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初
2008年,中国实施大部制改革。3月31日,原来的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并成为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王晓初由人事部副部长转任人社部副部长,开始分管职业培训工作。2011年,王晓初的身影常常出现在职业教育的会场,多次强调人社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推进职教发展。
在天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科研会上,王晓初强调,人社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职能,突出工作重点,着力加强政策研究、教学研究、职业分类研究、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多元评价机制研究,与教育部门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更大发展。
在北京,国务院关于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情况报告会上,王晓初说,人社部将会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努力在全社会,特别是在职业院校的青年学生中树立劳动光荣、技能成才、技能就业的理念。
在2011年全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他宣布,到2020年全国将新培养350万名技师和100万名高级技师,使技师和高级技师总量达到1000万人。
陈广庆
2011年,作为总干事,他勤勉主持中华职业教育社这个近百年老社的日常工作。他组织召开中华职业教育社十届三次理事会议、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颁奖大会、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成立大会。他先后赴贵州、重庆、福建、吉林、黑龙江等地调研职业教育情况,指导地方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展工作。
2011年,为推动同心温暖工程服务于贫困地区,他身影出现在新疆的吐鲁番、贵州的毕节等地区。12月1日,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公益领域的唯一一家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正式诞生。他出任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周建松
2011年,他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转任书记。作为这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创办人,他在办学过程中重视教育科学研究,以研究带动队伍成长,促进学校发展。
2011年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高职研究及金融教育论文十余篇。在30年的金融职教生涯中,他发表金融学术论文近300篇,在核心和权威学术期刊发表高职教育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
在他的倡导下,2011年学校在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统计的高等教育14种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连续第5年居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首位,省社科类项目连续4年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
王春秋
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学校文化管理示范校长”、“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2003年,在他的努力和推动下,柳州市职业教育研究所成立。研究所坚持教育科研服务于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的原则,研究适合柳州市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做好了政府的参谋。
任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兼书记以来,王春秋大胆地将科研成果用于管理之中,提出“专业发展公司化、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课程设置实践化、学生考核行业(企业)标准化” 的四化建设目标。2011年,学校已发展到21个专业,205个班,在校学历生8515人,各类培训年培训量达10000人以上。
田秀萍
在她的领导下,一所只有300多名在校生的企业技校发展成为一所在校生8000名,拥有多个特色专业,跻身全国百所骨干院校,具有高考前单独招生资格的高职学校。
2001年,田秀萍担任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在10年的职业教育生涯中,她着力破解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这一难题,学校先后兼并、买断、接收了15个企事业单位,形成5个校区、3个厂区,将生产资源与教育资源系统整合、交互利用,建立起5个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工厂技术人员兼任实习指导教师,系部专业教师兼任工厂技术人员,形成了“前校后厂,产学一体”的办学特色。
基于10年的办学经验, 2010年田秀萍主编的《职业教育资源论》出版。她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成果《校企一体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第二届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并在2011年获得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于万成
作为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的一名普通教师, 25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直奋斗在职教第一线。
他积极组织并实施了数控、机械、汽修、机电等专业的模块化和项目教学,在数控专业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项目训练为主体、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的课程体系,很好地解决了实训基地的技能培训问题。
他指导的数控专业学生在全国、省、市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他本人也多次获得全国、省、市“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的光荣称号。2010年12月,作为国家级数控技能大赛裁判员,他参加了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裁判工作。2011年,他成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瑙?石
瑙石先生受德国政府派遣,长期从事德国职业教育的推广工作,足迹遍布亚洲、非洲。他致力于向中国学生传授“德国制造的精髓”,被誉为来自德国的“职教白求恩”。
他为中国职教事业“奉献”了23年,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的中德培训项目中任职。2002年来到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负责摩天宇(MTU)班的教学指导和学校与欧洲企业的合作办学工作。9年多来,他所在的中德(珠海)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共为珠海培养了近600名国际化技能人才。
2011年,作为唯一一位职业院校的代表,瑙石获得中国政府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奖项——“友谊奖”。
陈 沫
从语文教师、班主任,到语文组长,从教育科研室主任,到教务科长,从教学副校长,到校长,在职业教育战线上她一干就是23个春秋。
她曾先后获得吉林省特级教师、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首届黄炎培杰出教师奖、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她就是吉林工贸学校校长陈沫。在她的主持下,学校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规模从2006年的20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人,学校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学校,成为省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
裴先锋
裴先锋出生在河南一个普通农村家庭。16岁时,考进中油一建技校开始学习焊接,毕业后凭借优异成绩迈入国家化工石油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中油一建的大门。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和培养,2010年8月,公司人事部技能开发处把裴先峰选送到中国石油焊接安装技术培训中心(洛阳)强化培训。在培训指导老师、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曹遂军和众多金牌教练的指导下,裴先峰的焊接技术和综合素质突飞猛进。在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拔赛中,裴先锋以绝对优势取得伦敦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资格。
2011年10月5日,在伦敦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比赛赛场上,裴先锋运用不锈钢焊接、铝合金焊接、低碳钢板与管焊接及健康安全保护技能,高水平完成了组合件、压力容器、铝合金结构、不锈钢结合4个模块的焊接,一举摘得焊接项目银牌。这是在 60年世界青年技能顶级赛事上,中国代表团首战获得的第一枚奖牌。
韩冬梅
韩冬梅是神宁金能煤业分公司的一名培训主管,她默默地奉献于钟情的培训事业,坚持工作在培训第一线。
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在生产中不断应用,传统培训教材已无法适应生产实际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韩冬梅率领培训业务口的同仁,实施矿级、区队、班组“三级全员培训体系”,使公司与区队、区队与班组层层签订培训目标责任书,并将员工培训月度奖惩考核纳入公司的“五型企业”创建考评中。通过培训网络信息平台的推广应用,解决了全员安全培训与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增强了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2011年,凭借优异的工作成绩,韩冬梅获得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评选的优秀企业培训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