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蓄势待发

2012-04-29 00:44李天田
IT经理世界 2012年24期
关键词:企业

李天田

如果让我为企业界选一个2013年的年度字,我会选:蓄。

积蓄、含蓄、蓄势待发、兼容并蓄的……蓄。

蓄,不是守,更不是等,守是消极的、被动的,有些时候,守甚至意味着退。但是,蓄,是一种在静态中蕴含着势能的动态,它是积极的、主动的,是喷发的前奏,那种引而不发和深藏不露,给对手带来的是随时进攻的压力与威胁。

蓄与攻最大的不同是时机感,蓄与守最大的不同是动机。

守是盾,是抵挡。攻是矛,是厮杀。而蓄是弓,是引而不发,是随时可以如流星般离弦的箭。

如何把握好“蓄”字诀呢?我建议企业可以尝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战略层面:对于任何一家立足于长远经营的企业来说,把握好周期性的经济运行规律,做好抗周期的战略布局,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中国市场,要做好周期管理,除了应考虑产业本身的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对政治周期有清醒的认识。从2013年开始,中国进入一轮新的政治周期,这将在宏观政策、市场开放、产业管制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建议企业经营者可以利用这一时机提升自身的规划力。

一方面,理性冷静的充分解读十八大到两会之间的各项政策信号,对发展趋势和产业机会做出精准判断,这项工作可以采取开放的方式来做,比如组织跨行业的小型企业家沙龙,不同行业的实际操盘手的思想碰撞其实是更珍贵也更有效的。因此,我建议企业家们在最近不妨多走走、多看看。

另一方面,除了推行常规的预算工作之外,在2012年底到2013年一季度可以投入一些时间,组织高管团队进行新一轮周期的战略规划或者调整。我不建议企业将战略规划的过程做得太复杂太专业化,因为那样往往最终变成一个漂亮的文本,与企业实际管理团队有距离感。有效地战略,必然是来自一线、回归一线,能够与企业日常经营融为一体的行动指南。

运营层面:在行业一片大好之时,企业往往采取的是大开大合、快进快出的策略,忙于抢市场、抢资源,这本身没有错,在远未成熟的市场中,的确是非常有效的增长策略。但是这必然会造成企业在运营管理方面粗放化,因为只有粗线条的管控才能支撑对速度的需求。当整体环境进入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阶段,企业不必过于焦虑恐慌,应该说这是另外一种大好机遇降临了。企业终于不得不着眼内部,发掘内部优化的机会,着手建立更严格和精细化的内控体系。

具体到策略部分,最重要的“蓄”法,就是蓄人才、蓄团队。优秀的团队只有经过打硬仗、打苦战的历练才能磨合出来。所以,与其蓄钱,不如蓄人。首先,如果你所处的行业正在经历行业性低谷,从业者往往将面临比较纠结的职业发展瓶颈,决策者应该立即圈定一个猎头目标范围,通过多种手段吸引和争取行业优秀人才加盟自己的企业。其次,强化团队的培训融合工作,提升团队的专业战斗力。第三,当人们普遍认为企业需要寻求突破时,大多数人会更容易支持变革的举措,对于决策者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变革时机,利用这一点,企业可以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比较大胆的调整,特别是利用架构的调整删减冗员、为企业减负。

进攻层面:“蓄”不是“守”,不能一味后退,“蓄”之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发力。即使在当下的形势中,还是有几种发力的方式值得积极进取的企业加以重视:

一是大胆推出更具刺激性的激励方案:行情低迷、市场停滞,团队保留和激励就成为经营者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内忧外患,经营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有解决了内忧,才能对抗外患。企业必须保住的是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和稳定的团队,因此,越是经营压力大,就越是要大胆采取更刺激的激励方案,让团队像打了鸡血一样往前冲。有些公司一遇到经营困难,首先想到的是削减奖金,殊不知,这恰恰令企业陷入内忧外患的恶性循环。在激励这个问题上,本质是“羊毛出在狗身上”,所有的刺激性激励计划,都是来自团队成员向市场要效益的结果。

二是密切关注行业,伺机进行企业并购或者资产收购。大多数公司并不能坚守“蓄道”扛过严冬,行业洗牌在所难免。如果企业手中有比较安全的现金量,此时进行基于自身核心竞争力、核心业务提升的并购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处于弱势的企业急于进行资产变现,通常价格会比正常时期低廉很多,甚至连投行、律师等中介机构的收费也会比泡沫时期合理许多。但是一定要注意,此时的并购,不宜进行大刀阔斧的业务推进,而是集中精力向内部整合要效益,先把合并之后的运营效率提升起来,充分融合之后,再集中出拳。

表面上平静无波,水面下激流涌动。2013,蓄势待发,云开月明。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