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先要改造坛风

2012-04-29 17:47毛志成
中关村 2012年3期
关键词:土丘土坡政坛

毛志成

改造坛风,关键是改造坛上之人的作风。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汉语中的一个“坛”字被赋予了那样广的涵义。古代所说的“坛”,最初无非是“茅茨土丘”之意,指的是较高的土坡。后来的坛,加入了祈天、祷地、拜神等祭祀之意,如天坛、地坛、先农坛等即是。再后来,“坛”最多也只是加上了“讲经、讲学、讲课之处”的意思。如孔子授徒的“杏坛”,西方教士布道的“圣坛”,以及后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讲坛”,都有此意。不必讳言,那样的“坛”大都有使人起敬之意。其中的起敬,性质也各不相同。有的是使人敬重,有的只是使人敬畏、迷信、愚忠、傻崇拜而已。在这里,我反倒尊重中国古汉语中“坛”字的原义,对那样的坛,大多数人可以走上去,在上面驻足或聚而谈之、笑之、歌之、咏之,其乐融融。

今天,中国以“坛”命名的群体或组织太多了!如政坛、财坛、文坛、艺坛、体坛,以及较为散碎些的坛如诗坛、歌坛、影坛、泳坛、乒坛、棋坛等等。据说连搞书法、绘画、钓鱼、集邮、训养信鸽的人也都建立了学会或协会,也被称之为书坛、画坛、钓坛、邮坛、鸽坛等等。如果那是十足的民间团体,无贵贱之分,称之为坛也无可厚非,甚而是好事。

但是当前中国所说的“坛”,实话说来首先是一种等级标志、权力标志、名号标志。一个最底层的村干部,或最基层的行政办事员,就不能算是进入了政坛,尽管他做的事都属于行政业务;搞文艺创作或才艺表演的人,只因为没有加入有关协会或没有获得过什么奖,也不能被称之为文坛、艺坛的人……至于务工、务农、当兵的人,连工坛、农坛、军坛这样的名称也没听说过。

这样的现象正确么?我看值得怀疑。

看来,中国的“坛”确实是个等级概念,而不是散乱人群的无序组合。

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的等级秩序、有一定的组织关系都是需要的,也就是说,在平地的上面建一些“坛”,是顺理成章的事。无秩序、无组织、无纪律,或遍地无“坛”而皆为平地的世界也只能是杂乱的社会。但其性质的优劣、品位的高低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坛”只是强化等级的一种精神建筑,这都是有违科学的。

看一个社会是否讲求科学,是否生动活泼,要从内、外两方面看。看其内,要看其社会部件的结构是否合理性;看其外,主要是看其“风”是否纯正。中国各式各样的“坛”,最大的不可爱之处就在于失去了平民意识。好像只要攀上了什么“坛”,就成了人上人。而“坛”内之人又把等级看得很重,时俯时仰,不知平等为何物。那样的“坛”,也就变成了名利争夺场或才艺表演场、业绩叫卖场。

其实,在真正先进的社会中,即使最有权力属性的政坛,也无非是行政业务群体的组合,个人并无任何高贵处。到市场购物时没有任何“特供”资格,更没有白拿白送资格。然而中国的“坛”和“坛员”,却常常是一种有特权的资格标志,这是一种愚昧,是一种滑稽可笑。

中国要想彻底改造坛风的首要入手点,就是真正明白:任何人享有的衔,无非是社会的暂时需要,是随时可以变更的一种符号、标签。既无固定性,更无因袭性。对那些有衔的人,人们尊重的只能是该人的正气、才气,而鄙夷的是神气、霸气。只有衔而无绩,或失去了衔之后依然逞神气,在实际上你算个鸟!

话糙理不糙。中国要想彻底改造坛风,根本的一条就是不要把坛弄成人为强造的高层建筑,“坛”无非是土坡、土丘而已。能否在那样的土坡、土丘上议大事、办大事,才是有无实际价值的根本标志。

改造坛风,关键是改造坛上之人的作风。尤其是要把耍威风,以及自吹或互吹、自捧或互捧、结伙或结帮之风,当成首要的改造对象!

猜你喜欢
土丘土坡政坛
登铜雀台
高原鼢鼠地上土丘性状季节性差异
对一个小土丘的痴望
黄土丘上,谁家的水滴碎流年
政坛人事变动
政坛人事变动
政坛人事变动
政坛人事变动
上海SMP公园土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