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
辽河油田井下作业系统是以大修侧钻、压裂酸化、试油测试、小修作业、带压作业、连续油管等业务为核心的工程技术系统。主要存在因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作业工作量大幅下降、社会责任重等因素,导致系统亏损逐年加大;人员结构不合理、农民工占比过高,队伍结构不合理、小修队过剩、高附加值业务比重少等深层次矛盾;二次开发和新建产能工作量大,深层稠油、潜山油藏等配套施工技术不完善,工程质量损失比例较高等,对系统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以及重组整合后,完整的专业链管理需理顺等实际问题。
一、管理方案
1.方案内容。在井下作业系统实施的“三提一降”管理新模式,核心是通过优化“提升素质、提高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四个管理环节,促进系统降本增效、解困扭亏,调整结构、化解矛盾,技术攻关、严格管控,发挥整体优势、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由规模经营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全面保障油气增储稳产,力争实现作业系统增收3亿元,减亏0.93亿元。
2.保证措施。①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管理领导小组,设置了提高素质、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成本控制四个管理小组,明确管理职责、管理指标、保证措施等内容。②优化管理指标。多次到基层单位调研,明确系统工作思路,完善生产技术管理指标,设置计算公示,管理指标由4个增加到14个,提高管理的针对性。③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蒸汽驱、SAGD、带压作业等特殊作业工艺操作规程,健全设计分级管理、强化交接班管理、井下作业队伍管理等十项制度,实现了科学、规范、有序管理。④严格实施考核。实行月度工作总结,季度检查通报,年度采油和作业单位共同考核评比的办法,提高管理效果。⑤理顺管理流程。将井下作业管理职能纳入采油工艺处,实现了从设计到施工的全程管理,夯实了系统健康发展的基础。
二、主要做法
1.严抓培训提升素质,夯实降本增效基础。通过日常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方式,对操作人员、班组长、干部进行标准宣贯、操作技能、现场管理等培训,提高岗位人员素质;组织以技能操作和施工工序操作为主的专项技能竞赛活动,选拔样板班组,以“传、帮、带”的形式提高基层班组综合素质;严格队伍资质达标审核,优选、组配基层队伍员工能力与素质,促进队伍基本素质提升。采取这种“员工—班组—队伍”三级素质提升方式,打好素质基础,促进现场规范化操作、制度化管理、安全化运行。
2.严格管理提高质量,打造降本增效利器。加强设计管理,在采油单位设立厂级工程设计部门,作业单位设立大队级施工设计部门。重点井、措施井,采油和作业联合召开技术研讨会,共商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从源头确保施工成功率;强化技术交底,工程设计分为油田、厂处、大队三级交底,施工设计分为厂处、大队两级交底。作业单位认真开展方案审核和论证,详查井史资料和数据,合理制定施工措施,提高施工针对性;加强基础资料和数据管理,明确各项基础资料和数据的填报、录取标准,严格按标准取全、取准各项数据和资料,认真丈量匹配管柱及数据交接,确保技术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施工全程质量管理,采油单位对大头井、重点井、关键工序实行分级监督,作业单位抓住开工、重点工序、完井等关键环节,实行干部分级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艺标准,提高方案执行率。确保工序一次成功率;严抓下井管杆泵和工具管理,采油单位严把出厂关和运送关,作业单位严把现场检查关,确保入井管杆泵和工具质量;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通过严格制度考核管理,开展技术指标考核分析工作,降低工程质量事故损失,提高技术管理水平。采取以上从设计到施工六个环节的全程闭环管理方式,有效控制工序返工和责任返工井,提高了作业一次交井合格率和优质率。
3.严密组织提高效率,深挖降本增效潜力。依靠密切配合提速,按照一体化管理要求,采油与作业单位超前做好施工井现场勘查、运行安排、设计审批等工作,共同研究解决地方干扰、后勤保障等问题,有效控制停等情况;依靠高效组织提速,通过优化生产组织,周密生产准备,合理安排队伍,加强计划管理,狠抓工序衔接,提高班组效率等,大大减少非生产时间,确保队伍高效运行;依靠技术管理提速,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严格工程责任追究,提高施工效果和施工时率。重点加大水平井配套修井技术、不压井作业提速技术等研发力度,其中裸眼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在苏十成功应用;依靠装备保障提速,优化结构,科学调配,加强管理,强化保养,提高设备出勤率和保障能力。大力推广快速作业装备,促进施工效率提高;依靠安全管理提速,严格执行HSE管理体系,加大井控安全管理,切实杜绝各类安全井控事故,为提速保驾护航;依靠管理创新提速,打破思维定式,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优化流程,简化工艺,试行了生产一体化管理、联产承包等新模式,实现了作业系统根本性提速。通过严抓以上提升效率的六个关键环节,有效提高了生产时率和施工能力。
4.严厉控制降低成本,抓住降本增效本源。全面实施低成本战略,量化作业成本考核。在厂处级单位推进百万元产值完全成本考核、吨油作业成本考核,在基层队推进以变动成本为主的单井作业成本核算,严格超罚节奖,控制浪费和无效支出;调整结构控制规模,全年压缩小修队12支,通过压缩外雇工调整人员结构。推进常规队伍向高附加值业务转型,全年共组织小修队转型组建10支试油、带压作业队伍;推进各单位内部机构重组优化,通过流程再造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和机关部门,全年共减少二级机关部门15个,减少三级单位9个;强化作业市场区域化布局管理,实行主管部门统一协调,小大修业务“一对一”服务的管理模式,杜绝内部竞争和无效消耗,降低运行成本近千万元;优化设备利用,共封停耗能高、出勤差、效率低的设备50余台,减少运行成本近400万元;加强方案管理,通过优化施工工序,严抓过程监督,控制无效工序和低效工作量,同比2009年共减少无功低效工作量560口,降低作业成本1680万元。通过严控以上六个成本管理关键节点,切实促进了作业系统的降本增效。
三、实施效果
“三提一降”管理模式实施效果突出:队伍结构初步优化,压缩小修队12支,扩大高效益新兴特色作业队10支,高附加值收入首度达到50%以上;施工效率明显提升,全年作业生产时效提高1.5%,小修队年均施工增加5井次,大修平均单井施工工期缩短7.2小时;工程质量得到保证,交井一次合格率提高0.3%,减少返工井69井次;增收节支效果突出,油区平均单井作业变动成本同比下降805元,作业系统全年增收3.27亿元,减亏0.93亿元;不仅提升系统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预期目标,同时也有力地保障了油田千万吨生产任务的完成。
四、“三提一降”管理模式的四大内涵
1.“三提一降”管理模式突出精细化管理作用,是促进解困扭亏的需要。通过完善精细化管理指标,实现精细化管理有据可依,促进作业系统深挖潜力,降本增效,解困扭亏。
2.“三提一降”管理模式注重系统化管理集成,是解决深层次矛盾的需要。建立从管理目标、考核办法到保证措施的管理体系,实现全程闭环管理,促进作业系统调整结构,夯实基础,化解矛盾。
3.“三提一降”管理模式体现集约化管理特点,是保障油田增储稳产的需要。细化管理体系四个关键节点的管理,促进作业系统提升管理水平,开展技术攻关,严格施工管控,增强保障能力。
4.“三提一降”管理模式发挥一体化管理优势,是理顺内部管理的需要。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促进采油和作业从设计到施工全程,共查管理漏洞,共挖管理潜力,共促管理升级。
(作者单位:中油辽河油田公司物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