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杰
在中国,干什么事情似乎都是一窝蜂,这种习性在相关产业中也不例外。智能手机火了,于是厂商蜂拥而至,就算是中国市场庞大,可否容得下近300家的手机或者涉足手机的厂商最终的市场证明,中华酷联占据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如果再算上三星、诺基亚等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市场份额至少也要200多家企业来瓜分,平均每个企业能得到多少市场份额呢肯定不会是挣钱的规模。
也许是中华酷联在市场份额上的成功,也许是谷歌打压阿里云OS的刺激,中华酷联这四家企业中,华为、中兴近期都宣布要做自主手机操作系统,接着是已经让业内和市场近乎忘记的中国联通要推自己新的沃Phone,相信中国移动的OPhone也会再次浮出水面。
其实早在PC时代,中国企业就声称要做自主的操作系统以对抗微软在PC领域的Windows垄断,甚至是为国家安全的角度。那时各种以开源Linux为核心的国产操作系统风起云涌,政府相关部门也是推波助澜,甚至采取政府等部门采购PC的强制性预装的政策,但结果怎样呢
在此我们不去预测此次兴起的自主国产手机操作系统的未来会怎样,只是想简单列举当前手机市场主流操作系统,确切地说是操作系统的生态系统的情况,以此作为衡量我们做自主手机操作系统还缺失什么
众所周知,IDC统计显示,上个季度三星智能手机销量为5020万部,苹果iPhone销量是2600万部,诺基亚为1020万部,它们分别排在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前三位,且是苹果iOS、谷歌Android、诺基亚Symbian/微软WP独立生态系统的代表,而这三大生态系统的三家厂商拿走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86%左右的市场份额,唯一不同的是,苹果和三星是挣钱的,而诺基亚则是亏损。
作为一个独立生态系统生存,在终端上的底线至少是季度在千万级别出货量的企业或者系统。与之相比,中国号称要做自主手机操作系统的厂商没有一家终端出货量可以达到这个底线的。
其二是苹果有iPhone,三星有Galaxy、诺基亚有Lumia,最新的统计显示,苹果刚刚发布的iPhone5在一周内的销售量就达到了500万部,尽管如此,因为供应的问题,这个出货量并未达到业内的预期;三星发布的GalaxyS Ⅲ在三个月内销售了2000万部,年底前有望达到3000万部;诺基亚的Lumia系列上个季度销售了400万部。排名前三的各生态系统的代表厂商不但终端的出货量要有底线,还有各自代表性的终端,就是我们国内常说的“明星终端”。在这方面,我们国内厂商仍没有一家可以与它们匹敌。需要补充的是,即便是基于微软WP系统的诺基亚Lumia季度出货量达到了400万部,也未能逃脱亏损的命运。
第三就是应用。还是最新的统计,苹果App Store的应用数量为70万,谷歌Google Play为67.5万,微软WP为15万。相比较,我们的厂商中没有一家可以达到这个数量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尽管微软WP拥有15万左右的应用,但其在全球生态系统所占市场份额仅为3.5%左右。而最新的预测称,到今年年底,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系统将会占到全球智能手机市场98%左右的份额。
在此也许有人会称这样的比较有失公允,毕竟苹果、谷歌和微软的生态系统发展多年,而我们的自主操作系统是从零起步,此言听起来甚有道理,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企业缺乏远见,这也导致在今天市场格局已定的大势下,如果我们做自主操作系统,不管是否愿意,都要在这种实际情形下去衡量和比较,以得出我们的胜算。
另外,还有相当关键的一点是,智能手机的生态系统中各方面是相互影响的紧密的耦合关系,其中任何一方面在发展中不给力都有被淘汰的风险。WebOS的淡出、MeeGo的改头换面、Black berry的生死挣扎便是这种生态系统未形成正耦合效应的反例。如果说创建一个生态系统,维系和保持它的竞争力及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回过头来看我们所谓的自主手机操作系统,其实这种提法本身就很片面,因为在智能手机产业,竞争已是将独立的操作系统算为子集的生态系统的竞争,即脱离生态系统的独立操作系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不管是出于“备份”,还是进攻,确切地说应该是打造自主的生态系统,这个难度通过上述笔者的比较分析,比推自有操作系统要艰难和复杂得多,而唯有纠正片面的认识,才会充分估计到未来面临的挑战。
综上所述,一个在智能手机市场中可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起码具备几个硬指标:一是基于该生态系统的终端的出货基数,且有该生态系统的当家终端(以起到示范效应);二是具有10万级起步的应用程序的支持;三是运营商、终端厂商、芯片厂商、开发者的强力支持;最后是上述各方面形成良好的正耦合关系,以保证该生态系统可持续的竞争力。由此看,我们的企业目前推自主操作系统的时机并不成熟(至少对于操作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关系及认识上还混淆不清),最大的可能是重蹈当年PC产业自主操作系统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