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安居梦”

2012-04-29 00:44:03王金辉
决策探索 2012年20期
关键词:廉租保障性住房

王金辉

核心提示: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这是老百姓最真实的声音。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住房保障职责,有效解决产业聚集区和新城市组团建设的来郑务工人员的需求,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始终把“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目标任务完成,有效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列为最重要、最急切的工作任务,结合“突出公租房,确保廉租房,淡化经适房,加快棚改房”的工作思路,通过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督查、周报告、月评比和绩效考核制度,开辟“绿色通道”,强化目标管理,拓宽资金渠道,加强质量管理,加快实现老百姓的“安居梦”。据统计,2011年开工建设55716套保障性住房,占2011年河南省政府下达郑州市任务的102.36%;2012年已实现新开工51999套保障性住房,占2012年省政府下达郑州市任务的103.14%。2011年、2012年开工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占历年来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量的48.9%。

数字看变化:12万人可入住公租房

近年来,郑州保障房建设步入“快车道”,为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生活带来了新变化,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多策并举,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在廉租住房方面,自2001年建立廉租住房制度以来,全市已累计有38038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了廉租住房政策,其中,有15503户家庭因收入、住房或其他条件变化退出了保障序列。截至目前,全市有实际在保家庭22535户,保障住房已累计开工1.55万套,竣工0.65万套。

在经济适用住房方面,自1995年郑州市被纳入国家安居工程建设试点城市,至今已累计开工经济适用住房15.4万套,竣工11.03万套,可有效解决15万余户家庭的住房困难。郑州市2011年1月初首次实行的经济适用房轮候销售,推出6179套房源、17个小区,有5145套房子被选走。截至今年上半年,市保障性住房办公室又先后进行两次公开轮候销售,分别推出房源4540套和4002套。

在公共租赁住房方面,自2010年起,结合保障性住房需求以及推进城市化进程、承接产业转移需要,计划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大规模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并在航空港区进行了试点建设。截至目前,已建设(含在建)公共租赁住房50552套,交付使用16915套,租赁筹集公共租赁住房2269套,已实现入住近12万人,极大地缓解了来郑务工人员住房困难。

措施看保障:“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28.46万套

近年来,郑州市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建设管理等措施,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效改善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

突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一是2010年4月,市政府出台了新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和购买轮候办法,将“摇号”供应改为“轮候”供应,规范了销售、供应活动;2011年9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郑政〔2011〕91号),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监管和退出机制。并且建立了经济适用住房电子楼盘表,使定向开发或拆迁安置建设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得以严格控制。二是2010年8月,市政府出台了公共租赁住房暂行管理办法,将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和来郑务工人员纳入了保障范围。2011年9月,市住房保障局会同市民政部门印发了《关于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资格认定和轮侯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郑房〔2011〕136号),并于同年12月全面启动公共租赁住房资格认定工作。三是2011年4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的通知》(郑政〔2011〕28号),明确要求编制保障性住房用地专项规划,实现项目提前选址、提前储备、提前布局,有效增加土地供应,破解了土地瓶颈。四是建立了住房保障资格户籍、车辆核查制度,对已核发住房保障资格证的家庭开展了全面核查;对新申请住房保障资格的家庭,由户籍、车辆管理部门配合街道办事处在初审环节予以核查。五是扩大廉租住房覆盖范围和提高租赁补贴标准。将人均月收入低于“低保”标准2.5倍的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在2010年将租赁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每平方米5元提高到了6元的基础上,2011年又调整到了8元。六是报请市政府第8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了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管理,夯实了公平公正分配的基础。

创新建设管理,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由市住房保障局、市保障性住房办公室负责召开各有关部门与企业间的联席会议,收集、汇总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形成工作专报,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定期组织规划、国土、建设、住房保障等部门,召开保障性住房推进工作例会和联审联批会议,改进了工作流程,加快了手续办理,缩短了办事时限。对需要多部门、多区域参与协调解决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则提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周召开一次重大项目推进会进行专门协调解决。同时,为确保各项政策、决策的落实效果,市政府督查室和市住房保障局专门建立了督查督办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以强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加强目标管理,强化政府住房保障责任。自2007年以来,市政府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对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及党政正职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内容,形成了市直相关委局横向联动,市、县(市)、街道、社区纵向互动的工作格局。今年1月31日,在全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工作会上,各县(市、区)主管领导向郑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建慧递交了2012年住房保障目标责任书,各县(市、区)的建设任务以及土地征收、储备任务已经明确,形成了市级抓政策制定、抓任务分解、抓督查督办,区级政府抓任务落实、抓土地征收、抓建设管理的良好工作局面。

注重调查研究,科学编制住房保障规划。2010年初,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郑州市居民住房现状和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有31.97%的家庭住房面积在60m2以下。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突出公租房,确保廉租房,淡化经适房,加快棚改房”的工作思路,编制了“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建设保障性住房28.46万套(按静态计算,可解决目前市区30%以上城镇居民的住房困难),其中公共租赁住房11.98万套,廉租住房0.99万套。通过规划的实施,到2012年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十二五”期末,基本实现50%以上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入住实物配租廉租住房,其余家庭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实现应保尽保;通过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建设和运营,使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近就业职工和来郑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得到明显改善。

