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
摘 要:交际语言教学法(CLT)是目前在世界各国语言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还需要克服来自外语师资队伍、教学观念、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交际语言教学法;外语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3-0076-03
交际语言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LT), 是目前在世界各国语言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国外的教学实践证明,它对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语言综合能力是十分有效的。该教学法自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产生以来, 已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它对整体教学环境,包括人文、道德、文化、语言教师的语言水平及教学水平、教材的选用、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班容量的大小以及课堂时间的分配等教学中的各个层面都提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要求。该教学法于2002年引入我国,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外语教学水平,教育部从2005年开始大力倡导该教学法的使用,但十几年过去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那么,影响和阻碍CLT教学法应用和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应如何突破这些瓶颈和障碍? 本文将依据CLT对外语教学中各个环节和层面提出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外语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外语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依据CLT的要求,教师的外语水平必须达到像说母语一样的熟练程度; 教师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考取硕士以上TEFL(外语)或TESOL(第二外语)教学资格证书;语言教师必须熟练掌握CLT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 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外语师资队伍的整体外语水平和专业教学技能状况与CLT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这是CLT在我国推广和应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
1. 外语水平与CLT的要求差距较大。在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听说”在外语教学中一直不是教学重点,因此,外语教师的外语听说能力在一开始就是弱项。 另外, 外语教师在语音、 语调以及外语使用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等方面的差异,都严重制约着CLT的推广和应用。
2. 缺乏提高外语水平的语言环境。 大多数外语教师在外语习得时,没有出国培训与学习的机会,所掌握的全部外语知识都源于国内课堂和书本,对目的语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文化、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等语境缺乏感官体验和深入了解, 这使得外语教师外语水平很难达到“像说母语一样的熟练程度”。
3. 缺乏系统的教师职业培训。 以河北省保定市的6所本科院校为例,据统计75%以上的外语教师毕业于综合大学, 这些教师上岗前缺乏有关教育学、 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方法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99%的外语教师从业前没有经过专门的外语教学培训并考取硕士以上TEFL(英语作为外语之教学)或TESO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之教学)教学资格证书,之后又缺乏相对完整、科学和系统的职业培训。在教学的初期阶段,大多外语教师因欠缺对教学法的系统掌握,往往是凭借着个人的语言习得经验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一来,语言教学的规范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很难得到保障,故而,教学中“聋哑产品”以及“费时低效”等教学问题的出现就不足为怪了。
(二)主要解决措施
1. 在我国的外语教学改革中, 应首先从优化外语师资整体队伍入手,注重教师的选拔和其整体队伍的教学水平与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2. 大力主张和发展职业教育, 加强教师岗前和在岗的专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弥补岗位知识与技能之不足。
3. 严格和规范职业从业标准和要求, 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和评估体系,增设外语教师专门从业资格证书考试。
二、外语学习中师生角色错位及解决措施
(一)两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定位的冲突
在CLT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十分清楚语言交际中的各个元素及组成部分,其课堂主要教学任务是创设地道的语言环境,鼓励学习者通过彼此的语言应用和互动,将语言与实际生活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并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催化”和“助动”作用。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在学生需要必要帮助时,为其提供便利的“帮手”或“顾问”;是统领整个语言交际过程的“经理”,同时还是课堂学习任务、课本知识以及学习者需求的“分析员”。教师不再用90%的课堂时间进行“岸上”游泳技能的传授,而要成为把70%的时间还给学习者,并把其“推入水中学游”的教练。教师要采用课堂活动、话题讨论、角色表演、自主选择等方式,进行大量的师生之间及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来完成语言教学任务。整个“解惑”过程大多要靠语言学习者本人在语言应用过程中自行发现和解决。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学习者所犯的语言(如语法、拼写等)错误被视为语言学习中难免的问题, 不要求教师予以纠正。“犯错” 被视为语言交际成长和发展阶段自然的过程,是完全可以容忍和接受的。如教师过度纠正会给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带来挫败感,不利于其积极性和信心的培养。此外,在这种模式中,语言学习者的流利程度优先于准确程度。这一系列要求,给我国教师的传统角色带来了极大冲击和挑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讲解员”,是课堂中的权威。当引入全新的CLT教学模式时,教师角色的改变使相当一部分教师不知所措,进而会知难而退, 不自觉地回到传统的教师角色之中以追求稳妥。这种情形之下,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很难被“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模式所替代。CLT教学法的应用与推广必然会遭到大面积搁浅。
