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幸福吗

2012-04-29 00:44
方圆 2012年20期
关键词:悲观主义乐观主义乐事

一个人是否感觉幸福,取决于其人生态度。对于人生,悲观主义者充满不幸感,乐观主义者思想家恰恰相反

在靡费黄金的那一周,一大乐事是宅在家里看高速路上堵车,这对于没有私家车的人来说,更如同一针安慰剂——有车常不乏有车的烦恼,无车族可以聊以自慰的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小的乐事,就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系列采访节目,记者扛着摄像机,逢人就问这样一个唐突的问题:“你幸福吗?”一些人毫无思想准备,被问得人仰马翻,听明白之后赶紧提供标准答案:“幸福,幸福着呢!”还有一些人,大概属于思想不走套路一族,回答得稀奇古怪。最奇妙的两句问答是:“你幸福吗?”“我姓曾。”

我很佩服央视编导的幽默感,把这段话照播不误。从这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央视偶尔一改刻板印象,变得有几分活泼起来。不过,网上的毒舌也没饶了电视编导,认为这有啥可问,问了又能证明个啥,幸福岂是可以一言以蔽之的事?不过,我闲居无事,想起来,倒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其实,你幸福吗,是大哉问。幸福不幸福,是一种客观事实,更是一种主观感受。幸福,可以依据一定标准进行客观观察,也可以依不同人的不同认识进行评价和判断。有时两者一致,有时又有明显差异,所谓“身在福中不知福”,又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指的就是这种状态。

当你问别人,你幸福吗?他的肯定回答通常来自幸福感,但未必是客观的幸福状态。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可能自得其乐,别人看在眼里,可能觉得他们挺不幸的。记得多年以前读到一篇散文,记述的是一对贫苦夫妇,一人在前拉着一辆沉而笨重的车,车上没什么真正值钱的东西,后面是他的老婆,两人虽然衣衫破旧,长得发枯皮干,样子狼狈,但笑得前仰后合,你说这是幸福不是?

其实,幸福感是很简单的事。罗素曾云:“只要外界环境不是绝对地多灾多难,一个人应该能够获得幸福。”幸福感显然有高低之别,“动物只要不患病,吃得饱,便是幸福快乐了。”所以逢人便问“你幸福吗”,并且把获得的肯定答案作为新时代的讴歌和政府施政的政治资本是没有多少实质意义的,因为猪一样的幸福感与作为健全的人的幸福感显然是不同的。

一个相对完美的社会,民众不一定比那些糟糕的社会有更多的幸福感。罗素说人本来本来也应该像动物那样只要不患病和吃得饱就幸福快乐,“但在现代世界上却并非如此,至少有许多人是不幸福的。如果你自己不幸福,你或许就会承认,自己在这一方面并不例外。如果你是幸福的,那么请你自问一下,你的朋友中又有几个是幸福的。”你对自己的幸福的认识,是采取客观立场还是主观感受,你对别人幸福与否的评价又是取哪一个标准呢?那些在假日里堵在高速公路上的男女,当谋划出行时充满幸福感,一旦陷入前不见头、后部见尾的长蛇阵里一步也挪不得,这幸福感就大打折扣,甚至荡然无存,内心里剩下的只有焦虑。《红楼梦》中所谓大家有大家的难处、小家有小家的烦恼,说的是同样的道理。

事实上,一个人是否感觉幸福,取决于其人生态度。对于人生,悲观主义者充满不幸感,乐观主义者思想家恰恰相反。人生要快乐如意,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好得多。

叔本华思考得更深些了。他认为一个人感到幸福的程度是与其麻木不仁的程度成正比的;越是有大智慧、清醒的人,越容易陷入痛苦。但是,如果没有这种清醒和智慧,人类社会如何能够走向进步,世界怎么可能自由而民主?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你幸福吗?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也许我会更有兴趣反问:那么您呢,您幸福吗?

猜你喜欢
悲观主义乐观主义乐事
技术与社会:悲观主义与进步
乐观主义
约瑟夫·康拉德的悲观主义思想渊源
暑假乐事多
暑假乐事多
暑假乐事多
单独中的洞见
恶搞时总会有乐事发生
乐观与悲观
乐观与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