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命案的悲剧表述

2012-04-29 00:44毛亚楠
方圆 2012年21期
关键词:人山人海老铁凶手

毛亚楠

【√】在复仇的外壳下,创作者一面将老铁这个人物反复进行剖析,一面思考:如何让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法律意识的人,在命运面前,在追凶的过程中,完成对自我的超越

艺术源自生活,8月3日登上国内大银幕的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狮奖影片《人山人海》就是例子。

这部影片的英译名很奇怪:“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幽默且沉重的直译使得这部作品较之其他影视作品,显得有些不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举办后的第二天,《首映》杂志撰文:“蔡尚君的出现,被视作本次威尼斯电影节的一个惊喜,因为威尼斯向来缺乏人文题材的作品。《人山人海》是一部讲述中国西南地区的写实电影,是一幅荒蛮、落后的乡村写实画。”

“写实”成为了《人山人海》获奖的关键,也许许多人并不清楚地知道,这部电影的原型,就取材于2007年贵州六盘水真实发生的一桩命案及其引发的“追凶事件”。

追寻“追凶事件”

2007年8月8日下午,贵州六盘水水城县陡箐乡陡箐村吊水岩山上,该乡石头寨村的摩托车师傅代天云被残忍劫杀。由于当地警方一直破案不力,代天云的五个哥哥决定自行追凶。这场史无前例的民间大搜捕持续了一年有余,五兄弟走过了上万里的追踪路,遍寻大半个中国,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五兄弟在广西柳州将杀弟凶手生擒。

2009年6月,蔡尚君同两位编剧顾小白和顾峥,一行三人奔赴案件发生地探访、选景,就这一事件进行了最初的调查及信息采集。编剧顾小白回忆说,当汽车大巴颠簸行驶在从黄果树到六盘水的山路上时,他们这才确切感受到这个故事的真实。

“我们去待了十天左右,采访了其中两位兄弟、当地记者还有一些与事件没有直接关系的当地人,有点像社会调查一样,把整个环境还有社会构成都调查了个清楚。”顾小白在接受《方圆》记者采访时回忆调查经过,“当掌握了整个事件及事发地的大环境后,一个随之而来的悖论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当时最大的争议是如何看待‘警方的不作为。因为本来就应该是警方去抓人,他们办案不力才造成事件后来演变为民间抓捕。去之前我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就想以这个基调切入描写事件。但是直到我们把自己亲身置于那个环境,我们才发现,当地警方确实也有他的苦衷。六盘水是由六安、盘县、水城等地区组成,周边都是大山,凶手从山里面跑了出去后,随便一躲,抓捕工作便很难执行。而且经费也是一个问题。何况水城县地区刑事案件频发,警方根本‘应接不暇。我们一行去的时候,还正好碰见比那更大的凶杀案。”

另一个争议是代氏五兄弟的追凶行为性质如何认定。当地警方给出的解释是:“这种民间抓捕的行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抓捕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本地警方亲自去抓;二是由当地警方去抓;三是如果正好在路上撞见了,这个法律有规定,要扭送到当地公安部门。”也就是说其实兄弟五人没有职权去实施抓捕,只能通过追凶向警方提供线索,由警方实施抓捕,而在追凶过程中,五兄弟实施了任何违犯法律的事情,都难免会被问责。

顾小白说:“五兄弟中的老三和老五两个人其实都很有民间智慧,当他们抓捕到凶手后,用一条链子绑上,押解回去在村子里游街示众了一番后,第一时间联系的是记者,因为他们知道,当媒体把这个事情正面报道出来,公安系统的压力便会增大。”

一面是刚正不阿的法律规范,一面是伸张正义的民间规则,在这样一个传奇事件里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这件事情发生以后,社会也激起了许多讨论,情与法站在需要被权衡的天平上,舆论和认知也左右摇摆。这无疑也激起了蔡尚君等人的创作热情。

“我们观察了很久,最终决定搁置这些争议。我们一致认为,法律没有错误,人伦道德也没有出错,两方面都没有大的问题,有些事情就是这样难以说清。”顾小白对《方圆》记者说,这种认识奠定了后来《人山人海》的基调。

