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敏
摘要: 新课改下,有关各种文体的教学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对诗歌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路的研究,至今争论颇多。本文从诵读、专题讲解、整体感知、自主活动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打造高效、实用、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 美读专题讲解形象感知小组自由活动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路的研究,至今争论颇多。在课堂教学中挖掘诗歌的深层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自主诵读,知人论世,联系感悟的能力,打造高效、实用、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更好地凸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对此我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声情并茂的美读
余秋雨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人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1]这就道出了诗歌诵读的必要性。
古代私塾曾收获了无比灿烂的文学硕果。可现在的语文课太急功近利了,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诵读,鉴赏诗歌,声情并茂地美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2]取法乎上,得乎中。学生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进而传递出诗歌的美感。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3]可谓道出学诗的真谛。试想,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来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悠然见南山”的淡定之心;在琅琅读书声中,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柳咏、李清照的婉约。从而与诗人产生心灵的碰撞,体味情愫的丝丝颤动,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驾驭诗歌。
二、以点带面的专题讲解
学诗歌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段。如意象、象征、意境等,高二学生应系统了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教会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既能轻松完成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快乐地收获新知,即所谓的“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就“意象”而言,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读完后思考:全诗给你什么样感觉?语感好的同学马上就能回答:全诗笼罩着一种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这就是意象的作用,“藤”、“树”、“鸦”在现实中,本身并没感情色彩,但经作者“加工”和“剪辑”后,就不再是客观事物了,而是带有了浓烈的主观情绪色彩。“月”这个意象往往和思乡怀远有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花秋月何时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掌握了这些原型意象的意义,对认识和把握诗歌的内涵有着莫大帮助。同时,诗人们对意象的使用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独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柳的意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诗人笔下康桥河畔夕阳中的柳树,柳枝,映在波光里的金色的倒影无比艳丽,叫人联想到了仪态万千的新娘,表明诗人对这里一草一树的依恋,竟像蜜月中的爱侣那样难舍难分。可见,“金柳”这一意象是富有创新性的,具有诗人的独特的个性特征。
高中的诗歌鉴赏,可以在讲授新课前集中进行一些这样的专题操练,也可以在教学中穿插进行,这样可引领学生畅快地在诗歌广阔的海洋中自由徜徉。
三、以整体带肢解的形象感知
高中涉猎的诗歌,诗人往往在其中描绘了许多新奇的意象。教师应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从感知个别物象入手,把这些个别物象在头脑中重新整合再创造,构建一个整体形象,进而才能准确把握全诗。如果在指导学生鉴赏过程中,把一首优美、空灵、清新的诗歌从头至尾,层层解剖、肢解成字、词、句的语言知识点堆积,而不带领学生去涵咏,去感悟、去思索,甚或犯欧阳修说《枫桥夜泊》“其如三更不是打钟之时”这种牵强附会、机械理解的错误,那我们就不要指望诗歌能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文学综合素养了。如穆旦的《赞美》中的“起伏的山峦”、“河流和草原”、“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干燥的风”、“低压的暗云”、“单调的东流的水”“忧郁的森林”这一系列意象,只要引导学生把握这首诗是诗人对民族苦难历史与现实的呈现,而这些具有独特体验的意象能更好地唤起读者莫名的惆怅、冥思和感动即可。
四、以练带学的小组自主活动
高中诗歌教学不应是教师“填鸭式”机械的讲述,着眼于诗歌本身,让学生自主讨论,深入挖掘诗歌,多写多练必不可少。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4]倡导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写出来,按意境高低,技巧强弱等评奖;优秀作品搞展览,或自发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发掘学生潜力的做法。学生主动去学,去掌握,这也正是“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生动体现。
总之,变革中的诗歌解读模式,应从古香古色的传统方法中汲取营养,为诗歌的解读注入新的血液。我们主张“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鉴赏诗歌能力能够得到发展和提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打造灵活、高效、实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这也是高中诗歌教学的大胆尝试。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古代诗歌的诵读教学,2005,(11).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3]毛诗序.
[4]教育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