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露薇
中國第一个被称为公民记者的,是一名报道重庆钉子户的网友。记得当时他曾经在网络上募款,希望能够筹措去当地的经费以及电脑设备。这就是公民记者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就算他们有时间,就算他们不计报酬进行报道,谁来支付报道成本?
一堂课上,有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人人都可以做记者,而且很多媒体开始训练网民来做记者,那我们这些学新闻的是不是会受到冲击?”
2006年,我听美國同行们讨论最多的,正是这个问题,那个时候,Facebook刚刚诞生,twitter也还没有流行,引发担忧的是因为博客的出现。那年开始流行一个词语:CifizenJournalist(公民记者),还出现了不少网站,这些网站和传统媒体不同的地方在于,里面的报道全部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公民记者,也就是那些不计报酬,愿意花时间和大家分享见闻的热心网民。
六年之后,再看我的那些美國同行,依然在做记者,不再谈论这个话题,倒是个个都成为社交网路的使用者,当然他们不是为了社交,而是为了工作。其中不少人从传统媒体去了新闻网站工作,或者因为工作的报纸停止了纸质印刷,所以去了网络版工作。至于曾经在六年前开始兴起的那些非营利公民记者网站,并没有看到有谁取代了传统媒体,有的衰落,有的勉强维持,也有具有影响力的,比如美國的博客平台Huffingtonpost,不过最终也被CNN收购。
现在所有传统媒体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网站,并开始使用社交媒体来进行推广,也开始把公民记者们当成媒体的一个可利用资源。好像CNN的“I-report”,里面的视频,全部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这是因为当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任何媒体的记者,除非凑巧正在现场,否则要讲速度,是不可能比在现场的目击者或经历者快速。现在,美國同行们担心的不是竞争,而是如何确保更加准确的报道,如何确保新闻这个行业的专业操守。
那发布消息是不是就算得上是记者呢?在我看来,这要看我们对于记者这个职业,是不是有专业的定义,或者有怎样的要求。
最近,一名前同行,因为在网络上曝光了一名官员的不雅视频而受到网友热捧,在这些网友的心目中,这就是一名正直的记者形象。这位前同行虽然现在只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但是显然认定自己还是记者,至少在微博上的表述口吻,以及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时候,他是使用这个身份的。
这名前同行的言行也遭到了不少人批评,有一些媒体人担心,他的行为不符合新闻操守,会让公众对于记者这个职业产生误读。
确实,如果用专业记者的操守去看这名同行,有太多瑕疵,甚至违反了职业操守,但是如果只把他当成网民,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使用怎样的方式,只要不违法,那是他的自由,至于他到底算不算得上记者,那就是公众自己要做的判断。
中國第一个被称为公民记者的,是一名报道重庆钉子户的网友。记得当时他曾经在网络上募款,希望能够筹措去当地的经费以及电脑设备。这就是公民记者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就算他们有时间,就算他们不计报酬进行报道,谁来支付报道成本?对于公民记者网站来说,也有同样的问题。
好多年前我曾批评过那名网友,因为他开始收取当事人的钱,然后进行报道。我觉得,这不能称为记者,更像一个是写状纸的师爷,或者是一个代理人。只是,仔细想想,也怪不得公众分不清楚,就算是正规媒体,不也有软文?而更恶劣的是,有时媒体还会用报道企业坏消息去勒索商家。
这些记者,或者媒体,因为戴着一个正规媒体的帽子,比起那些自称记者的网友,更损害了新闻声誉,以及新闻专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