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高铅材料仿田黄石皮的肉眼识别

2012-04-29 02:13李建军
收藏界 2012年3期
关键词:寿山石肉眼部位

李建军

田黄是一种聚值能力强的小受众奢侈品。聚值能力强,即小体量却有极其可观的成交价格纪录,比如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会上的田黄瑞狮镇纸,重207克,成交价却高达3932万港元,平均每克19万港元,相当于黄金价格的千倍。而小受众,意味着从矿产开采到加工,到市场流通,经历的人手并不多,相关的研究匮乏。这两个方面意味着:田黄造假容易产生巨大的利润,而造假手段却能长久处于保密状态。加之奢侈品消费群体共有的心理特点,即便是发现了收藏的田黄经过了造假,也鲜有公布于众的情况。

珠宝检测实验室对大多数的田黄仿制品能够做出公正的判定,但是,毕竟市场交易过程中往往是依靠“肉眼”来达成成交意向的。这就要求田黄收藏者时刻保持一个警惕的头脑,谨慎审视自己碰见的每个“田黄”样品。

近年来,笔者针对田黄石及其仿制品进行了大量测试,现就覆着高铅材料的仿田黄样品的一些肉眼观察特征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典型样品的确定

根据前人的大量研究结果,寿山石包括田黄中,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不能检测到含有铅元素。而武新逢和崔文元(1999年)的研究中,表明寿山石中有ppm级(百万分之一数量级)的铅含量,而这一含量远远低于EDXRF的检测限。因此,EDXRF检测样品含有铅,可以作为判定样品为非田黄的关键性证据。如果通过其他技术手段确认样品为寿山石的话,铅的存在表明该样品经过了人工处理,根据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则,这样的寿山石在流通过程中应该声明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寿山石。

本文样品即通过常规实验室手段及红外光谱检测确定为寿山石,并由EDXRF测试确认表面(主要是浅色皮部位)含大量铅元素。以图1、2、3、4样品为例来做说明,其中图1、2、3为地开石和/或珍珠陶石质地,图4为叶蜡石质。

仿制品的肉眼识别特征

从石形、温润度、凝结性、“石皮”、萝卜纹甚至红格等方面来说,上述四例样品基本具备。因此,四件样品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容易被误认为田黄。

相比而言,图4样品漏洞颇多,其白皮过于纯净,因此,给我们提供了从皮上寻找造假证据的依据。

仔细观察图4样品,皮在不同部位具有近乎相等的厚度,显然,这种现象无论是田黄石的皮和田籽玉的皮以及翡翠堵料等石种的天然皮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这种现象就值得怀疑,具体体现在(由左下及右上)老翁、拐杖、小橋、山石、苍树、鸿雁、圆月等白色层厚度相当!

顺着这条线索再看图1-3样品,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尽管图1、3中有的地方浅黄色、黄色的皮未完全减地雕掉,但依然能清楚地意识到,月、树、山、人等构图元素的部位,以及图2中人物的面部、肚皮以及所持的魂幡、云纹等部位,相对内部桔红色“肉”来说,“皮”的厚度相当!从细部观察,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雕刻凹痕部位,皮与肉的明显界限,根据这一界限,更能确认样品的下皮层几乎处于一个相同的弧度面上如图5、图6所示。

以上分析主要针对皮层的怀疑,而通过EDXRF验证表明,图1-3样品的浅黄色-黄色部位铅的X射线荧光峰明显,而桔红色部位几乎不能检测到铅的峰,图4样品白色部位含铅,桔黄色部位几乎无铅峰。

此外,在实际观察样品时,图1-3三件样品在局部还看到一些黄色冰霜纹(如图7),经过EDXRF检测,冰霜花纹部位也具有明显铅峰。通过放大观察推测,冰花纹是寿山石表面本身具有细小裂纹或者覆铅材料过程中有加热过程造成的淬裂纹,在制作假皮时,含铅材料渗入沉积而形成。

对经过实验室技术手段确认的一类仿田黄石皮的肉眼观察结果表明,经过覆铅材料制作的仿田黄石皮的下皮层几乎在相同的弧面上,不同构图元素的图案部位,会表现出相同厚度的石皮,这与天然成因的石皮(图8)表现不同。

此外,在一些样品中,可以观察到一些类似冰霜的花纹,也应该引起怀疑。

基于铅元素对人体代谢系统的危害,以及田黄、寿山石较软的质地会加速该类样品中铅的析出而被人体吸入,因此,寿山石、田黄爱好者一定要对这类样品保持警觉。

当然,以上总结仅仅是针对通过覆铅材料仿冒田黄石皮的样品。田黄造假林林总总,造假手段基本不公开。这些手段一旦被识破,造假者会迅速调整作伪手法,让以往的鉴别方法失效。因此,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求助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利用综合的技术手段进行测试,综合分析各种证据非常有必要。

(责编:蔚蔚)

猜你喜欢
寿山石肉眼部位
肉眼可见的原子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中国寿山石馆简介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寿山石的自动化拖拽抛光研究*
3C 273挑战肉眼可见的最远天体
廖德良的寿山石缘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