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三“时态”

2012-04-29 08:36李清臣韩婷
考试周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听课者时态经验

李清臣 韩婷

摘要: 听课的过程是教师相互观摩、学习的过程,也是彼此交流、提高的过程。提高听课质量,必须抓好“听课前”、“听课中”和“听课后”三个环节,养成教师良好的听课习惯。

关键词: 教师听课听课方法三“时态”

听课的过程是教师相互观摩、学习的过程,也是彼此交流、提高的过程。良好的听课习惯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催化剂”。所以,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认真做好听课这方面的工作,提高听课质量,抓好听课三“时态”,做到听课前明确听课目的、了解听课内容;听课中端正听课态度、掌握听课方法;听课后交流听课心得、反思教学实践,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进而达到“采他山之石”和“治病救人”的目的。

一、听课“过去时”

听课,不是让教师带着听课记录本,为完成听课任务而听课,而是让教师通过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改进自身及他人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因此,在正式进入课堂听课之前,听课者必须有所准备,做到有“备”而来。忽视了听课之前的准备,必然会在听课过程中遗漏不少重要的信息,降低从中获益的可能性,同时也会极大地影响听课作用的发挥。

(一)明确听课目的

无论什么类型的课,听课者都必须明确听课目的,否则就不可能有效,更不可能收集到听课的真实信息,从而难以发挥听课的作用。而无论是听哪一门、哪一类别的课,其目的无外乎两个:一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二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指教师本着向别人学习的目的去听课,通过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长处的人。明确了“为学而听”这个目的以后,教师就能在听课时积极运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别人课堂上的每一个闪光点,课后慢慢品悟,细细揣摩,再将其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久而久之,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所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指听课教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不足之处,这不是挑剔,而是为了避免自身教学出现类似的问题,同时针对其他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从别人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从局外人的角度体察自己的得失,这也是听课的收获。

(二)了解听课内容

上课像撰写一部文学著作,听课则像欣赏一部文学作品。欣赏的前提是了解,若欣赏者对于这部文学作品的内容缺乏最基本的了解,那么这种欣赏就是表面的、盲目的,欣赏的价值与效果也会随之而降低。所以,听课前了解听课内容显得十分必要。我认为,教材、教师和学生这三项均为听课前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1.了解教材内容。首先,认真阅读授课教师需要讲授的内容,在教材内容的把握上做到“三准一活”,即对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认识准,对本堂课教材重点、难点把握准,对课后训练目的、要求掌握准,灵活地看教师组织和选择教法。另外,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所教内容作一番深入细致的思考,在头脑中大致勾勒出本课的教学方案,以便听课时,能有充分的时间作出理性分析与思考,从被动听课转为主动寻求发展,发挥听课的实效。

2.了解教师情况。不同的优秀教师授课的内容、方式、方法不同,但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这种个性往往与他们的个人特点、知识结构等相关因素紧密相连,因此,要想学习、领会并掌握其教学艺术,听课前了解其基本情况是必要的,如教龄、教学风格、该门课程任课情况及学生对该教师的评价等。

3.了解学生情况。如学生年龄、基本素质、已有知识基础等。

二、听课“进行时”

美国著名演讲家罗曼·文森特·皮尔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虽然这句话过于强调态度对成功的重要性,忽视了成功的其他条件,但它说明了态度的重要性: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是成功的基础。因此,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必须端正听课态度。同时,听课是一门学问,在听课过程中还必须掌握听课的方法。

(一)端正听课态度

听课者持什么态度去听课,不仅是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且直接影响着听课的质量,应引起听课者的重视。我认为,端正听课态度要做到“三心”,即虚心、专心和细心。

1.虚心。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欣赏别人。生活是这样,听课也是如此。不同课堂,风景各异,只要怀抱虚心、细细欣赏,就会发现每个教师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都能品出别样的滋味。

2.专心。在听课过程中,要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如果听课者漫不经心,思想上开小差,就很容易错过精彩的瞬间,失去一次学习的机会,这样听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细心。在听课过程中,要做到细心观察。观察越仔细就越能收获更多可以取长补短或值得思考借鉴的内容。

(二)掌握听课方法

新课程要求我们评价一节课,关键不是看教师如何讲,重要的是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如何学、学习效果如何等。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转移到看学生的“学”,把“看、听、记、思”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看。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情况,如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板书是否规范合理,教法如何选择,教具如何运用,课堂偶发事件如何处理等。另一方面是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情况,如学生举手发言、思考问题的情况,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学生练习、板演、作业的情况,学生与教师情感交融的情况等。

二听。听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详略是否得当;教师各环节的教学语言是如何衔接的,有无启发性和趣味性;教师是如何运用沟通、启迪、暗示、激励等方面的语言,是否运用得当。

三记。听课记录是教师教学资源积累的重要内容,但是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很丰富,要想详细记录每一细节是很难办到的,因此,应该有选择地做好记录。可以重点记录以下内容: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听课者即时的思考与评价等。

四思。有专家曾说:“你讲给我听,我是要忘记的;你做给我看,我说不定记住了;你若让我参与,我肯定能够学会。”可见,带着思考听课,能促进听课者改变“旁观者”的身份,从而以“参与者”的角色深入课堂。在听课过程中,可以思考以下问题: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如果我就是在座的学生,老师的教法能否激起我探求知识的欲望,我是否理解和掌握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如果我上这堂课,我该如何做;该教师的授课有何成功、不足或错误之处,对学生会产生何种影响等。

总之,应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看、听、记、思”灵活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师板书、学生演练时,要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在教师讲授、学生发言时,就应以听为主,兼顾观察;在学生练习时,就应以思考为主。

三、听课“完成时”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可见,听完课后及时交流听课心得益处颇多。最后还要整理听课记录,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听课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一)交流听课心得

高质量的听课要求听课教师不仅要成为细心的“观察者”,更要成为主动积极的“交流者”。交流的对象既包括授课教师,又包括同时听课的教师。

首先,要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他们是如何准备这节课的和上完此节课的感受,并抱着热情、诚恳的态度针对这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交流时要注意因人而异: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要尽量挖掘他们教学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对于存在的问题应有重点地委婉地提出;对于有经验的授课教师,要谦虚诚恳地向他学习,分享他人成功的经验与体会,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艺术,向专家型教师发展。其次,还要及时与同时听课的教师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思想,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二)反思教学实践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3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30次重复”。因此,为了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听课结束后,听课教师还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系统的反思。

一是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思。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协调程度;课堂教学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时量分配的合理性、适中性;教学手段运用的适当性;教具选择的科学性、选用的时效性;教学效果的显著性等。二是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形成符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如授课教师所采用的哪些教法适合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哪些不适合,怎样修改后对自己的学生更适合;授课教师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哪里,能否借鉴过来用于改善自己的教学等。

教师持续不断的教学实践反思,有利于从“教书匠”的训练走向“教育家”的成长,彰显当代理想教师——反思性实践家的专业属性。

基金项目:周口师范学院校级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资助;河南省教育厅2011年度自然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A880024)。

猜你喜欢
听课者时态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过去完成时态的判定依据
经验
“推门听课”不值得提倡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听课者也需“备课”
怎样去听课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现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