提炼事件的精神层面

既然决定要搁置争议,那么真实案件原有的紧凑和跌宕也不得不作一些修改。如何讲述故事,并提炼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传达出这部影视作品的主题,成了再创作环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代氏兄弟为寻访而来的创作者描绘了一幅压抑的画面,这个情节后来在电影中也有体现:在大山中追凶的代氏兄弟,来到一个暗无天日的黑矿区,遇到了多年前失踪的远房舅舅,但舅舅已经双腿残废,根本离不开那个地方。代氏兄弟告诉他们,那一次,为了心中的仇恨,为了求生,他们用了整整三天三夜才拼命逃出了那个山区,找到了人烟。

除了凶险的遭遇之外,追凶之路漫漫,很多时候,心理的压力也是巨大的。追凶者需要进行自我调节,没有惊人的恒心和意志力,无法度过每一个痛苦寂寥的长夜。顾小白说,好在代家老五代成军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而且是一个爱好读书看报,通透人情世故的民间智者。“老五这个人的人生很丰富,他曾经在外面生活过很多年,去过很多地方,自己还开过工厂。他回忆说,追凶那段日子里,当他难过寂寥的时候,便一个人走出厂区,在月下散步,在踱步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反思人生,还会将无可投递的情感记成日记。”顾小白说,精神往往比真实的力量更重要。

代氏兄弟后来被记者问到“抓到人以后是什么感受”,他们说:“把他抓住了,反而不恨了。”于是,蔡尚君等人才发现,追凶者与情感的博弈,在精神层面上的胜利,不就是很好的改编的原材料吗?

为了体现这种思路,代氏五兄弟最后被蔡尚君等人浓缩成了一个人,那就是《人山人海》的主人公老铁,一个沉默、有思想却浑身充满了“战斗元素”的中国农民。

“我想表达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想通过对老铁这个人物的观察和剖析,探讨人在时代里的变化,面对险恶怎么把握自己,怎么选择生活,每个人跟着大时代一起往前走,但在得到的同时是不是丧失更多?”蔡尚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称自己想要表达的是个体命运宿命的悲剧,更是时代发展的创痛。

电影出来以后,人们才看到,一个褒贬不一的追凶故事,最后成为了一个人悲剧人生的一部分。

故意改编成悲剧

许多著名导演、编剧都说过,电影是艺术作品,终究不能和现实事件完全吻合。《人山人海》也一样。

“经过大量实地调查,我发现抓凶手的这个人非常有魅力,他坚持写日记、每天看报纸;除了标价悬赏,还花钱给凶手家对面的住户安了电话送了洗衣机,为的是让他们帮忙监视;终于可以抓凶手时,他首先不是报警,而是打电话给一个记者;抓到凶手后,他却放弃了最初要置凶手于死地的想法。我甚至动过让他本人出演的念头。以我对他心理的揣测,我觉得他千里追凶,除了血缘、亲情的原动力外,这件事其实也是他生命中最大、最High的一件事,这点挺触动我的。”蔡尚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过。而编剧顾小白也表示:“如果从真人真事的角度拍,那就是另外一个电影,但也一定会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

但最终,与具备很强法律意识且聪明狡黠的真实人物不同,影片《人山人海》中的老铁,虽然也一直在跟警察打交道,但他却被创作者塑造成一个不具备任何法律意识的人。之所以这样塑造和处理,顾小白告诉《方圆》记者:“我们需要运用开始的那种压抑沉闷的气氛,来突出和衬托最后那种‘惊雷划破天空的感觉。”

所以,电影的前一部分,老铁一直是一个非常麻木而且颓唐的人,看不出相较于其他人有何特别之处。网友“孙小社”在观看完原版《人山人海》后描述一开始的老铁:“当他召来的工人因采石场事故瘸了腿之后,老铁不吱声,在警局里一个劲儿地抽烟。警察跟他说可以拿钱了事,不然要吃三年牢饭,轻踢了老铁一脚,老铁还是不吱声。伤残工人的家属上门来闹事,老铁不吱声,睡觉。对方揪住老铁的老婆不放,老铁不吱声,翻身下地——我以为他要教训滋事者——他进屋抓了头猪交给对方抵债,还是不吱声。”

也许老铁的种种不吱声会引起观众对他的误解,以为他这是一种忧郁气质,他的力量都是厚积而薄发的。而顾小白则揭露说:“开始的老铁,其实就是一个懒于思考,没有自我意识动物一样的人。他离开家寻找凶手,其实不仅仅是弟弟的死这种痛苦驱使,更多的是,因为家中憋闷,想逃离这样一种环境。当这样一种契机出现,出山,去游荡,是老铁最初的意念。”

