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口语学习策略及口语成绩相关研究

2012-04-29 23:43:10曾祥芳
群文天地 2012年23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摘要:自我效能感与口语学习策略是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情感与认知因素。本研究对武汉工业学院2010级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口语学习策略做了一个全面的调查并对学生的期末口语成绩做了相应的统计, 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口语学习策略及口语成绩呈正相关关系,但学习策略与口语成绩在不同的专业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强,越能够有效使用英语口语学习策略,但并非策略的使用频率越高,学习成绩就越好。这说明教师在口语策略培训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情感与认知差异有针对性地培训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本研究结果对学生如何有效使用学习策略以及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授予合适的口语学习策略,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口语成绩

提高大学生的外语口语水平与交际能力,是目前高校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为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很多高校专门开设了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但口语学习作为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普遍对口语学习缺乏信心,盲目被动,英语口语水平及其薄弱。 如何调动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信心, 授之与合适的口语学习策略已经成耽误之急。其次,随着当前英语教学的研究重点从英语教学法逐渐转向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如何学的问题,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动机因素与语言学习策略受到研究者与教育者的广泛关注。笔者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不断改变的教材,教法与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与效果。因此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策略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口语水平与自主学习能力已迫在眉睫。

一、策略与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

自80年代起,自我效能与动机、归因等情感因素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估,是人们对组织和完成某种行为时对自身能力的一种判断概念( Bandura,1986,P. 391)。自我效能不仅是一种个体动机因素, 更重要是一种个体认知技能(Bandura,1977,1997;Clark,1999)。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更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更愿意付出努力来完成给定的任务( Salomon,1984; Schunk,1983);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发现, 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阅读成绩、写作成绩显著相关(Nicholls,1979; Paris and Oka,1986; McCathy , Meier ,& Rinderer,1985)。而学习策略是指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或调控方式,是一种程序性的知识。国内对学习策略研究的主要代表文秋芳指出学习者能否适当使用策略,或多或少决定于学习者的信念,特别是自我调控信念(QIUFANG,WEN)。也有大量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对英语学习成绩起着决定性的影响。OMalley et. Al研究发现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对口语成绩与策略的使用都成正相关关系。申克和艾特默( SCHUNK AND ERTMER,2000)把自我效能与策略联系起来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更多的使用元认知策略。

显然,这些研究都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或学习策略的运用与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的关系。但策略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策略是否有效,还应该考虑主体的判断认识力与个体调控能力。 那么试图单方面研究成功者学习策略从而找到对什么人都有效的学习策略是不现时的,只有培养学生调控能力才是提高学习的有效途径,而自我效能感正是个体自我调控的核心。因此,把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口语学习策略的培训相结合是否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学习成绩,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拟调查我院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强度,口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及口语成绩三方面的相关关系,探索如何把与动机相关联的自我效能这个“想学”问题 与“怎么学”这个策略问题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自主学习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研究

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 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口语学习策略进行调查,对问卷调查结果采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并对自我效能感,口语学习策略及口语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

(一)受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本校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学生(2010级)。参加调查的学生为机械1009班,34人;化工1001班,31人( 实际收回29份问卷);物流1001班,28人(实际27人)。参加调查时受试的平均年龄为18岁,这些学生在参加调查之前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语言学习策略和自我效能培训。

(二)调查工具和数据收集

问卷调查: 问卷由两部分构成,口语学习策略和自我效能问卷。自我效能量表采用Pintrinch & degroot(1990) 编制的双纬度(能力与行为)量表经众多研究者改动和选用后的22项量表为蓝本(一致性系数为0.85)。本研究选择了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纬度,针对口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其内容稍作改动后运用,量表分11个项目,总分为55分。口语学习策略的问卷引用Oxford(1990) 的策略框架为蓝本,并结合口语学习过程的独特特点,总结归纳了一套口语学习策略 (分为六大类,45项分策略)问卷。问卷共有45个项目,6个要素,分别是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答卷反映方式采用lickert量表形式, 从我“总是采用这种策略”到“ 我从不采用这种策略”的5个等级,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项。

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说明填写问卷的具体要求,问卷在10分钟内当堂收回。参加问卷的为3个班93人,实际收回88份,有五位学生未按时完成问卷。此外,笔者在本学期末的时候对学生口语成绩做了统计,作为相关分析统计使用。

(三)研究问题

1. 2010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大学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的运用整体状况如何?自我效能感与口语学习策略运用是否相关?

