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干改显蝴蝶效应亮点纷呈激发干部活力

2012-04-29 02:14张健媛杨磊
决策探索 2012年21期
关键词:市管全委会市委

张健媛 杨磊

2000年通过公选上深圳任罗湖区副区长的倪泽望,事隔十年,在深圳公开推荐选拔8名正局级干部工作中,走进了市委全委会票决会场。一番慷慨激昂的竞选演说和紧张的现场问答结束后,70多名市委委员对竞选者进行无记名差额投票。最终,倪泽望从15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功当选罗湖区区长。一年后,倪泽望再次经市委全委会票决当选罗湖区委书记。

倪泽望的竞选经历,是深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更多的干部通过这样的方式被选拔任用。就在9月25日,深圳市委组织部发布公告,再次公开推荐选拔8个市管副局级领导干部。这是深圳2010年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第七次公开推荐选拔市管干部。短短两年多时间,七次公推,共选拔领导干部116人,无论是公推规模,还是次数,在深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历史上都是少有的,公推公选在深圳已经成为常态化的选拔干部方式。

近年来,深圳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系统推进,亮点纷呈。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不断加大,全市新提拔的委任制领导干部一半以上通过竞争方式产生;全委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重要职位领导干部的提名权、决策权交给全委会;大力推动环境保护实绩考核,创新市管领导班子和市管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工作;积极开展公务员分类改革和公务员聘任制试点;实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创新实施菜单式干部自选培训,建立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这些大胆的改革,积极的探索,特别是领导干部选拔进一步民主、公开、公平,获得了干部群众的好评。先行先试取得的成功做法,得到了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批示表扬。深圳正期待用10年时间的努力,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干部人事制度,为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选拔想干、敢干、快干、会干的干部

竞争性选拔干部,流程设计的科学性,能够确保筛选出“想干、敢干、快干、会干”的优秀干部。

在干部选拔的初始提名环节,深圳以干部个人自荐为前提,规定只有符合资格条件且自愿报名的才能列入民主推荐对象。在民主推荐、面试和票决环节,自荐干部要进行述职发言,公开表达“想干事”的意愿。2010年以来,深圳连续组织了7次市管干部公开推荐选拔,2299名市内外干部踊跃报名。自荐,为很多想干、敢干的人开辟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同时,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工作的考题设计,科学的测评方法,也让许多“快干”、“会干”的综合性人才脱颖而出。深圳交通设计院原院长张勇,去年通过公推公选被选拔为宝安区副区长。

“2011年9月,我报名后参加了笔试。笔试要求结合案例谈社会建设、谈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特区一体化的设想等。基本不用复习资料,完全是个人素质测评和平时工作检验。”张勇说。

在不久前结束的深圳市第6次公推选拔中,无领导小组讨论这个环节尤其引人注目。无领导小组讨论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报考同一职位的应试者在给定的时间内,不指定召集人,按规定程序围绕给定的问题展开讨论。评委根据应试者在讨论中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对其分析解决问题、沟通协调、组织领导能力和领导气质等作出综合评价。考生普遍认为,干部考试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很能考出干部的水平,这个新颖的测评手段,体现了考核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考试是深圳公推选拔的核心环节,但如何做到不简单地“以票取人”,让德才兼备者从竞争性选拔中脱颖而出,这是长期以来检验竞争性选拔实际效用的难题。为此,深圳出台公开推荐选拔领导干部履职评价细则,将干部的平时表现、获奖情况、工作学习及基层经历等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并与笔试、面试成绩按一定权重计入总分。

通过公推选拔获任市建筑工务署副署长的刘志达说:在所有竞选者中,他不是学历最高的,也不是任处长时间最长的,但深圳大运筹办4年多时间,扎根大运工地的基层经历,以及取得的集体和个人荣誉,为他的“履职评价”加了分,也帮助他最终胜出。

全委会票决,让多数人来选择

2010年,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干改要求,深圳出台了《关于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发挥市委全委会作用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干改文件。按照这些文件精神,深圳副局级干部人选在公推公选中,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后,必须差额上13人的市委常委会票决;正局级干部人选则需经70多人的市委全委会集体面试,由市委书记或市长当场提问,无记名投票,当场公布计票结果,现场宣布获任人选名单。

