定;

4. 尽量挑比较知名的团购网站,避免团来的票有假票的风险。

旅游产品篇

除了“驴妈妈”、“去哪儿”这类专门的旅游网站外,你也可以看到团购网站经常会推出异地的酒店、门票或者旅行团路线类的团购产品。本人比较喜好旅行,所以在这方面的团购支出也不少。

我买的比较多的是酒店住宿类的团购。

冬天流行泡温泉,还没有接触团购前我就通过携程想预订温泉酒店,没想到泡温泉的人这么多,知名的温泉经常周末满员。那时正郁闷呢,正好刚刚接触团购,就在易起买上看到个天目湖的铭汤温泉度假村,一看“才”318啊,还能保证有房,都没怎么仔细看就下手团了——这是我团的第一个“贵重物品”,也成为我当初没有经验的一个典型教训。

后来慢慢有了经验,开始在这种相对开销比较大的团购类型里越来越有经验。第二次团的是一个苏州万豪五星酒店,388元的价格,那次正好因为想多住一个晚上却又只团了一份,在补订第二晚时尝试了酒店前台直接谈、携程订、淘宝买等各种其他手段。这段经验也帮我证明,团购的这个价格确实有点“地板价”的味道了,其他渠道怎么都拿不到同样的价位了。

总体来讲,这类旅游产品的价格是能够比较简单获得参考价格,来帮助你判断团购价是不是真的划算的。参考我以往的一些经验,这种团购对于我这样喜欢自驾游、自由行的人来说还是挺有吸引力的,甚至我慢慢形成了从团购酒店开始指引我的旅游计划,有时还会到了目的地再团当地团购的旅行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旅行方式。

总结一下酒店旅游类的团购建议如下:

1. 目前的这类团购还是更多适合自驾游自由行的方式,只包住宿、门票,需要自己解决找吃饭和城市间交通的问题;

2. 搞团购的酒店以新开业的五星酒店和低价位的经济型酒店为主,门票和酒店住宿的正常价格都可以通过携程之类的公开渠道获得参考。个人感觉那些有品牌的酒店,出于开业招揽人气搞团购,本身的品质有保障,团购价格也确实很实惠。有一些酒店因为地理位置较偏,但对于自驾族来说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3. 看清楚团购价格包含的内容。酒店团购也会经常来“标题党”的那套,7、8个加号让你看着一个团购包括的东西好像很多的样子,其实仔细看都是标配,像什么停车场、游泳池、健身房,本来就是住店客人就能享受的,也正儿八经列在上面写成给你的优惠,反而很主要的早饭会不一定包括;

4. 团购网站团酒店住宿的通常会注明提前预订的要求,一般至少2-3天,超过7天的个人不推荐。另外好一点的还会说明每天限量接待团购客人的数量,那种才限10套的也要考虑清楚,个人建议不是不能团,但不妨晚一些,在快结束之前看已经购买人数的多少再来判断是不是下手有风险;

5. 还有一类景点门票的团购,我留意过几次,如长三角自驾游证书啊,北方景点全年通票啦。但其实仔细看这类看似很便宜的门票通票,多数包含是一些比较冷门的景点门票,也几乎没机会把这些通票上包括的地方在有效期内都走到。所以对这类团购我现在的态度,是除非你正好要去哪个景点能用上,直接就能回本,否则不要下手,抱着“留着总有用”想法引导下的行为,通常只能是浪费钱,哪怕浪费得不多。

网购实物篇

团购一些物品实物、通过快递收货,也是团购中和餐饮并列的团购大类。这种团购和其他类的团购有个不同的优势,就是几乎100%的兑现率——你团吃饭、洗脚、酒店,都可能有预约不到、过期作废的风险,团购东西不用担心这个,下了单等收快递就是了(诈骗类的团购不在讨论之列)。

网购实物类团购的体验和教训:

1. 通常像样点的团购网站上买的东西,不用太担心付了钱收不到东西的风险,但是时间有长有短。我团的这些东西,多数几天后就能收到。只有一次在满座上团了一个11块的熏香,10天后还没拿到,我给满座客服发了个邮件一催,没几天也就到了;

2. 留意运费。团东西不能光看价格,因为要送货势必存在快递费用的问题,记得这也是你的总成本。我曾经看到过一个Iphone保护套的团购,25元,觉得挺便宜,但仔细一看运费要10元。然后,我在淘宝上看到一样的东西,要卖30元,但运费才7元,算下来总价贵个2元,但淘宝发货快还有支付宝保障;

3. 记得在淘宝上比较下价格。有些会打动你的东西是因为稀罕、特别,但这意味着你会不熟悉这个东西的常规价格从而失去清晰判断,别怕,有淘宝神器在,先比价再下手!

4. 如果你要问,那为什么还要在团购网上买东西,直接淘宝不就行了?我觉得,一是团购的东西会经常存在比淘宝还便宜得多的情况,因为如果大家遵守的都是正常规律的话,淘宝是常态,团购就是特别促销了。而且在一些可靠性较好的团购网站上买东西,个人觉得比淘宝放心得多,那里有网站的销售对产品做过过滤,也有网站自身信誉做保证,而淘宝则太考验买家的眼光了,而且往往需要你花大量时间成本去通过看评价;

5. 对于一些团抵用券然后去另外的专项购物网站下单的团购,记得一定看清抵用券的使用条件。团这些抵用券的通常会是很便宜的价格,甚至0元,但使用时候一定是有要求的,最常见的是满多少金额才能用,这样它能保证给你优惠同时也一定让你在他们家花掉多少钱。

团购网站之己见

这一块内容不太好说,在现在的“千团大战”当中挑出几个来做推荐、分析哪家网站比较好,既有广告枪手的嫌疑,而且观点也会受个人爱好、经验运气的不同而有出入。但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加上这篇。

个人感觉,评估一个团购网站的优劣主要看几个方面:

1. 安全;

2. 数量:每天更新的团购产品数量;

3. 网页设计:越来越多网站都开始采用首页汇总的模式了,而且网站设计出现严重同质化倾向;

4. 团购产品:除了一些只做网购类型的团购,多数团购网都会覆盖吃、喝、玩、乐各方面,只不过看是否某个产品正好符合你需要。

猜你喜欢
门票淘宝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提前预登记,免费参观
买门票
乡村旅游不再是“门票+凉皮”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门票中的学问
贴吧吧主诋毁淘宝店败诉
第一次“淘宝”
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