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福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全面的素质结构,更要有创新的活力,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这就对执教者的我们提出了挑战,任何一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教师直接所能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教学环境中培养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结合教材内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课堂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阵地,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我们教师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当我们谈起创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时,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可望不可即的惧怕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培养。其实,说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神秘,它是人脑的机能,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潜能,只是每个人所发展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对于小学生来说,做一道習题,能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能独立求解这就是创造新思维的形成方式,在我们教学中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独到见解,让学生确信自己也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我们也应及时发现与鼓励,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许多年来,我们教育习惯于沿袭固有的模式,我们的老师熟于扮演权威的角色。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注入式”教学只是简单地把教师自己知识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这种“告诉”为主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轻易地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在某些教师眼里,只有规规矩矩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而那些爱问怪问题、爱钻牛角尖、好动的孩子就是顽皮捣蛋;结果,本应该生动活泼的教育变得死气沉沉,原本充满想象和创造性热望的儿童变得墨守成规,孤陋寡闻。然而事实上,听话未必是优点,不听话也不见得就是缺点。美国心理学家克勒斯在他的著作中指出真正的好孩子身上所具备的三个特征:(1)顽皮、放荡不羁;(2)所作所为市逾常规;(3)处事固执较幽默,但难免有嬉戏态度。
从中国传统教育观来看,这些评价标准如果用来评价那些所谓的“问题儿童”似乎更易于接受。的确,长期以来整齐划一的均衡教育模式只能束缚我们孩子的创造力,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创造型人才。这也是东西方教育上所存在的巨大差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教育制度使中国人失去了中国的爱因斯坦,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有发展力的民族。但从当今中国青少年一代的生活、学习状况分析,我们中国拥有的也只是古老的四大发明?严峻的事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讨的一个课题。那么,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实:
一、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创造王国里自由飞翔
日本学者曾用比奈式的智力测试对不同的年龄群体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实验问题如下:(1)请用“孩子、花、野外”三个词语造句。(2)请用“失败、他、买卖、不幸”四个词语造句。
虽说被实验者对单个词的意义都清楚,但是要把它们按照一定意义组织起来,就需要一点儿发明创造,所以从中可以观察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10岁以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呈直线发展,测验得分较显著;但10岁以后,发展减慢,这种创造性思维得分明显下降。关于分数之所以下降,被测者提到以下种种原因:有的说是因为大人的压力,是自己受到拘束,不活泼了;有的说是因为和周围人相处使自己失掉了个性等等。从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但我们的创造力却在封闭式的教育制度下一点点走向枯竭。
曾经有一位老者搞了个别开生面的测试: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请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
在小学一年级,小朋友们异常踊跃地回答:“句号”、“烤饼”、“月亮”、“老师的眼睛”……
当问到初中同学时,一位尖子生回答:“是零”。一位学习后进生则喊道:“是英文字母0”,他却遭到了老师的批评。
当问到大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
当问到机关干部时,他们面面相觑,用求救的眼光瞟着在场的领导。领导沉默良久,说:“没有经过研究,我们怎么能随便回答你的问题呢。”这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真实的故事,这也是教育的悲哀。所幸的是,我们的教育还有机会挖掘孩子身上蕴藏的无限创造潜能。我们要设法去激发孩子寻找、发现创造的热情;要千方百计地拓宽孩子们自由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去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幻想、学会做梦、学会好奇,去尽情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精心保护孩子的创造欲望,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而尽量避免严厉的训斥。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你的课堂上随心所欲地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蓝太阳、方苹果和那结满了巧克力的大树……
二、努力研究学法,大胆尝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限制的自由论”是著名教育家奥斯本研究出的一种可以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方法。它采用集体自由联想,在小组内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教师在解决方法提出来之前,不进行任何评价。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之后,可以促使学生想出好的意见,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一学习方式其实就是把现阶段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融合在了一起,鼓励学习者通过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与他人的相互支持、合作交流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真正做到了“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多属于完善型的、封闭型的,教师应该不断地钻研教材,改革教法,努力研究学法,让问题的设置、解决更趋于生活实际,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重大突破都来自于全新的发现,来自于挑战的现状,而不是盲目地接受现状。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推动学生开展独立性,创造性思维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形成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无时无地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努力把握机会,大胆尝试,改变育人观,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总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然它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也要因人而异或因才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在日常教学、工作实践中积极地去思考、探索,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