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着力点

2012-04-29 00:44俞良早
人民论坛 2012年23期
关键词:经典作家工农理论体系

俞良早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以科学的原则整理和优化理论体系,以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展开。鉴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是广大的工农群众,他们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复杂,只有利用现成的文化传播途径和方式来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才能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

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这既是党的意识形态领导部门的重大任务,也是理论界全体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任务。笔者认为,完成这项任务,必须在两个着力点上下功夫。

一是整理和优化用以“大众化”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自然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相关内容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十分丰富,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学说,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历史学、军事学等。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可以将上述各个方面的内容全部地、逐个地进行“大众化”,也不可以仅仅就其中的某一些内容进行“大众化”。前者有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倾向的嫌疑,后者有实用主义倾向的嫌疑。必须以科学的原则整理和优化理论体系,形成一个适合于“大众化”的理论体系,以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展开。整理和优化理论体系,应该坚持以下科学的原则:

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相结合。即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同当前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使之在人们的心间产生共鸣,从而被人们所接受。可是如果未将此同经典作家的理论相结合,或者说在向人们宣传和传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时未将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结合在一起进行宣传和传播,在宣传和传播的工作中未加入经典作家相关理论的原素,当代的理论就会显得缺乏理论基础,缺乏必需的学理性,显得单调而力度不足。当然如果仅仅宣传和传播经典作家的理论,则会使人们感到理论缺乏现实生活的气息,缺乏亲和力和说服力。所以,必须坚持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经典作家相关的理论结合在一起。比如,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包含关注和解决民生的内容,经典作家的理论里也有非常丰富的关注民生的内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包含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内容,经典作家的理论里也有丰富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内容,必须将当代的理论和经典作家的理论结合在一起进行宣传和传播。江泽民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很繁忙,但一定要挤出时间来学习马列著作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特别是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著作,熟悉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实际情况、指导工作。”①他这里既主张学习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又主张学习邓小平的著作,具有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同经典作家的理论结合起来的含义。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融合在一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是让广大工农群众接受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广大的工农群众不像在校读书的大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分门别类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要求工农群众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不同的学科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这样,就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蕴含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和精神的理论观点,用以在工农群众中进行宣传和传播。当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工作中,提倡整体性原则,即主张从整体上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或者说主张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而不是分门别类地进行不同学科的教学。这个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运用。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整合和融合的方法,形成具有“整体性”特点的理论观点,即这些观点既不是哲学观点,如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也不是政治经济学观点,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具有“整体性”特点的理论观点,如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它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作用,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精神,它强调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蕴含着党建的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再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点论”,也蕴含着发展经济学的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笔者这里强调的是以具有“整体性”特点的若干理论观点来展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不是主张像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一样,用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体系来宣传工农群众。应该善于将上述两种情况区别开来。

二是展开“大众化”的途径和方式

有了合适的“大众化”的理论体系,还需要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方式,才能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由于大众化的对象是广大的工农群众,由于工农群众的人数之多,以及他们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多样性,所以不能采取办理论学习班的方式,即不能采取将他们集中起来学习的方式来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笔者认为,只有利用现成的文化传播方式来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具体地说,可以利用好以下几种途径和方式:

新闻舆论传播的方式。当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方式日趋先进,新闻舆论对工农群众的思想意识的影响力愈益增大。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与新闻舆论传播工具息息相关。正确地利用新闻舆论传播工具的作用十分重要。制造和传播政治谣言可以导致社会动乱,正面的宣传报导可以鼓舞人心,形成社会稳定的局面,促进事业的发展。江泽民曾经指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和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所系的工作。”②正因为如此,要利用新闻舆论工具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新闻舆论工具可以开辟专栏,发表十分生动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章,可以大力宣扬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精神的人和事,还可以就工农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导人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明这些问题。

电视剧、电影、戏剧等文艺形式。工农群众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生产出大量的内容健康的电视剧、电影和戏剧是满足工农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的途径。内容健康的文艺作品对于人们思想意识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电视剧《江山》等作为经典的文艺作品,成为对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革命历史教育的好教材,它也是一部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好的教科书—因为它反映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发动人民进行革命战争,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鉴于文艺作品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提出:“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人间正气,塑造美好心灵,风成化习,果行育德,为人民奉献最好的精神食粮,努力以自己的作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③通过电视剧、电影、戏剧等文艺形式来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它要求文艺作品的内容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精神,要求以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人物为题材进行创作,用文艺作品的形式表现他们,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优秀理论读物的形式。广大工农群众不是不愿意读书,而是因为现在出版的书籍中学术著作见多,不适合他们阅读。有的书籍虽不是十分深奥的学术著作,但是空洞无物,不联系实际,他们没有兴趣阅读。近几年来,党中央有关部门针对广大群众普遍关注并难以解答的问题,组织有关理论工作者,编写了几本通俗的理论读物,如《七个“怎么看”》、《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等等。这些读物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对怎么保持物价稳定、怎么解决分配不公、怎么解决住房问题、怎么遏制腐败现象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重要辅助材料。以后,要围绕完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选择一些课题,编写出相关的理论读物,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中国有的理论工作者撰写和出版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社会主义在中国》等通俗读物,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演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我们应该提倡以这样的形式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东方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①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79页,第563页。

③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0页。

猜你喜欢
经典作家工农理论体系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法国现代“经典作家”一窥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群众路线的理论奠基与实践探索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成立前后史实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