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与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融合

2012-04-29 08:13肖菲
地理教育 2012年3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学习者

肖菲

一、导 言

1.建构主义理论与地理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在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与当前地理新课程要求都是一致的。

与其它学科不同,地理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认识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抽象、分析、描述能力,地理事物之间的对比鉴别和地理成因的推断能力。地理学科这些特殊能力的要求正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符合。在地理学习中,学生经常运用地图并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得出相关结论。建构主义理论对于地理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

信息技术介入地理课堂已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它以丰富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改变着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地理课堂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地理教学“三板”艺术内容丰富,但要在黑板上全都展示并做到准确无误并不容易,这样会影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借用信息技术手段,能有效克服其局限性,提高地理教学效益。我国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地理课程是以大量地理信息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课程的特点,创造性地利用地理教学信息资源,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利用网络中的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和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

二、建构主义与信息技术运用的融合

1.融合的可能性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曾一味地将书本所有知识罗列在多媒体课件中,并未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接受能力,简单地将过去的“人灌”变成现代化的“机灌”。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为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领域的广泛使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合作、会话以及认知的多样性,而信息技术具有智能化、网络化的特点,能够满足建构主义理论应用的诸多需求。如建构主义强调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在传统地理教学中,仅仅只是运用地图、挂图、板书、板画等工具,并不能达到建构主义所强调的理想情境,信息技术的运用则能很好实现这一要求。

“地球公转”是教学难点之一,由于学生想象力不足,需要加强直观教学,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形象思维,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地球的公转,同时提出观察重点和要求,引导学生逐步观察,并明确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转动(自转),同时还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公转),运动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北极总是指向同一方向;公转周期是一年。

2.整合的必然性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在教育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最新的教育理论,强调对学习者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的研究,重视学习者个性需求的满足。各种迹象表明,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领域的融合,不但具备可能,而且终将成为必然,将信息技术真正有效地融合到地理教学中,需结合先进的学习理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恰好提供了新型教学理念。同时,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成为地理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情境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地球的公转”如果只是展示,学生只能看到公转的“表面”现象,如方向、周期,却不能分析公转与四季变化、影子长短变化等现象到底有什么关系。同时仅仅靠讲授,而没有形象的地球公转运动演示,学生也很难想象地球公转的实质。因此需要教师边展示生动的“地球公转”,边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发现知识并建构知识。

3.组合的实用性

建构主义认为,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究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提供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在内的各种信息化资源。建构主义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将产生强大的教学生命力,甚至可能颠覆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和意义生成的过程。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创设的拟真的学习环境,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讲解“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时,可以边演示地球公转边解释地球公转的特点及其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让学生边观察边总结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然后师生共同画出“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轨迹”示意图。最后还可以通过改变课件画面(改变地轴倾斜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地球公转时,地轴不是倾斜的,而是同公转轨道面垂直,太阳只直射赤道,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

三、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信息化地理教学特征

1.地理学习情境化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创设情境作为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而信息技术正是创设情境尤其是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信息化教学具有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优势,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灵活,又有非线性和交互性等特点,给学习带来一种全新的环境和认知方式。信息化地理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真实的情境,用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出逼真的学习环境,使课堂生动有趣,使学习者能利用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经验,去探索新的知识。

“地球的公转”一课导入新课时,可播放不同季节的图片录像,让学生感受四季景观的差异,同时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然后组织讨论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顺理成章地进入地球公转问题的学习。也可以追加播放一些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如教学楼的影子,冬季中午时比较长,夏季中午时短等。

2.学习活动互动化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机会,认为学习者与周边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理解学习内容和建构知识起着关键性作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地理教学,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认知手段和学习资源等,并有助于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多样化、协作化。

讲解“地球公转过程”时,可展示动态“地球公转示意图”,指导学生从图中读出二分二至日的大致时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以及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等,并启发学生分析四季变化原因。然后可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重新展示“地球公转示意图”,让其分别模仿太阳和地球跟随示意图转动,并分别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时说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及昼夜长短状况。其他同学观察、思考并及时纠正演示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学生积极性高,参与性和体验性强,学习地理印象深刻。

3.活动开展个性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们以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者解释现实,由于每个人的经验多样且有差异,对现实的解释和建构也是多样的,因此强调教与学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从多媒体软件到资源丰富的互联网,以及包含众多地理知识的网络讨论组等,都为实现地理学习个性化提供可能。

“地球的公转”一课的预习,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如有些同学收集到四季变化图片,有的找到“天安门升旗降旗时间表”等,从而对深化地球公转的学习奠定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为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理论指导,信息技术提供支持工具,二者融合共同发展,必将有效地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学习者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游戏玩不够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