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平
摘要: 接受学习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提倡自主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方式。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构建新学习方式的必要性
我们的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上课听得认真,成绩考得好就是好苗子,为了多得分,加班加点,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这样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发散能力,影响了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摧残了学生的进取心和热情。因为都是很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新课改强调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室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从孤立性学习向必要的合作学习转变,从一味静听向静听和活动相结合转变。
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能够自主学习。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二、实施新学习方式的策略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控的学习”。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性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大量的研究证明学生在如下情况下学习才会是真正的有效学习,是自主学习: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有成功的机会。
具体落实:(1)学会自学。在老师上课前先预习学习的知识,了解学习的目标。
(2)学会独立思考。在讲解比较简单的问题时可以集体回答,稍有难度的题目我们应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不是马上把答案交给学生。
(3)设计适当的探究题目。鼓励学生独立设计方案,交流分享,课堂上或课外去探究。如我们周围物品的酸碱度的测量,我们地区有酸雨吗?
(4)引导学生善于“自我反思”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作出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作业试卷及时订正,反思这段时间自己的学习态度,表现等。
(5)老师要运用用各种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觉得学习的是他们有用的,有价值的。如GPS全球定位系统、航天器、全息照相、纳米技术、空间站等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品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的局面。如此教育会成为“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二、建构合作学习小组
建构生成型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建构生成合作提倡异质分组,即按照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高低将学生分到不同小组中,确保每一个小组由异质的,不同能力、成绩水平的学生组成,尽量保持小组的稳定性。每一小组的成员都应当尽量坐在一起,一般前后四人小组,以确保小组成员能共同学习材料,保持所有的小组成员的相互交流和接触。
在合作学习小组活动时,并不是任由小组自由活动。教师要观察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表现和参与度,解决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引导学生关注小组的任务和目标等,即要参与其中。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对小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予解决和帮助,并教给一些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及时对表现好的组表扬,让学生体会合作的愉快。
合作学习应注意几个问题:(1)选择性。即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自己可以解决的就应让学生独立思考。(2)方法性。要考虑哪些内容,何种形式,合作的时间。(3)有效性。消除合作学习的形式化、表演化,走场过。
我在教学七年级下“速度的计算”时,学生在作业中不是忘记写公式就是忘记写单位。在一个班上我是提高音调,手指着黑板,叫学生们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喉咙喊破,可是没多大效果。下一节课到另外一个班上课,我改变方式,先让四人小组讨论做科学计算题时要注意的问题,之后相互检查对方的错误,独立订正后,再由组长检查是否做对。结果效果比前一个班好很多。如在讲力的三要素时,我简单举了几个例子说明不同的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然后请几个同学站起来回答,可是他们就站在那边想不出答案。怎么办?我就让他们四人小组讨论。我走到每组聆听他们的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言,有平时不太认真的男同学提出用剪刀时把手放在剪刀刀把不同的地方作用效果不一样,我及时给予表扬。之后他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旁边小组就提出老虎钳把东西放在不同刀口处效果也不同,之后又有其他小组成员提出折断甘蔗时把手尽量放在甘蔗两端,等等。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在探究学习中也该有合作学习。如氧气的制取,二氧化碳的性质,电动机模型装配等学生分组实验,蜗牛的探究等都需要学生之间合作。学生经过合作学习后,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开阔了思路,增强了效果。另外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得到成分发挥;有助于张扬个性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有信心。合作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合作学习不仅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态度。
合作学习也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不再是独裁者与统治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扶助者,教师需要坦诚对待学生,上课时能与学生平等交流,互相合作,共同前进。
三、进行科学探究
探究其实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强调教师要创造一个以学习为中心的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探究目的是使学生成为有科学素质的公民,既重视结果又强调知识来获得的过程,既注意理解又注重应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全体参与,因而它特别有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落实如下:(1)教师确定适合探究的学习任务,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选取。(2)先小组设计方案,然后集体交流讨论,确定合适的方案后再各小组动手实验(3)各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4)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协调工作。(5)不拘泥于每个环节都要到位,也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要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
在平时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演示实验的形式,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氧气的制取,我讲了步骤后请学生上台操作。把弹簧测力计,显微镜使用,电压表电流表使用,长度体积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都改成边讲边演示的形式。(2)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如让同学们自己课外抓蜗牛,然后分组设计方案,交流方案的可行性,动手做实验,最后交流讨论。摩擦力大小因素让学生利用弹簧秤及身边的东西设计、动手做实验,简单易行。例如《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中有一个“阳光下树荫中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探究活动,这个探究活动的操作性不强,在课堂上是无法进行的,即使在课外带学生观察树荫下的光斑,也不能使他们明白光斑就是太阳成的像,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可以将这个探究活动转化为另外一个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晚上,教室内的灯光都关掉,取几个相同易拉罐其底上分别挖一些大小不等、形状不同(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梯形等)的孔,孔口处切掉一截绑上塑料薄膜,然后在纸片前面点燃一支蜡烛,移动蜡烛,学生可以发现蜡烛的烛焰可以通过小的孔成一个倒立的像,不论小的孔的形状是怎样的,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烛焰,但是烛焰通过大的孔却不能成像。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就可以理解光屏上的“烛焰”是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也就可以理解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缝隙成的像,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3)利用实物教育。在七下《植物的一生》时讲到花的结构时,刚好是映山红即杜鹃花开得最旺盛的时候,我就采了花分发到学习小组中去,探究雌蕊,雄蕊的结构,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柱头这么大?”我就说:“你想是为什么呢?你再摸摸柱头有什么感觉?”“很黏!哦,原来是为了吸住花粉。”在讲《植物生殖多样性》这节课时,我让学生猜花生的谜语:爹红脸,娘红脸,生成儿子白白脸。把自己种的蟹爪兰拿到教室,刚好在肉质茎上长了白色的不定根出来,水到渠成地讲解了无性生殖。(4)注重课堂探究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性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注意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探究活动结合起来,教师应根据教学、学生和校内外的实际情况,合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探究和课外探究活动。”科学教学中有很多探究活动,有些探究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需要学生分成小组合作、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例如《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中的“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就是一个开放性的课题,要在课外探究;再如《科学》(浙教版第一册)的探究活动“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观察蚯蚓”,“认识校园里的植物”等,这些活动仅仅在课堂上探究是不够的,要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究。而有些探究活动操作性、趣味性、实效性较强,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习建立科学模型,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科学探究是科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对广大的科学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长期探索与反复实践。
当然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接受式学习的地位和作用。
只要我们肯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参与学生开发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方法和步骤,就能使学生有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质疑中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变接受为探究,变机械学习为互动的交往学习。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当成创新的活动,当成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科学(7—9)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学习方式的实践艺术.四川教育出版社.
[3]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