在市管正职的选拔上,深圳将提名权和表决权交给市委全委会。2010年以来,深圳连续五次拿出29个市管正职职位在市委全委扩大会上差额推荐;同时,采用全委会票决的办法选拔了23名党政正职,其中差额票决15人,分别占同期选拔任用市管党政正职总数的41%和24%。

为杜绝“少数人选少数人”以及选人用人圈子化,深圳还探索赋予全委会“提名权”、“表决权”、“考核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用深圳各级干部的话说,公开推荐选拔领导干部,就是在任用干部的工作中,不可能由个别人说了算,市委领导革了自己的命!这项改革,体现了深圳市委在用人问题上的改革气魄和宽大胸怀,真正发扬了党内民主的优良传统。而选出真正具有改革精神、真正能干实事的优秀干部,这是深圳市委班子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达成的共识。

公推公选工作中,深圳还推行全程差额选拔。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比如规定在民主推荐时可按1∶2的比例推荐多于拟任职位的人选;在确定差额考察对象时则每个职位一般不低于1∶3的比例。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全国很多地方都进行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但是像深圳这样总结一整套办法,尝试组织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提名权和表决权从传统的市委常委会拍板,扩大到整个市委全委会,并拿出正职领导岗位,呈现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模大、模式新、力度强的特色。他认为,深圳的干部人事改革举措,将对我国未来干部制度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产生很大影响。

落选者心服口服源于公平公正

在许多人看来,干部的选拔任用,是一个“比较神秘”的过程,深圳在推进公推公选的过程中,通过在媒体刊发公告、全程录像、票决结果当场公布等阳光操作,打破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神秘感。特别是针对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圳市委组织部近两年共举办了5场新闻发布会,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

深圳还在公推公选中采用“两票制”,在发放《民主测评表》《面试评分表》《表决票》的同时,发放《拉票贿选情况调查表》,深入了解参加公选者遵守组织人事纪律的情况。此外,还专门成立纪律监督专责小组,设立监督电话,对公示期间收到的投诉认真进行核查处理,有3人经核查后被取消了考察对象资格。

大评委制是深圳公推公选的一个重要特点,参与面试的评委范围很广,有市委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等,同一职位的考生由40名左右的评委共同评判。曾担任评委的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鲁志国教授回忆称:“评委都是在一个大名单里随机抽取的,我也是很晚才知道自己被选上,现场还要进行评委和应试者双抽签,按抽签结果进行分组。”

参加公推成功获选市审计局副局长的张美秀表示:“40多人的评委组不可能都认识,哪怕认识一两个人也没有什么用,因为最后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张美秀说,“作为专业型干部,报名之初担心竞争力不如综合部门的干部,但结果证明,专心本职工作,不用找人,也能获得认可。”

对于参加公推选拔没有当选的干部,深圳市委同样给予充分肯定。每次公推之后,市委组织部都要召开落选者座谈会,部领导亲自征求他们对公推公选工作的意见。进入考察范围的落选者还被纳入后备干部库,接受专门的教育培训,有不少落选者在下一次公推中成功当选。

深圳市委组织部坚持在选拔的各个环节公开透明,不仅吸引干部积极参与,也赢得了干部的信任。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处处长李世清在今年第六次公推公选中,参选市接待办副主任走到了常委会票决阶段,但最终折戟。李世清说:“参加公推选拔虽然落选,但整个公推过程组织科学、严密、公开透明,可以说输得心服口服。”

“深圳的公推选拔,从接受报名的广泛性,到资格审查的严格、细致;从全委会投票推荐人选,到最后的现场差额票决,整个制度的设计非常严密”,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的马欣川教授是研究人才选拔与测评方面的专家,他认为这是一次选人用人机制上的重大创新。