(二)学习者角色难转换
CLT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合作式教学模式。在整个语言学习中, 学习者要充当的角色是在语言学习中自我发现问题、 探索问题、 自我解决问题的“语言协调员”和“语言处理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和其他语言学习者建立良好的语言交际和合作关系;获取知识的源泉不仅源于教师,更多的源于自身查找和探索、讨论和实践的过程;非常注重团队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peers lesson)。教师和学习者能够进行平等对话和磋商; 学习者对于学什么,学多少,甚至怎样学有着足够的选择空间和权力,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而我国目前大多数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模式还停留在较为被动的“填鸭”阶段。学习中,忽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和主动作用,仍然具有明显的“等、靠、要”等行为模式和特点。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渠道主要还是源于教师或课本。目前,学习者学习形式大多为“人与物的交流”,而非“人与人的交流”;学习手段主要是“听取”,而非“猎取”;在语言学习中充当的是一种像听众或观众一样的角色。这些无疑成为CLT应用与推广的另一个最直接的障碍。
(三)主要解决措施
1. 语言教师必须尽早意识到, 语言学习是一种“技能”,而不是一门“学科”,其实践性应摆在教学中的首要位置, 课堂教学的环节设置以及时间安排要符合语言教学的要求。
2. 要分清语言习得的主体应是语言学习者,而不是语言的讲解者或传授者。
3. 语言学习者要充分意识到语言学习的特性和规律。要真正意识到学习语言的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应充当语言使用和应用的“主人”,语言学习中不仅要注重“输入”环节,更要注重“输出”环节。
4. 语言学习中要“以练为主”,而不是“以学为主”。 要认识到目的语在课堂学习中是一种工具,而不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内容。 要学会用目的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尽早改变学习态度和习惯,彻底转变学习者角色。
三、教材内容与使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教材的内容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CLT教学中,教材内容要做到:选材主题应涵盖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内容选材要注重文化内涵、要贴近生活实际,语言要地道、鲜活和生动。要反映时代发展,具有时代特色;要展示多元文化,探讨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引导文化比较。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以及在跨文化交际情境中使用恰当、得体、地道英语的能力;练习设计应注重多种技能的综合实训和培养。语言活动的设计要富有启发性、挑战性和互动性,从而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与创新思维能力。CLT模式下,没有指定的统编教材,语言教师依据自身情况和语言学习者情况自定自选教材,在使用上也有着很大的自主权和灵活度,以较好地满足学习以及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而在我国,大部分英语教材是统编教材和指定教材,教材的编写和设计很多并不是以实现交际为最终目的,而是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受教学大纲、计划以及教学进度、目的等因素的制约,很难针对教学对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只能满足同步教学的需求。由此,教材内容的不合理、不科学以及教材使用的僵化与教条、单一与刻板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CLT教法的使用。
(二)解决措施
1. 未来的英语教材设计从教学理念、主题内容、语言素材、练习设计、立体化资源等各方面都要与语言教学和学习目的相匹配。
2. 语言教材的编写和设计要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要多元化、个性化。
3. 应增加语言教师自主选择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机会, 减少和降低统编和指定教材的同一性和单调性。
4. 鼓励大量使用补充教材,弥补统编教材通常知识陈旧、信息滞后之不足。
四、 当前教学条件与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当前教学条件与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在CLT教学模式中,教学条件与环境应达到以下要求:生师比应在15:1左右;教室中应设有一定藏书量的图书资料室,供学习者随时查阅;教学场地(教室)不能过大,课桌以及座椅都要能够随时移动,以方便课堂教学中组织分组讨论、集体演示、角色表演、语言游戏等活动;教师的授课时间不应超过课时的一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发言、交流和查阅。在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中,生师比大多在30:1或更高;教室中几乎没有供学习者随时查阅的图书资料室;教学场地(教室)大小不一,课桌以及座椅大多也不能随时移动。在课堂上,很难开展两人一组或几人一组的课堂讨论、 集体演示以及角色表演等互动活动; 教师的授课时间大多都超过课时的50%甚至达到90%; 学生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及交流。这种教学条件和环境成为CLT教学法应用与推广的绊脚石。
(二)解决措施
1. 结合科学而先进的教学理论, 我国教育管理机构要对现有的外语教学环境进行整体性评估与研究,并提出整改方案。
2. 要大力投资改善教学条件和环境。教学设施,如教室大小、 桌椅配备等方面的建设一定要基于专业需求,符合专业标准,避免盲目性和同质化。
3. 教师的课堂授课时间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分配,要保障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时间。避免“一言堂”和唱“独角戏”。教学活动设计要围绕培养学习者的应用能力而展开, 应提高学习者的参与程度与自主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James W Jollifies,The Language Policy in Education [M].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2002.
[2]Snarls Morse,The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M]. Heinle & Heinle Inc.,2001.
[3]H. Douglas Brown,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M].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2001.
[4]Ronald Cart,Cambridge Guide-English Teaching[M]. Cambridge Press,2001.
[5]Alexandria Val,Eric Jensen,Teaching with the Brain in Mind[M].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2005.
(责任编辑:卢艳茹;校对: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