也就是说当老铁的弟弟死的那一刻,不但产生了凶手萧强这个人物,一个有存在感的老铁也才真正开始出现,浑噩度日的状态也被打破,然后才有了老铁千里追凶的“莽撞”行为。自此,电影才进入正题,老铁也因为自己稍微的“挣扎”开始变得有点特别起来。

在复仇的外壳下,创作者一面将老铁这个人物反复进行剖析,一面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让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法律意识的人,再普通不过的平民,在命运面前,在追凶的过程中,完成对自我的超越?

经过一番思索,蔡尚君等人选择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老铁进入了一家黑煤窑,并在里面与自己的目标真凶萧强无限接近,但是,在黑暗势力的裹挟范围内,二人对立的关系反而淡化,他们沦落为同一阶级的奴隶。作为最不安分的亡命徒,凶手萧强因为一次反抗,被想活下来的人们砸死。老铁顿时成为一个只有过去和现在,没有未来的人——使他存在的原因骤然消失。

蔡尚君说他还考虑到了在法律相对缺失的背景下山区农民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国际歌》中“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让他认为,老铁既然身处的是一个毫无喘息机会的底层,那么电影也应该摒弃大团圆的俗套结尾。最终,老铁选择救下一个与其儿子年龄相当的男童之后,与黑煤矿同归于尽。结局这一声叹息,相映着法当下治的局限性,形成了“警示性的对照”。

对于最后这场爆炸所引发的关于人性的讨论,顾小白对《方圆》记者说:“老铁到底有没有这个资格决定其他人的生死?电影所带来的更深的寓意不能仅仅局限于此。有这样一种感觉可以表达这种悖论:为了震慑妖魔,寺庙里的菩萨很多都是面露狰狞,看上去虽然很可怖,却代表着一种正面的能量。这部电影其实也带着这种期待,挺理想主义的,我们希望结局的那一场爆炸不仅能让人看到老铁的悲剧,还能成为正面的能量。”

贩卖社会的阴暗面?

《人山人海》中,无论是沉默的人物、简短又惰性的对白,还是生硬长镜头所呈现出的毫无生气的场景,比如枯燥的采石场、暗无天日的黑煤窑——无处不渗透着刺骨的阴冷。因为冷得如影随形,所以这仿佛成了这部电影的一个标签,像与生俱来的希望展示给观众的一种态度。

有些喜欢这种格调的观众,自然能感受得到电影粗粝质感中渗透出的美学。但依然有很多观众对此不满。当威尼斯评审团揭晓银狮奖奖项的时候,台下记者席里嘘声和掌声参半,很多媒体认为,影片的表达方式过于残酷,“该片有贩卖中国现实黑暗面,投机拿奖的嫌疑”。

对于这种质疑,顾小白回答说:“有许多选择,电影选择了其中一种,当然就制造了同一部分观众的疏离感,以至于并没有达到取悦所有观众,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认为,真正的电影不是杂耍、不是大型的魔幻秀,而是企图与人性亲近。《人山人海》的确采取了一种特别极端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是有依据的。中国这种现实问题明摆着在那里,我不觉得《人山人海》是在刻意表现。”

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性。”一部好的电影,一部好的剧本,都有一个共同点不能忽视,那就是反映人性。顾小白告诉《方圆》记者,之所以选择犯罪题材为原材料制作这部电影,是因为法律事件中涉及的暴力凶杀等元素,总是吸引人的。选择这个事件,则是因为其一故事很传奇,其二,追凶者的故事能拷问人性,能让创作者对人性进行更加极致的挖掘,从而凝聚、提炼出一些想要寄托的观点。

“太阳底下没有什么事情是真正邪恶的。各种人性只要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对创作者而言,怎样从不同样态的人性里,揭示出人性缺陷的同时,又对其缺陷加以修补,在强烈悲剧感之中,呈现出希望的姿态。这才是最重要的。”顾小白说。

猜你喜欢
人山人海老铁凶手
凶手是谁
处死“凶手”
谁是幕后凶手
黄磊:穿越人山人海,仍是文艺青年
人山人海
老铁
找出8名盗贼
真正的凶手
父亲
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