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同
〔关键词〕 化学教学;合作学习;目
标;组织原则;例题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4—0064—01
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自主收集、分析判断、处理信息来探究疑难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等鲜明特征。
一、合作学习的目标
合作学习旨在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合作形式,力求更好地凸显学生个性,体现学科特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技能,不断提高探究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的合作性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知识的探究者。所以,我们要不断丰富合作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为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开拓新途径。
二、合作学习的组织原则
1. 学习原则。合作学习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完成合作学习任务。以小组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实验、练习主动获得知识。注意分层教学,设置不同程度的课题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
2. 协作互补原则。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交流讨论中教师要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共同讨论中先学习后协商,先组内后组外,共享学习成果,形成合作、促进的动力机制。合理调节小组合作学习,小结时要对协作互助典型事例予以肯定和鼓励,还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差生得到关照,使优生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特色互补。
3. 意义建构原则。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所学的新知识,通过重新编码和加工,赋予新知识意义,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建立、扩充新的认知结构就叫做知识的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教师要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合作学习。
三、例析合作学习法
1. 提出问题。食用碘盐是否真的含碘?碘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
2. 提出猜想与假设。在上课时,我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作出猜想。猜想①:食盐中含有碘。假设:A食盐中的碘成分以碘单质形式存在;B食盐中的碘成分以碘化物形式存在;C食盐中的碘成分以碘酸盐形式存在。猜想②:食盐中不含碘。
3. 实验方案。让各学习小组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想。检验猜想①假设A:用淀粉溶液检验食盐中是否有碘单质存在。检验猜想①假设B:选择重铬酸钾、高锰酸钾或碘酸钾等氧化剂滴在食盐上,再用淀粉溶液检验是否有碘单质生成。检验猜想①假设C:选择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还原剂滴在食盐上,然后用淀粉溶液检验是否有碘单质被还原出来。同时用碘酸钾溶液与还原剂反应后,滴加淀粉溶液,作对比实验。
4. 现象、分析、结论及评价。在不同学习小组得出验证结论后,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仔细观察食盐外观,无紫黑色固体,滴加淀粉溶液不显色,可推断假设A不成立,即食盐不含有单质碘。
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碘酸钾三种氧化剂分别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后加淀粉溶液,溶液颜色变蓝,说明这三种氧化剂都能将碘化钾氧化成碘单质,即食盐中含碘化物。食盐分别与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碘酸钾反应后再分别加淀粉溶液均没有出现蓝色,可推断假设B不成立,即食盐中不含碘化物。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两种还原剂分别与碘酸钾反应后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证明这两种还原剂能将碘酸钾还原成碘单质,即可用这两种还原剂检验食盐中碘酸盐的存在。在食盐中分别滴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后再分别加淀粉溶液均显蓝色,由此可推断假设C成立,即食盐中含碘酸盐。
实验结论:加碘食盐中含有碘元素,其存在形式主要是碘酸盐。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我提出问题:在家里如何鉴别真假碘盐呢?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查阅资料进行拓展和延伸,将成果张贴在教室学习专栏进行交流,以下为拓展和延伸的方法。方法A:用口尝。咸中带苦涩味者为假盐,咸味纯正者为精制食盐。方法B:闻气味。假碘盐因掺有工业废渣碘,带有硝酸铵等含铵物质,故有氨味,精制碘盐无气味。方法C:观颜色。假冒碘盐呈异色或淡黄色,不干爽,易潮。精制碘盐色泽洁白。方法D:凭手感。假冒碘盐手捏呈团,不易散开,精制碘盐用手抓捏较松散。方法E:观防伪标志。精制碘盐有激光防伪标志。
合作学习从提出问题到作出猜想和假设,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现象的分析,从结论的得出到反思、拓展和延伸,不能只追求形式完美,只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和乐趣,才算得上真正的合作,而这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