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中国

2012-04-29 18:05王鲁湘
中关村 2012年3期
关键词:江湖

王鲁湘

中国人的“江湖情节”,源于许多人的自由之梦,因为人的本性是自由的,人渴望自由。

连阔如,评书艺术家,1957年被打成右派,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江湖丛谈》是他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报纸上连载文章的集结,“文革”后曾以内部资料出版,这次再版,说不上有多轰动,但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这确实是本奇人写的奇书。连先生本是江湖中人,熟知江湖各种门道,却又痛恨江湖上那些骗人的鬼把戏,觉得老百姓挣点钱不容易,被这些江湖骗子骗走,实在心有不忍,于是站出来揭露。今天,谁还有这个胸怀和胆识去体验记录这些东西?即使有,今日之江湖与一百年前那个江湖世界也已经大相异趣了。

中国的传统社会分三大块。一块从中央政府到县衙门,由层层统治者组成的上层官僚社会;一块是县以下,到乡入村,由乡绅治理的乡村社会;这两者构成了法律的阳光可以照射到的“白社会”;剩下的那块就是所谓的“黑社会”了,也就是流动的江湖社会。江湖,是一个正统的法律管不着、宗法伦理够不到的世界,乡村社会的宗法伦理管束不住他们,国家机器的法律法规也难以罩住他们。江湖里的人过的是一种走街串巷、搭棚设点、跨州走府、经商卖艺、放荡不羁又流动不定的生活,彼此之间靠的是一种道义性、精神性的东西维系。表面上看起来游离松散、鱼龙混杂,各个行业和门派的内部却有着自己严密的组织结构和价值判断系统。它们领地感、行业感都极强,组织结构不透明或半透明,所以在外人眼中充满神秘。由于这个社会不透明,而且多半隐于地下和社会底层,所以谓之“黑社会”;又由于飘泊不定,来去无踪,像水一样,所以相对于扎根陆地上的士农工商来说,谓之“江湖”。很多离奇、有趣、浪漫、夸张的事情发生在江湖,很多血腥、丑恶、骇人听闻的事情也发生在江湖。江湖因此成为历代文学作品描写的一个重点对象,也成为许多中国人好奇、向往和憧憬的一个梦。

江湖不同于“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自由。中国社会是按照一种超理性的儒家文化设计出来的超稳定结构,不管是在官僚社会还是乡村社会,人都被各种各样的地缘、族缘、血缘关系所束缚、所羁绊。在朝堂,你要对皇帝尽忠;在家庭,你要对父母尽孝;你可能出生在哪里,就在哪里死亡;你一生足不出乡里,视野所及不过方圆几十里而已。江湖社会就不一样了,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去自由。你可以逛遍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你可以摆脱先天赋予的许多义务,自主地选择各种关系;你可以和我结拜兄弟、生死相随,和他刎颈之交,卒相与欢;你在传统社会里得不到、尝不到、受批判、受压抑的东西,可以在这里得到名正言顺的认可、释放与满足。所以,江湖成了许多人的一个自由之梦,因为人的本性是自由的,人渴望自由,哪怕它只是一种想象中的自由。

研究中国人“江湖情结”背后的文化心理因素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假如我今日在大学教书,有充裕的时间,我想我会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当然,江湖的诱惑力不仅仅是自由,还有“义”。“白社会”以忠孝为先,“黑社会”的各个门派虽然也有自己的“小忠小孝”,但整个江湖道崇尚的却是“义气”。所谓“义者,宜也”,“义”既是江湖中人真实性情的流露,也是一种必要的生存方式。“白社会”的忠是一种法律关系,官员忠于皇帝,忠于社稷,忠于职守,是一种后天的法律责任。“白社会”的孝是一种伦理关系,是先天的血缘义务。江湖道的维系却只能以“义”。忠与孝不能选择,义可以选择,义是超法律、超伦理、超地缘、超族缘、超血缘的一种情感和责任,所以它能成为萍踪不定、风流云散的江湖中人的心灵寄托,一种最高的生存方式,当然也是最终的生存意义。“聚义”是江湖道,“忠义”不是,江湖是自由人的集合,萍踪侠影,聚散无定,唯有以义相感召,才能啸聚群豪。所以,梁山水泊在晁盖时代是江湖,山寨大厅所悬之匾大书“聚义厅”三字,宋江一心想招安,只想把梁山水泊一百零八条好汉都带出江湖,重新回到“白社会”的体系中去,但又不能太不顾忌江湖道义,所以费尽苦心改了一个字,变“聚义厅”为“忠义厅”,忠在义先,这个江湖当然就变味儿了。

