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职业教育集团
在大城市与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特殊情况下,集团以工业园区搭台,学校、企业唱戏的形式,从满足相互需求开始,逐步探索出建立校企利益链和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了从学校与企业合作到学校与工业园区合作,再到职教集团与职教工业园一体的深化。集团于2009年由重庆工商职业学校牵头组建,以渝西、川南、黔北、滇东中职学校为主体,时间虽短,但发展迅速。2011年,发展成为涵盖30所中职学校,3个地级教育行政部门,3个科研院所,1个行业协会,58家国内知名企业的跨区域性集团,在校学生达到6万人。目前,集团发展呈现出发展规划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校企活动一体化,园区、集团管理一体化,利益分配一体化的特点,为其他地区组建跨区域、园校互动的职业教育集团提供了样板。
天津职业大学
加强中高职教学领域的衔接,是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学校先行先试,在“三·二”对接合作办学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专业设置衔接方面,主要采取相近对接、拓展对接和宽口径对接三种方式。在招生方面,合作中职校相关专业的学生通常在第5个学期结束后,要通过规定的2门专业核心课程考试,考试由学校与合作中职校联合命题,考试不及格取消“3+2”班的学习资格。取得入学资格的学生在进入学校正式就读前,安排八周培训,让学生初步了解高职相关专业及发展方向,同时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在课程体系衔接方面,聘请中职校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研究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等,统筹构建课程体系。2011年,学校进一步扩大“三·二”对接办学规模,合作校增至10所,专业增至13个,年招生数增至530人。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作为全国八所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之一,学校积极实施双导师、双证书、双专业、双基地、双语种改革,形成“五双”职教师资培养特色。在全国率先推行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创新工程,主要解决当前职教师资培养中存在的与市场无关联、与就业相脱节、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等突出问题。2010年9月,学校与浙江中贝九洲集团合作,在制药工程专业开办“九洲药业班”; 2011年6月,学校又与中国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亚龙职教师资培养改革实验班”。目前已与190多家企业签订协议,联合开展校企合作一体化的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大批职教师资经过专业实践,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显著提高,成为全国职教师资培训的一道亮丽风景。
巨鹿县职业教育中心
依托河北省出台的“双带工程”送教下乡政策,对送教下乡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巨鹿县堤村乡薄庄村种植了万余亩金银花,学校依托原薄庄中学设立薄庄教学部,开设中草药(金银花)种植专业,招收首批50名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学校根据县情和农村特点,突出农时季节要求,做到提前农时一周左右授课;专业课教师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地向农民学员传送科技知识。“双带工程”教学点分散、面大点多,学校制定完善了教师、学员、教学点的管理制度,为学员兑付津贴补助,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2011年,“双带工程”在全县农村开花结果,建起14个教学点,招收2000余名学员。为职教带动贫困地区农村快速致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湖北省创业高级技工学校
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在2010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之后,2011年又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其标志性的“四轮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一进校就有远景、有目标,而且成长有步骤。具体内容是:以就业定位为第一驱动力,通过行业定向、订单定岗、课程定阶,为学生前途导航;以胜任岗位第二驱动力,建立 “三师团队”,创建“三通”教学环境,最终使学生“善技术、懂职责、有操守”;以自主学习为第三驱动力,通过建立“个人创业积分”和举办技能竞赛,激发学生乐享学趣;以创业发展为第四驱动力,通过养素质、育意识、练技能,培养学生创业素质。2011年,学校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提出全力开展 “创业型职业教育”。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开展校企合作“1+1”、“2+1”、“2.5+0.5”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零距离对接,培养具有施工型、能力型、成品型的人才。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学校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教强省”、建设“八大经济区”等战略部署,构建了“124342”办学模式,探索独具特色的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学—做—工循环递进的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234”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三线合一,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导向教学+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2008、2009、2010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列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第一名。
湖南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秉承“致用致美”的校训理念,系统构建并实施“专业+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工厂即教室、师傅即教师、学生即学徒、作品即产品”的教学模式,以极强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引领艺术设计类教学改革。2011年,学校大力推进职教新干线个人空间建设,涌现了一批优秀主题特色空间,引领教育教学方式、管理模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改革的深入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2011年,师生在各类大赛中共获得10余项国际、国内赛事大奖。2011年12月,学校在第六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上囊收5项大奖。同年,学院湘绣艺术学院、艺术创新研究会成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传承保护基地在学校挂牌,在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
作为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始终瞄准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办专业,在全国高职高专中率先开办风能与动力技术、展览展示艺术设计、光伏等专业;率先在全省民办高校中引进I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主持和参与了全国机械行业、电切削工、风电机组装配工、“光伏晶锭制造工”等9个特有工种国家标准的制定。2009年11月,学校投入3000万元与港闸经济开发区联合打造紫琅科教城。2010年6月,科教城被认定为南通市市级科技孵化器,2011年4月晋升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目前,紫琅科教城已有26家高科技企业入驻。学校还先后斥资收购了数家社会小型企业加以充实改造,并与有关企业采取“资源共享、成本分摊”的办法,建设了6个生产性实训基地。2011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全国“机械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学校办园区,园区促产业,产业带专业,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
2008年1月,学校牵头组建了海南省首个职教集团,带头组织实施“三段式”集团化办学,带动海南保亭、乐东、陵水等14个市县职教中心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强带弱、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一体”的办学格局,在统筹城乡职教发展中发挥了龙头作用。学校坚持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建立起“过程监控、多级督查、即时反馈、快速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2011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暨选拔赛中,学校56名学生参加22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一等奖16个、二等奖26个、三等奖21个。学校还创立了“信函德育模式”和“零距离德育模式”,为破解德育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银川科技职业学院
作为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始终坚持创业成功回报社会,教育情节创办大学,凝练特色树人才,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观,在国家提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重大战略任务中,瞄准地方经济建设对能源化工类人才的需求,跟着地方产业调整升级“走”,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动”,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变”,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石油化工、能源电力、商学、建工、机械、生农等骨干专业群。2011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在银川科技职业学院的基础上全面筹建本科层次的银川能源学院,开始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