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玉
一、活动设计理念
新课标崇尚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能够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并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了贯彻以上教学思想和理念,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给学生“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与“用”相统一,让学生体会地理科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同时探索地理活动课的多种模式。
二、课标活动建议
搜集湖州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撰写一篇如何治理某一环境问题的小论文并交流展示;结合实际,与家人交流对环境问题的看法。
三、合作探究构想
活动一:创设地理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动画播放学生小记者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XX,我是一名地理爱好者,平时喜欢摄影、旅游和探险,空闲时间喜欢搜集一些风景图片(图1)。请大家欣赏一下,猜猜是哪里的风景?”(展示搜集的城市风光图片,配以轻音乐,让学生感受其中奇妙与美丽)
播放主人公的录音片段:“真不错!猜对了。这里是湖州各地的风光。我的爸爸是一名环保人员,受爸爸的影响,我对周围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播放爸爸的录音片段:“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环保卫士,必须具备扎实的环保知识。”
播放主人公的录音片段:“为了实现愿望,我决定系统学习环保知识。请大家和我一起去学习探索。”
设计意图:学生聆听着优美的背景音乐,细细品味湖州的魅力,既完成情境故事和情景人物的创设,又激发学生的高涨的学习热情。师生不由自主地步入课堂,展开探究。
活动二:明确城市风情,开启湖州之旅
【情景铺垫】2010年10月5日,爸爸在湖州旅游,与主人公网上聊天时,他是这样描述的……
●探究过程
*根据爸爸和主人公的网上聊天整理的图片(图2)。
*小组交流:现代化城市的图片,包括城市的水泥建筑和错综复杂的交通、城市的饮食、现代都市女性的着装等,城市化给我们生活带来有利的一面,它在哪些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产和现代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图片对比给大家带来什么想法?
●探究结论
*城市里和过去相比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城市化改变着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游。
衣: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
食:从吃饱吃好到讲究营养均衡,营养丰富;
住:楼房的价格虽然在不断上涨,但是人们购房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少,依然选择购买环境和交通比较好和方便的地段。
*乡村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由于交通运输的发达和信息的广泛普及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教育水平和信息获得方面的差别越来越小。
设计意图:乡村到城市的发展给环境带来有利影响是学生日常经历的,如何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用网上聊天的形式,使问题形象化、生动化。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培养了综合思维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活动三:体验乡村生活,领略乡村环境
【情景铺垫】爸爸作为环保卫士,即将开启湖州之旅,临行前,拿出几幅图片(图3),考考主人公,请大家帮主人公探究几个问题……
●探究过程
*上面这些图片,给大家带来什么感受?
*城市化给自然地理环境带来哪些影响,从地形、气候、水文、生态四个方面分析。
●探究结论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
*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并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改变了居民的就业形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观;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不同学生主要观点(表1)。
*城市化优越的环境(图4)。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乡村环境如何差,来反衬城市化带来的有利影响。”承接城市和乡村对比学习,明确城市化的意义。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将其做成表格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和动口、动手的好习惯。
活动四:细说城市环境,反思人类行为
【情景铺垫】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给环境带来许多问题。
●探究过程
*结合主人公展示的图片和材料说出所出现的环境问题。
*小组交流:观看视频,谈谈如何才能减缓这些问题?
●探究结论
*环境问题
*解决办法(表2):建立卫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控制污染物排放量,适当分散污染源;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安排各类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