江湖不同于“白社会”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它不要大一统,厌恶大一统,它坚决要维持维护的是一种松散的、自由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组织结构。如果有一个野心家妄想一统江湖,一人称霸,一定会遭到江湖豪杰的群起而攻之。许多武侠小说所写的,无非就是这样一种山头林立、明争暗斗、在统一和分崩之间拉锯的江湖故事。

真正的江湖也许充满了自由和义气,但同时也是险恶和紧张的。江湖里的人活得都很小心,稍有不慎,就有血光之灾。那些江湖老大,虽然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却也要对手下负担起吃喝拉撒、婚丧嫁娶、养老抚孤的重大责任,所以它又像一个家族。在中国,官僚、乡村、江湖三个社会单元真正的组织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家族血缘式的宗法制度。从天子到臣下,从乡绅到小民,从江湖老大到跟班儿喽罗,模拟的统统都是家族式的宗法血缘关系,那个最有权威的人,同时也是所有人的大家长。

从古至今,组成江湖的是些什么人呢?一个重要部分是那些失地的农民。人一旦被剥离了生产资料,就意味着他从传统社会中被甩了出来,成为没有组织没有户籍的“氓”,也就是流氓无产者。这种人有一个两个不打紧,成千上万的话,就成了李自成、张献忠、朱元璋啊。所以,每个朝代最头疼的就是这群人,碰到这种人就收编起来去充军,去屯田。另外,为了根绝流氓无产者,历朝历代都要实行一个政策:反土地兼并。失去土地是造成农民破产的最大问题,也是把农民变成流氓无产者的根源。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民在社会的缝隙间流来荡去,当时中国也没有工业化,他们没有办法转化为有组织的产业工人或城市市民,只有江湖可以容纳他们,让他们有点事干,有碗饭吃,同时有个松散的组织管着。一旦出了什么问题,有谁坏了江湖道义,还会有个老大站出来摆平。所以,历朝历代都会有江湖这个“黑社会”或“灰社会”存在,它与“白社会”形成一种有趣的共生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江湖一直存在。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群体的动物,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不管传统势力达不达得到,不管法律管不管得到,他们出于自身生存、安全,甚至尊严的需要,就会自发组织。今天,在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江湖社会又回来了。成千上万的失地农民融入到城市里谋生,成千上万的下岗工人在社会边缘艰难地讨生活,还有成千上万因为出身、教育、健康、职业等各种因素被社会拒之门外的人,正彷徨无措、有意无意地与江湖擦身而过。于是,《江湖丛谈》里所描述的那些千奇百怪、枝枝叶叶的江湖骗术似乎又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死灰复燃了,不过手段更现代化,形式更高级了而已。“打黑除恶”已经成为公安部门每年的重要任务。只是,此江湖已非彼江湖,甚至也不是七十多年前连阔如笔下的那个江湖。那时江湖人公认的道义系统还在,现在这个江湖道在哪儿呢?

猜你喜欢
江湖
苔藓江湖② 非凡的“微型江湖”
我的江湖
我的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江湖儿女
爱的江湖
在混沌的OA江湖发现自我
相忘于江湖
江湖夜雨十年灯
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