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1992

2012-04-29 00:44:03郭霞
商周刊 2012年26期
关键词:铁西区经济体制改革

郭霞

时至今日,我们重温这些故事,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提醒自己: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改革,不创新,就会陷入僵化的老路,改革,就是最大的红利。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那是在20年前,88岁的邓小平南巡,为中华大地带来了“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气象。

那一年,“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如同醍醐灌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即使最保守的地方官员,也“挥泪斩马谡”,让严重亏损的国企倒闭。

“搬是唯一可能的出路,不搬只有死路一条。”那是在10年前,沈阳市铁西区决定“东搬西建”,这一破釜沉舟之举,将一个病入膏肓,在沈阳全市五区经济发展中长期处于“铁老五”位置的重工业区,带入了崭新的时期。

那一年,沈阳市铁西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被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那些落后、污染的企业被淘汰,大批有希望的企业开始了改造、升级之路。

“党中央作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这是在2012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重走邓公南巡之路时讲到的。

这一次,领导人出行无列队欢迎,不铺设红地毯,沿途未封路,不清场,轻车简从,一系列举动,无不释放出强烈的改革信号。

1992年、2002年、2012年,三个历史节点,串联起一段波澜壮阔的改革路程。如果说1992年、2002年,是在解决“发展的问题”,那么到了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发展起来的问题”。

时至今日,我们重温这些故事,重提那些在铁西区发生过的沧桑巨变,重新唤起那光荣与痛苦交织、困难与理想并存的记忆,并一再地述说,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提醒我们: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改革,不创新,就会陷入僵化的老路,改革,就是最大的红利。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后的今天,经济、社会面临着双转型的重任。走在先锋排头兵位置的广东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实践着“腾笼换鸟”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从“强政府,弱社会”到“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体制改革;最早确立外向型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苏州则通过产业转型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沈阳通过对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升级,培养壮大一批世界顶尖企业,而“壮二活三”又使得区域_产业布局更加趋向合理。

这些城市在改革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它们未曾停滞的改革脚步中,我们不难发现改革强大的驱动力,也不得不为这些城市的决心和胆识喝彩。

然而,改革并非仅有勇气和决心就能顺利推进,当前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解决“发展的问题”和“发展起来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大任务,要改革,除了勇气和决心,更加需要统筹兼顾的大智慧。

2012年已近年终岁尾,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这个对2013年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夯实农业基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强民生保障,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六大任务,配合着“稳中求进”的总体目标,从不同侧面入手,形成了一个发展思路,无一不在彰显着中国决策层敢于直面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长远眼光,也考验着决策层在统筹、协调好各方利益诉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执行力。

改革,曾经带来了一个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而随着收入差距扩大、市场化不足和市场化过度并存、体制转型滞后、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等种种矛盾凸显,各方均在呼吁“重启改革议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令人欣喜的是,那些勇敢尝试的实例,在广东,在苏州,在沈阳,在许多城市每天都在上演着。正是因为这些改革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们,让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2013年,有所期待。

猜你喜欢
铁西区经济体制改革
有趣的蜘蛛
最美中国话
读《我需要一个朋友》有感
帮奶奶的鸡减肥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10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9:35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