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
自巴菲特的成长股价值投资理念等西学东渐以来,中国股市一直崇尚以投资消费品作为价值投资的范例。不可否认,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尤其是其投资具有垄断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的轻资产股为典型代表。
然而,事物的发展永远都是矛盾统一。一旦市场过分放大了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神话,尤其是在目前熊市特征下,追逐所谓的消费成长股和防御性股票能够起到较大的防御性效果,加之上述消费股赚钱效应较为明显,市场的羊群效应的随即出现,导致消费成长股的估值大幅提升。事实上,一些曾经能够被视为真理的东西往往离谬误就只差一毫米距离。
中国市场投资者往往缺少理性思维,对一些能够赚钱的盈利模式往往是顶礼膜拜,要么是充分放大其赚钱效果,要么是强烈的赚钱欲望将任何原本正确的理论都变成短期投机的工具,要么就是市场投机者的快速推动导致了一些原本具有投资价值的品种瞬间变成了市场明星。因此,目前在A股市场流行的巴菲特投资逻辑往往变成了短视的投机手段,并不是真正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换句话说,目前市场以投资白酒消费、医药等轻资产并具有强烈民族品牌为主导的价值加成长的投资逻辑实在是伪价值投资的典型。
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消费股被主流资金抱团推动,导致其价格远离内在价值,大幅透支正常的业绩增长,加之一些人热衷于讲述消费增长的神话故事,最终导致一些股价创出了历史新高。然而,神话故事并不符合客观事实,一旦神话破灭,飞起的股价最终也就降到了起跑线。
看看一些知名的中药企业上市公司市值规模虽然不大,但市盈率已经恢复到了50-60倍,甚至高达80倍。与此同时,一些国内白酒行业的二三线品牌上市公司市盈率也飞上了天空,高达80-90倍。
消费股的泡沫从产业升级的逻辑上理解非常简单。由于经济转型仍未见曙光,加之外需不景气,投资者对中国内需投入了过度的关心,内需升级本应该是一件可持续的事情,但在外需不景气、房价泡沫、汽车家电供给过剩的多层环境下,消费升级成了消费股炒作的一个噱头,缺少理性的思考。这一点与2000年的网络股泡沫非常相似。
但消费股为何难以成为下轮牛市的顶梁柱呢?关键原因在于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逆周期行业,但成长能力是有限的,毕竟,要大幅度提高人均白酒、榨菜、牙膏及中成药的消费量简直就是个真实的谎言。更何况经济增速下滑,带来的是一个系统性风险,中国奢侈品的消费能力能够逆市提升吗?
当然,中国A股市场一直热衷于炒。凡是有炒的机会,就一定不会放弃。不管未来经济如何走,在中国资金面充裕的情况下,房地产又有限购政策,一级市场PE又有门槛,二级市场投资者不参与消费股的泡沫,还能寄望于什么呢?
但我们要提醒投资者,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任何炒作投机都是一种博弈。换句话说,最终会有人要为此买单,为前面赚钱的人和讲故事的人买单。希望买单的人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