2.自我效能感强弱对口语元认知学习策略的选择是否有显著差异?

3. 口语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与口语成绩是否相关?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13.0 ( Statistical Package of the Social Science )对原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以下为分析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化工专业的学生情感策略使用的平均值最高( MEAN=3.3966),而认知策略的使用平均值最低(MEAN=3.1310)。除此之外,使用较为频繁的策略分别是补偿与社会策略。本班自我效能感平均值为36.7241, 而且方差值仅为4.3340, 说明本班自我效能感整体偏强而且较为平均。

机械专业的学生情感策略的使用平均值最高( MEAN=3.2706),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平均值最低( MEAN=2.9206). 除此之外,使用较为频繁的策略是补偿策略。该班的自我效能平均值达到35.9118, 而方差值为8.15891,值明显偏高,说明本班学生自我效能感强度差距较大 。

物流专业的学生社会策略的使用平均值最高( MEAN=4.68), 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平均值最低( MEAN=2.8840).除此之外,使用较为频繁的策略是补偿策略, 其它策略的使用频率都较低。本班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值为34.9167, 而且方差值为3.999.9, 说明本班学生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而且差距不大。

总体来看,我院学生在口语学习中,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水平较低, 自我效能感偏弱。

表2可以看出, 化工1001班学生的自我效能与英语口语学习策略在总体使用上具有相关性, 相关性达到了显著的水平。同时,自我效能感与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机械1009班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口语学习策略在总体使用上具有相关性, 相关性达到了显著地水平。同时,自我效能感与各项口语学习策略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物流1001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口语学习策略在总体使用上具有相关性, 相关性达到了显著地水平。同时,自我效能感与情感, 认知,记忆与补偿策略显著相关。

总之,该结果说明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更频繁使用策略,特别是认知,元认知和情感策略。

从表3可以看出, 化工与机械专业学生口语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与口语学习成绩在总体上具有相关性,但相关系数不显著。总体来说,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更多使用口语学习策略,特别是元认知策略与情感策略,而且口语学习成绩与元认知,情感策略具有更高的相关性。但自我效能感的强弱, 口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并不能单方面反映口语成绩的高低。

三、讨论与发现

(一)通过自我效能与口语学习策略使用状况的统计分析发现,我院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处于中偏下的水平, 情感与社会口语学习策略是学生最为频繁使用的策略,而认知与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处于较低的水平(MEAN<3.1)。这说明了我院学生在口语学习中擅于使用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来克制焦虑,紧张,害羞等负面的情绪。但是, 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口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不善于运用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来监控并提高语言输出质量。

(二)通过口语学习策略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显示,我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口语学习策略使用之间呈相关关系, 特别是与元认知和情感策略显著相关。这说明,自我效能感越强的学生,越多的使用认知,情感和元认知策略。自我效能感越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的运用越大胆自信,因此在确立口语学习目标时, 常常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水平又赋予挑战性的任务, 并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特别是元认知与情感策略。相反,自我效能感越低,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越缺乏信心,对口语学习越畏惧, 进而表现出对口语的学习缺乏目标,监控与评价,即越不擅长使用元认知策略。

