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耀东
日本国内一些人只看到两国的利益冲突,而无视中日两国合作共赢的成果及前景。希望日方不要误判形势,及时改弦更张,维护中日关系大局
近日,日本右翼分子及部分保守派政要不断炒作“钓鱼岛问题”事出有因。近年来,日本在涉及主权的岛屿及海洋权益等问题方面,与中国、韩国及俄罗斯等邻国大动手脚,这与日本的内政外交困境不无关系。
从日本国内来看,二战结束以来,日本没有进行彻底的历史清算,对过去的侵略战争及罪行没有真正的反省。日本许多战犯得到释放甚至进入政界,发展成为政坛保守势力。冷战结束后,保守势力得到更大发展,日本政坛走向总体保守化。近年来日本实现两大保守政党更迭,日本朝野保守势力膨胀,其对外政策及理念都不同程度带有保守主义倾向,“钓鱼岛问题”恶化就是具体表现。
从国际环境来看,美国的东亚战略调整让日本看到了机会,日本希望通过日美同盟在此轮变动中获益,实现“主导亚洲事务”的愿望。以“钓鱼岛登岛事件”渲染“中国威胁”,日本强化日美同盟的战略意图是,力求构建日美对外干预型军事体系,借助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扩大日本在东亚地区安全秩序建构中的作用,借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及“南海问题”对华施压,努力扩大日美安保体制的对华适用范围。
日本2012年度《防卫白皮书》妄称中国的动向是地区的担忧事项,强调实现日美“机动防卫合作”。《防卫白皮书》称,“中国海军舰艇部队进出太平洋出现常态化,发生了中国船只侵入‘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边日本领海的事态”。大肆渲染中国国防政策不透明及军事行动“扩大化”、“常态化”,“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地区,以及国际社会增加了不稳定性”。《防卫白皮书》以中日“钓鱼岛问题”为由,为日本扩大军力部署和调整防卫政策寻找借口。可以说,从日本国内政治状况到国际形势,两方面因素助长了日本右翼势力和民主党部分保守派政要借“钓鱼岛问题”掀起反华势头。
近年来,中日国力对比和相互依存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赶超日本的国际舆论下,日本对华关系存在着一定变数。日本国内一些人只看到两国的利益冲突,而无视中日两国合作共赢的成果及前景。包括日本执政党内仍然存在着对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误读,不能正确处理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常常急功近利,忽视彼此“共同战略利益”,表现出有损中日关系的言行。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落实和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绝非坦途。鉴于日本民主党主张继续发展中日既定的、以追求共同利益为目标的战略互惠关系的姿态,希望日方不要误判形势,及时改弦更张,维护中日关系大局。
日本右翼势力和民主党部分保守派政要借“钓鱼岛问题”发难中国,凸显钓鱼岛领土主权与东海海洋权益等问题依然是困扰中日两国关系的现实症结。值得注意的是,在东海和“钓鱼岛问题”上,民主党部分保守派政要完全继承和延续了自民党执政时期的强硬政策。日本民主党野田上台执政以来其言行日趋对华强硬。一方面,以“钓鱼岛问题”转移冲绳对美“民怨”的注意力,制造新的“中国威胁论”强化日美同盟关系,凸显民主党部分保守派政要的险恶用心。另一方面,民主党未能把执政之初承诺的将环境、气候、能源等全球性民生问题,作为其参与或主导国际事务切入点,表现出民主党政权缺乏把握战略制高点、引领全球性议题的外交能力。民主党执政之初提出的解决日俄“南千岛群岛问题(日称为北方四岛问题)”与“东亚共同体”构想前景渺茫。日本与中国、韩国、朝鲜和俄罗斯关系中的问题日益恶化,大有恶化周边关系的趋向。
总之,日本右翼势力和部分保守派政要正在借助深化日美同盟之机,通过与邻国不断制造摩擦的形式,力图摆脱“战后体制”,恢复因二战侵略他国“丧失”的部分国家对外职能,一步步接近其“普通国家论”所诠释的政治军事大国化战略目标。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外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