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奇 祝叶芝
在共和国的大地上,总有一些人在为底层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而奔走呼号,为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而摇旗呐喊。在这个人群中,朱兴银就是其中一个。
在业界和打工群落里,朱兴银有许多称号,“民工律师”、草根诗人、解困者……对于朱兴银来说,第一个是他一直以来从事的职业,第二个是他专业之外的业余爱好,第三个是他终生梦想。
“民工律师”:为农民工合法权益奔走呼号
朱兴银是来自四川大竹县的农民工,2000年来到深圳,开始为农民工做代理人,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服务,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朱兴银,因此成为广东最早的一批“公民代理”,也被业界和打工群落称为“农民工律师”,新华社、工人日报等多家媒体对他的事迹都予以关注。
1991年,18岁的朱兴银,已经是个木匠师傅了,他跟着同村的一个包工头老乡来到东莞、深圳等地打工。几乎跑遍了东莞深圳的每一个乡镇。
跟着老乡干,工资是实行“年薪制”,也就是一年一结算,所以工资常常被拖欠。他一般只能拿到百分之六、七十的工资,有时,最多被拖欠上万元工资。对此,朱兴银感到很生气。就想成立一个能保证拿到工资的劳动保险公司,为此他找到四川达州劳动局驻东莞办事处,向他们先后交了六百块钱,委托他们向家乡政府有关部门申请办理许可手续,但结果未能如愿。
于是,朱兴银开始刻苦学习法律知识,同时以个人的名义为工人代理官司,所谓公民代理。并于2000年注册成立了万事解劳动争议咨询服务部,地点就在外资企业密集的沙井街道107国道边上。
朱兴银很快就接到了他的第一个案子,当事人就是他的老乡,这位老乡出了工伤,老板与他私下调解只给了他五千元。朱兴银知道后帮他到劳动局做了工伤认定,鉴定为九级伤残。通过查阅相关法律条款,结合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应或赔偿金额四万多元。于是,朱兴银就对老乡说:“按照法律,你至少应得到四万多元赔偿,可是老板只给你五千元是不公平的。”老乡一听振奋了,“要得,你帮我拿回来,我会好好感谢你。”
朱兴银得到老乡的委托,就与厂方交涉。朱兴银在和厂方的法律顾问商谈过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经过几个回合的艰难谈判,厂方终于妥协了,厂方给受伤的当事人赔了二万元。老乡拿出一万送给朱兴银,“老乡,拿着,这是我给你的辛苦费,你也不容易。”在盛情难却之下,朱兴银只收了五千元。这笔钱就成为他日后为更多的农民工讨要公道的启动资金。
朱兴银挽起袖子,露出一块刀疤,“给农民工打官司,直接损害的就是厂方的利益,那些人不敢明着动你,他们就暗着干。你看这道疤,就是被厂家雇砍的。”
然而,朱兴银并没有阻止他维权事业,到目前为止,朱兴银代理过的案件已有上千起,累计为农民工讨回工资、经济补偿金、工伤补助金等超过100万元。
朱兴银为农民工维权的事迹得到了诸多媒体的关注。2007年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他在深圳帮助农民工讨薪的艰难历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
草根诗人:百首打油诗激励打工者
自1991年外出打工,朱兴银的打工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尤其是在他成为“农民工律师”的近十年间,他曾多次被骗,几度失业,甚至睡过马路,进过收容站。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好学上进的信念。尤其是后来在帮助农民工维权的过程中,他耳闻目睹身边一些不怀好意者设下的种种陷阱,让那些老实、善良的外来务工者往里钻,朱兴银感到深恶痛绝。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我何不写一些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打油诗来揭露那些陷阱,同时提醒打工的兄弟姐妹们,以便让他们尽可能少走弯路,少受损失。
说干就干,朱兴银冥思苦想,吃饭睡觉都在想打油诗,凭着这股“牛”劲,截至目前,他已经作诗百余首。
“买毒吃粉设陷阱,害了自己害别人。倾家荡产全吃光,家人跟着遭了殃……工友朋友别去赌,为了金钱赌成仇。输多赢少心不足,打架闹事把命丢……是谁发明六合彩,卖出码报给你猜。个中真假谁明白,骗你发财就去买。六合彩民听我劝,回心转意把事干。买码真的很危险,勤劳才能把钱赚。” “打工妹子要谨慎,有的男人是狼心。坑骗女子去卖……”
由于朱兴银的打油诗较强的针对性和批判性,多带规劝、晓谕、警醒、励志的意义,加之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易读易记的特点。颇受外来务工者的喜爱。
解困者: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
朱兴银是个十分专注,做一行爱一行的人。做个“解困者”是他的夙愿与终生梦想。并为实现这个梦想,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事业中。2010年,他制定了一整套帮“农民工赚钱,帮老板渡过金融危机”的方案,2011年,该方案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
谈到这个方案,朱兴银向记者介绍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用500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将深圳所有没人住的空房,按每套每月租金1000元,租用70年,赠送给买不起房的人使用70年,但有一个条件,让买不起房的人,积累多年的存款20万元投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就可以获得免费住房一套,约100平方米左右,同时每月领取盈利回报2000元,投入20万元给投资公司进行资本运作,保证每月获取盈利回报4000元,除掉房屋租金1000元及投资者盈利回报的2000元,投资者包赚不亏,根据这种投资的换算让房价下跌,本金70年后退还通过政府,通过公证,依公司法签订合同。就能够让投资者信任而投入资金,就能够解决买不起房的困难问题。能让社会认可,国家认可,来实现人人都能买得起房,人人都拥有自己的住房的理想。由此足见朱兴银“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患悲悯情怀。
朱兴银告诉记者,目前他的这项“解困”事业紧锣密鼓的开展中,进展顺利。已得到了不少企业主的认同,如果资金全部到位的话,“解困”事业就可以全部启动了。
从小学文化程度的打工者,到“农民工律师”、草根诗人,再到现今的“解困者”。朱兴银都在用自己坚实的脚印践行着他的一个又一个梦想。
天道酬勤,上天对那些常怀梦想、胸怀抱负的人总是眷顾的。这在朱兴银的角色转换上得到了印证。我们有理由相信,朱兴银,将会有更多的身份产生更多的梦想实现!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