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展露
《泰囧》的大卖,对于初次执导的徐峥来说绝对是个梦幻起点;而对中国电影来说,贺岁档只有一部喜剧大卖,恰恰说明观众对娱乐产品的渴求是如此旺盛。但是,太多的导演还不明白这种需求。
由徐峥自导自演,王宝强、黄渤加盟的贺岁喜剧《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前就被视作今年贺岁档的一匹黑马,但12日上映后,《泰囧》吸金速度如此凶猛,还是出乎业内外的意料。在竞争激烈的贺岁档,影院经理将超过一半的场次给了《泰囧》,依然挡不住排队人潮。
《泰囧》最终究竟能拿多少票房,即便是事前就已看好的业内人也在不断调高预测。而《泰囧》效应带来的议论热点还包括:贺岁档是否应该“还”给喜剧片?
《泰囧》上映首日即斩获3900万元票房,这个成绩仅次于《画皮2》,超越《阿凡达》《变形金刚2》《非诚勿扰2》等,一举成为内地影史第二。全国各地影院出现爆满、加场的情况,不少影院以超高密度排片仍旧场场满座。周末两天,《泰囧》更是拿下全国影院超过50%的排片,将《少年派》、《一九四二》、《王的盛宴》等甩在身后,而与这些大制作相比,《泰囧》的成本仅为约2000万元。
与国产片常常陷入的高票房、低口碑泥沼不同,《泰囧》的高票房是伴随着好口碑齐飞。在豆瓣等影迷评论网站,也即国产电影的“黑水”重灾区,《泰囧》的得分高达8.7,接近五星,在国产片中相当罕见。在影院,观众大多看完字幕才舍得离去,也殊为罕见。这让不少业内人感慨,在真正的观众认可面前,一切“水军”都是浮云,观众不会埋没他们喜欢的片子。
《泰囧》大热背后是什么?观众实在渴太久了。有人说,为什么想看一部好看的爆米花电影那么难呢?尤其是贺岁片,功能更加单一,让大家笑一下,再让大家睫毛沾湿一下,最后加上个大团圆的光明结局。左手笑料,右手温情,重点在于允许观众狂笑,而温情部分一定要把泪点控制好。反观今年贺岁档,几部大片在饥饿的深坑里挣扎,明显导致观众对于娱乐的渴求未被满足,一部《泰囧》释放了观众的热情。
贺岁档应该“还”给喜剧片?业内人士认为,此言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够全面。《泰囧》的成功不仅是类型的胜利和商业计算的结果,也因为它真正照顾了喜剧的品质,喜剧元素大都是因为情节或人物性格而生,并不矫揉造作,同时又保证了戏剧场面的精彩及笑点的密集。喜从故事来,既不刻意,又很充足。
“国产喜剧的信誉一直在被严重透支,很多为了博观众一笑,但观众进去以后发现不好笑。喜剧并不等于闹剧,好喜剧的核心首先是有一个圆满的好故事,笑料不只是段子,得来自于人物塑造、人物关系、情景或错位。太多的题材跟现实生活没有关系,观众为什么要来看这部电影?我是彻彻底底为观众拍《泰囧》,我想建立起和观众的联系。”也许,徐峥的这番创作理念能够解释《泰囧》何以大卖。
《泰囧》卖疯了,有人断言,这是因为电影市场的笑声缺席太久了,尤其是贺岁档,本就是大家乘着年末乐呵一回,顺带把快到期的各类兑换券集中消费掉的时段,偏偏今年年末的电影院里,导演都跟“饥饿”较上劲,一部比一部压抑,观众的娱乐需求也“饿”着,《泰囧》的入市正是天时地利人和,也难怪导演徐峥认为自家的片子从来不是“黑马”,笃定能大卖。
贺岁档就该属于喜剧片?以往专营这一行当的冯小刚让出了地盘,果真今年的收成难称理想。喜剧虽然并非贺岁档的全部,但缺了喜剧的贺岁档就好像缺少了主菜的大餐一样,怎么吃都会觉得精神上还是“饿”着的。
《泰囧》的大卖,对于初次执导的徐峥来说绝对是个梦幻起点;而对中国电影来说,贺岁档只有一部喜剧大卖,恰恰说明观众对娱乐产品的渴求是如此旺盛。但是,太多的导演还不明白这种需求。
其实,观众的要求说高也不高。在贺岁档,看得懂、笑得爽,这钱花得就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