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增长方式是根本之策

2012-04-29 00:44:03阎质杰
商周刊 2012年26期
关键词:沈阳发展

阎质杰

作为著名的重工业城市,过去沈阳那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发展方式已经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对沈阳来讲,速度不是问题,关键问题是如何使经济质量快速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步伐明显加快。

目前,沈阳正面临着新一轮发展的难得机遇,要真正发挥龙头作用、体现核心价值,就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增强竞争实力、实现带动沈阳经济区发展的根本之策。

结合沈阳的实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该从三个方面人手:在价值上真正形成自觉和共识,科学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筑新的优势。

唤醒价值上的自觉

尽管沈阳是东北地区最为开放的城市之一,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依然严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与一些先进城市相比,思想观念相对滞后,急功近利的思维往往造成“一阵风”、“一刀切”,拼速度、拼数量,而忽视质量、效益及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利益。

要唤醒价值上的自觉,就是必须要把追求人的终极价值,把深厚的人文关怀融入追求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中,这样才能摒弃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实现科学的发展。

对沈阳来讲,速度不是问题,关键问题是如何使经济质量快速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步伐明显加快。上海、深圳等城市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重新确定发展的思路,在调整经济结构、自主创新等方面加大力度,夯实了发展基础和协调性,虽然经济发展的速度降了下来,但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得以提升,发展后劲更加强劲,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沈阳要摒弃老大自居的作风,虚心向其他城市学习,把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放在第一位。

把质量与效益摆在第一位,还要求沈阳必须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作为著名的重工业城市,过去沈阳那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发展方式已经带来了深刻的教训,经过多年的努力,沈阳正在逐步摆脱这种模式。昔日工厂排污严重,工业区内烟囱林立,而现在经过治理,沈阳的环境已有了较大改善。

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要有效控制占地资源大、耗能高、污染多的行业过快增长,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和效益,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世界金融危机,让传统发展模式积累起来的结构性、素质性、内生性矛盾暴露无疑,低层次的产业纷纷败退,按传统模式发展的企业大都遭受重创,而像东大阿尔派、沈阳机床集团一些技术含量高、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产品却没有受到太大冲击,有些还捕捉到新的机会,逆势而上。所以,此次金融危机冲击,既是阵痛,又是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良机。

产业结构调整,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危机后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国走向经济复兴的选择和重点,沈阳要适应世界产业变化的新趋势,努力赢得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十一五”以来,沈阳市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以铁西装备制造业、大东汽车工业、浑南高新产业三大聚集区为载体,促进工业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农副产品、航空、现代建筑等产业体系框架,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其增加值已占全市工业的80%以上。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61.4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年均增长20.8%。

2011年,沈阳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在副省级城市的排位,已由2005年的第10位提升到2010年的第4位。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连续多年保持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等主要效益指标增长快于生产指标增长的良好态势。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02.3%,为历年最高水平。

产业结构调整,要做大现代产业集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集群是工业基地的根本特征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是产业集群的核心。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必须要有世界级的企业做支撑,在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上有大突破。通过破除制约资本集聚、要素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培育一批产权清晰、跨区域乃至跨国界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老工业基地振兴要围绕大型企业,按照现代化大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的要求,整合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形成稳定、规范的梯度层次的专业化协作与分工,为大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优良的服务环境。加强企业间的联系与协作,保证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

调整区域结构的重要内容是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发展空间,其主要形式是建立和发展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是实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工业园区在扩大招商引资、培育产业链条和规模经济,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工业园区的发展必须做到“高标准建设、高起点招商、高效能管理、高质量服务、高效益产出”,必须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档次,要有合理的分工和规划。在区域结构调整上,沈阳要适应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和推动产业适度集聚。

多年来,沈阳经济发展存在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现象,这严重影响到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沈阳市实施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服务业呈现出快速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在此期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403.1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3倍,年均增速达29%以上,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59.3%。

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242.2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4%,高出“十五”期间3.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65.9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1%,高出“十五”期间6.4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地方级税收收入2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占全市地方级税收总收入的67.5%。

“十二五”已经到了关键阶段,今后沈阳应当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培养新的产业增长极,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三次产业比重趋向更加合理。

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的“护城河”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沈阳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差距,表面看是产品、盈利能力、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差距,实质上是创新能力之间的差距。

构筑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无论是对一家企业还是对一个城市、区域,甚至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在危机中的“护城河”。

目前沈阳在技术创新上有三大优势:一是在新技术、新能源、软件技术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二是大学和科研机构比较丰富,沈阳拥有普通高等院校40所,科研院所107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304家,其中,国家级26家;专业技术人员50多万人,其中,两院院士30人。三是科技园区比较多,各种各样科技园区、创新产业园20多家。

要把这些创新优势凝聚起来,培育创新集群,转化为现实的自主创新成果,就是目前沈阳最急迫的任务。为此,要抓住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自主知识产权软件、数控、绿色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取得突破,形成未来支柱性的创新产业集群。加大科技资源整合幅度和创新集成力度,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定向合作,建立资源共享、协同配合的创新运行机制,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猜你喜欢
沈阳发展
沈阳理工大学简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沈阳世博园掠影
沈阳分店
艺术品(2019年9期)2019-10-26 06:42:14
沈阳分店
艺术品(2019年4期)2019-05-30 04:45:38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长江丛刊(2018年8期)2018-11-14 23:56:26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