竞争性选拔的目的,除了选出优秀干部外,激发全体干部的工作激情是更重要的方面。多次担任公推面试评委的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陈少兵说:“公推公选为特区干部制度改革创新吹出了一股清新之风,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深圳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立勋教授表示:“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再引‘孔雀东南飞,再造一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深圳公推选拔领导干部,所起的感召、示范和激励作用是巨大的。深圳将通过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再造‘孔雀东南飞的新局面。”

如今,深圳的公开推荐选拔已逐步走向制度化,今年年初,深圳出台了《深圳市公开推荐选拔市管领导干部实施办法(试行)》,鼓励干部自荐、分类推荐选拔、全程差额遴选、注重工作实绩等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好经验、好办法均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2010年,深圳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选拔的局级干部占新提拔委任制局级干部总数的52%。2011年局级干部竞争性选拔的比例进一步提高,达到70%。

深圳干改关键词

竞争性选拔:2011年,深圳市直机关68%、区直机关41%的领导干部通过竞争选拔方式产生,均超过了规定比例,走在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比例进一步提高,市直机关达到80%,区直机关达到57%。

基层选拔培养:从2009年以来,深圳专门面向社区、外来务工人员招录115名公务员,全市共从基层选调1500名优秀干部到上级机关工作。选派干部援藏援疆、参与“双到”工作,到信访部门、地震灾区和艰苦地区、基层一线挂职,形成了“人才到基層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培养选拔链。

公务员分类管理:2010年深圳市行政机关实施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将行政机关公务员划分为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专业技术三大类,并根据不同类别职位的特点,建立相应配套管理制度,提高了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聘任制公务员:2010年以来深圳5次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目前在聘公务员已超过2100人。实施聘任制合同管理,适度增强了公务员的职业危机感,激发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生机和活力。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去除了原退休制度的多重弊端,打开了机关、事业、企业人员之间的交流瓶颈。

环保实绩考核:从2007年开始,深圳市委组织部联合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连续5年开展了环保实绩考核,被社会和媒体称为政府官员的“绿色大考”。

我参与我感受

胡建农(深圳市法制办副主任,2010年参加市审计局局长公推,落选)

虽然参加公推我落选了,但我觉得参与就是一种支持,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任的表现,如果大多数干部都认为自己机会不大,不参加算了,那就是对改革的漠视,改革就得不到有力的推动和拥护。而且这项改革实在是太重要了,它通过制度安排,把党管干部与扩大党内民主很好地结合起来,拓宽了选人用人的渠道。

张志华(深圳团市委书记,2010年参加市残联理事长公推,时任团市委副书记,落选)

这次公推落选后我难过了几天,但同时也进行深刻的反省和自我总结。我觉得参加公推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之后看问题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以前不一样了。公推选拔搭建起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平台,强手同台竞争,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不少东西。

陆韬(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公推评委)

近两年来,深圳公开推荐选拔领导干部频率高、力度大,规范化、科学化程度也不断提高。通过公开公平的“赛马”方式,让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给深圳的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韩望喜(深圳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2012年第1期中青班学员,在宁夏西海固参加同吃、同住、同劳动实践锻炼1个月)

在宁夏,我们以普通农民的身份入住农家,早上五点天刚刚亮就下地除草一直干到晚上七八点钟,1个月的经历,不仅让我们实地了解了国情、民情,更培养了我们与群众的感情。

谢晓玲(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街道紫荆社区原党支部书记,2010年参加从基层党组织书记中公推选拔街道领导干部成功任职,现任福田街道计生科负责人)

我能从一名最基层的社区工作者成为街道干部,是公推选拔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和平台,也体现了深圳干部选拔坚持重视基层、关注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整个公推选拔过程,我觉得是公平、透明、平等的,对在基层一线踏踏实实工作的人起到了非常好的激励作用。

猜你喜欢
市管全委会市委
中共齐齐哈尔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获奖工程:中心城区广开四马路等7片合流制地区市管排水设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新开河调蓄池工程
南通市举办首次市管干部荣退仪式
济宁:铆足干劲 奋战牛年
黑河市 通过四项措施规范市管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
中共秦皇岛市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
侨海报国共筑梦——致公党常州市委会“引凤”侧记
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全委会的监督作用
湖北省社科联八届四次全委会暨颁奖表彰大会在武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