(三)通过口语学习策略,自我效能与口语成绩的相关分析发现,自我效能感和口语成绩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不明显。口语学习策略与成绩呈相关关系, 但主要是元认知与社会策略与成绩有较强相关关系。这个发现说明了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会更合理的使用社会,元认知和认知策略,而且口语学习成绩更好。可是,我院学生对元认知这个堪称为策略中的策略知之甚少,使用频率相当低,因此口语成绩没有显示较强相关。而且策略没有好坏之分,并非策略的使用频率越高,学习成绩就越好,因此,策略的使用与口语成绩没有呈现较强相关关系。此外,我院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 对英语口语学习缺乏信心与决心,学习策略使用盲目被动这也是自我效能感与口语成绩没有明显相关的原因之一。总之,要想单方面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或单纯进行口语学习策略的培训, 并不能达到提高口语成绩的目的。学生只有对策略的使用价值具有足够的信心, 能够在策略使用过程中进行监控,评价,确信这些策略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时, 才能真正有效使用学习策略,让策略的使用到达预定的学习目标与效果。

四、结论与教学启示

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 我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不容乐观;口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仅限于情感和社会策略,但对口语学习的记忆, 认知和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相当低,特别对于元认知策略的使用特别贫乏,学生对口语学习策略的了解极其欠缺;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可以有效使用口语学习策略, 特别是情感,认知和元认知策略, 但从单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进行口语学习策略的培训,并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成绩。

这些结论给外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增强口语学习策略有效使用,从而提高口语成绩的一个有效途径。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害怕口语表达的学生,应采用宽容的态度,对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的错误不应该大惊小怪, 不断打断订正甚至指责,要注重学生对意义的表达,不断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完成目标与任务的快乐。同时,教师对布置的口语任务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对完成任务的小组和个人要给予积极的评价, 并鼓励他们朝更高的目标与方向努力;而对于无法完成任务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归因指导, 把失败归因为努力程度不够,或帮助这些学生确立正确的目标,给予他们更多再次表现的机会直到获取成功,克服畏难情绪,课后要求小组合作,互相监督, 互相帮助等机制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口语的信心与动机及自我效能感。

另外,加强口语学习策略培训,特别是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增强口语学习动机与口语成绩的有效举措。加强口语策略的培训,不只是单纯向学生灌输一些口语学习策略,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口语任务,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向学生传输口语学习策略使用的例子, 除了记忆,认知, 补偿这些根据不同的语言任务采用的策略外,教师更应该加强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元认知策略主要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任务长期和短期目标的设定,计划,监控,评估, 对自身认知行为的思考,对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学习目标, 通过自己和小组合作的形式, 对阶段性学习结果进行监控并自评,互评,及时反省。 这样,对自己的学习策略的使用更有信心和针对性, 在提高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同时也提高自我效能感。

最后,在口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进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输,加强对学生的自我效能和口语学习策略进行培训的同时, 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把任务型,合作型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团体合作能力与实际运用能力。教师还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辩论,话剧表演,情景剧,脱口秀,英文歌曲赛来激发课堂气氛,营造真实语言表达环境,增强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从而形成一个学生想学,爱学, 会学的良性循环。

基金项目:本文是校级项目研究课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口语学习策略及口语成绩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Malley, J. .M. &Chamot, A. 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0.

[2]Oxford, R.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 New York: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90.

[3]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4

[4]Cohen, A. 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 1998.

[5]Bandura, Albert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J] 1984, 191-215

[6]Zimmerman, B.J., Schunk, D.H. ed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J]. New York : Spinger press, 1999.

[7]Wen, qiufang & Johnson, R. K. L2 learner Variables and English achievement: A Study of Tertiary-level English achievement: A Study of tertiary-level English majors in China.[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7.Vol.18, No.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8]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9]董奇,周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与学习自我监控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

(作者简介:曾祥芳(1974.8-),女,湖北荆门人,讲师,硕士,武汉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
我国研究型高校图书情报院系研究人员国际科研产出的影响因素研究
现代情报(2016年12期)2017-01-16 02:46:11
实习教师自我效能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
高教探索(2016年11期)2017-01-11 19:03:42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10:41:44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经济师(2016年10期)2016-12-03 11:10:44
浅析高职英语自主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浅论中职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68期)2016-09-21 14:37:15
财会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管理建议研究
财税月刊(2016年5期)2016-08-03 20:47:51
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53期)2016-07-15 08:16:15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升
成才之路(2016年15期)2016-06-18 17: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