明确工作思路,重点突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首先,鼓励大中型企业和医院、学校等公益性社会机构利用符合城市规划的自用土地建设单位公共租赁住房;对小型企业等用工相对较少的单位,由产业园区、新的城市组团辖区政府自行筹资并组织建设。其次,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建设的主导作用,支持企业利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土地,进行大型保障性住房社区建设;鼓励支持各县(市、区)政府成立国有投融资公司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再次,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利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自用土地,进行集资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并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租赁住房。最后,对凡未办理土地划拨前置条件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配建比例提高到20%。通过突出重点,加快实现广覆盖的住房保障目标。

拓宽资金渠道,加快保障住房建设进度。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破解资金瓶颈。2012年1月30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2011〕45号文件精神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意见》(郑政〔2012〕3号),规定直接按照土地出让金不低于3%的比例,按宗提取保障性住房资金,统筹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10%提高到15%;并且积极争取中央、省级保障性住房补助资金85545万元的基础,2011年向河南省国家开发银行申报争取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贷款20.30亿元,2012年计划首次再申请建设贷款资金20亿元左右,以进一步减轻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压力。同时,还明确了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投入,其中市财政部门要根据各区(市内五区)廉租住房年度目标任务,按照回购价格或建设成本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其余回购或建设资金由各区财政予以承担。经济适用住房项目配建的公共租赁住房全部由政府回购。商品房项目则按照三环内配建的公共租赁住房,由政府实施回购;三环外配建的,由企业实施经营5年后,可根据相关区域需求,由政府实施回购,或转为经济适用住房向社会供应。

创新看突破:形成了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突出以需定供,多渠道筹集房源是手段。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工作原则,结合推进城市化进程、承接产业转移需要,逐步探索了六种建设模式:一是政府提供政策扶持,土地采取有偿出让,套型结构、建设标准、租金水平、提高配套商业房建设比例等作为前置条件,招标选择开发企业投资建设并持有经营。二是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大中型企业利用符合规划的自有土地或由政府提供划拨土地建设公租房并纳入政府统一管理。三是政府投资建设或给予贴息补助,利用符合“六线”规划的土地,建设公租房解决公交、环卫职工住房难。四是在商品房和经适房项目中分别配建10%、20%的公租房。五是在轨道交通沿线或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区域,进行以公租房为主的大型复合型社区建设。目前,已在轨道交通1号、2号线的站点,分别选取了三宗共4023亩土地,以建设公租房为主的大型保障房社区。六是对小型企业等用工相对较少的单位,由产业园区、新的城市组团辖区政府筹资建设,市财政给予补贴。通过多种模式发展,加快实现广覆盖的保障目标。

确定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基础。为实现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的可持续发展,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模式。第一步是在产业聚集区和产业园区统筹规划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截至目前,已建设(含在建)公共租赁住房37402套,交付使用13215套,租赁筹集公共租赁住房2269套,解决了10余万务工人员住房问题。第二步是在市区内通过在建的经适房和商品房项目配建公共租赁住房,逐步满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来郑务工人员的居住需求。2011年,在市区的8个经适房和商品房项目配建了1551套公共租赁住房,2012年,在市区的11个经适房和商品房项目配建了6958套公共租赁住房。第三步是自2012年起,在快速公交、地铁沿线启动大型复合型社区用地储备工作,拟建设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房、普通商品房的大型复合型社区,在暂停经适房建设后,力求通过建设多种户型的公共租赁住房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来郑务工人员住房难。

不断求实创新,实现工作新突破是根本。郑州市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连续多年将其列为“十大实事”,有效推进了住房保障工作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并不断取得新突破。以解决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为标志,实现了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由“最低收入家庭”向“低收入家庭”延伸的突破,进一步扩大了廉租住房覆盖范围。以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为标志,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实现了由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向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与实物配租并重的突破。以廉租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捆绑建设为标志,实现了廉租住房房源由租、购“二手房”向开发建设的突破。2010年4月15日出台的《郑州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实现了供应方式由摇号供应向轮候供应的突破。以成立郑州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为标志,实现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由单纯依靠财政拨付向建立多渠道融资平台的突破。以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签订为标志,实现了市级政府负责为主向市、区两级政府共同负责的突破,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住房保障责任,取得了建设模式转变的新突破。以启动公共租赁住房试点建设为标志,实现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困难向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延伸的突破,并在2010年筹集公共租赁住房7680套。以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转变为标志,实现了保障性住房单一建设方式向多种建设模式并存的突破,为强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计划看发展: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管理

在强力推进保障房建设的同时,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为下一步的工作做了详细的部署。首先,重点通过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家庭资产联合核查机制,实施资格年审和定期检查制度,畅通信息公开渠道,全面强化准入退出管理。其次,通过实施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管理、经适房适时退出机制,不断创新住房保障制度。再次,对列入2012年开、竣工台账的项目,盯死时间节点,加快项目推进;并把保障性住房作为质量监管重点,强化参建各方建设行为和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最后,对2013年保障房建设任务,提前明确项目储备目标,实现市级抓政策制定、抓任务分解、抓督查督办,区级政府抓任务落实、抓土地征收、抓建设管理的建管模式转变。

猜你喜欢
廉租保障性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房地产导刊(2022年4期)2022-04-19 09:03:50
走街串巷找住房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反歧视评论(2021年0期)2021-03-08 09:13:02
保障性住房地产评估方法研究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
辽宁公租廉租房并轨运行
住房保障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4
论保障性住房的发展
浅议廉租住房档案管理
廉租住房概念的再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