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香
1问题的提出
大学数学课程是工科院校中授课面广、影响最大的基础理论课,学生学习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后继课程的学习,乃至影响到学生整个大学过程能否修成正果。然而由于当前高校招生数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演变成现在的大众化教育,给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在新的教育环境下,为了更有效地提高高校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提高高校学生的整体教育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设法提高高校学生的数学交流能为和自主的学习能力。
2大学生数学交流的含义与意义
2.1数学交流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数学交流指的是运用数学概念、问题、方法、思想,通过数学语言,展开对数学的讨论、传递数学信息、表达数学情感和观念的过程。也可以说,数学交流是指在各项数学活动中以数学语言为中介,以传递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为最终目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交流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善于交流使人受益终身,善于交流的人,容易推动工作取得成就,充分的交流与沟通是事业成功和家庭和谐的基础。而数学交流能力为人们增强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交流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无论其内容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维、数学学法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也不论其形式是教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应该是双向的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2.2数学交流的意义
首先,数学交流能帮助学生达成对知识的全方位理解。由于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不同的文化感受,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不同风格的认知方式。因此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应尽可能多地进行数学交流,通过交谈、讲述、书写、倾听和阅读,使得学生能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从而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对问题的垒方面的理解。同时,在交流过程中,通过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反思和完善自我认知方式。
其次,数学交流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为交流的成功,学生就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欣赏,从而对学习就会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学习就更有劲,从而引发自身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育的本质在于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现代数学学习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意义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是有效的,只有经过自己的内心体验,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才可能成功。而注重数学交流的教学,开展个人、分组、全班等多种多样形式的研讨,给金体学生提供众多的倾听、提问、讨论、描述、总结、修正等创造性的思考和交流数学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独创见解和思维的多样性,通过数学交流,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使学生从过去完全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通过师生的共同研讨、相互交流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从而更多地承担起学习的责任。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各自不同的成功体验中,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后,数学交流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数学交流把学生变成学习团体,不再是学生个体的学习,而是形成相互合作、互相交流、活泼的相互促进的学习小组,在数学交流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既是受到充分尊重的独立学习者,又是他人的伙伴与协作者。因此数学交流对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交流与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通过数学交流使得学生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3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途径
数学交流在数学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让学生感觉到在数学学习中进行数学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所以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产生数学交流的意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调查发现数学学习不理想的学生存在一个共性,就是他们不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外都不愿意与老师及同学交流学习,上课时沉闷不语,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思想方法,课后又不愿意与同学交流,其思维常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相反,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都是善于和老师沟通与交流的学生,他们上课积极思考。对不懂的问题能够通过与老师或同学的交流及时解决。事实上,任何知识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因此要学好并用好数学,必须具备数学交流的能力,为此高校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首先,课堂内数学教学需要交流。传统的数学课堂中,交流方式几乎是单向的,教师从学生简单的、重复性的回答中很难了解他们理解的情况和理解过程。为此,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给学生一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就所学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才能从这些看法中发现学生理解的过程、理解的深度,存在的问题等。这样教师就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教案,提出更有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及时发现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交流得到了及时的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就不会因为长期积累而导致后续课程学不下去的不良后果,从而使学习过程变得自然流畅、水到渠成。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有效地利用课外答疑时间与老师交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后答疑,充分利用答疑时间进行数学交流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及时解决学习的疑难,这对后续课程学习的顺利进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2加强学生与学生的交流
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原因,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人的认识是又局限性的,因此数学学习需要交流。通过交流,学生之间就有了相互了解、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例如对同一个数学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有的学生用代数的方法。有的学生则利用几何的方法,通过交流用代数方法的学生就可以从用几何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那里得到启示,开拓了各自的题思路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发言,学生通过解释自己的思维结果、解题策略及思维受阻的原因和克服方法,就能够提高自己对这一数学问题的认识。其他同学通过聆听、提问、思考和补充,受到启发,开阔了思路,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从而达到学生之间思维互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参与讲课,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得部分学生上课跟不上進度,容易分心。很难达到一堂课都集中精力听课,导致每一堂课,都有不明白的内容,有些学生课堂上没弄懂,课外又不与同学交流,导致越来越多的内容听不懂,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基本都不懂了。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适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备课和讲课,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课堂上的讲课,达到相互交流。读书百遍,不如讲解一遍,因此,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选择相应的内容,让学生真正走入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轮流当“老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教师只须从旁点拨和补充,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导者,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交流,鼓励学生以小组或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数学交流,对困难的知识点及时予以补充和完善,增强自身的学习与交流能力。
3.3加强学生与教材的交流
教材是学生获取教材的主要渠道,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教材的交流,教会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质疑问难,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化。如果教师每堂课都把每个内容解释得很清楚,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最后学生只会是完成作业,应付考试完后就什么都不记得了。因此教师可以每堂课留一些内容给学生自学,或者留一些有一定难度层次的思考题给学生,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加强高校学生与教材的交流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同时数学交流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在数学学习与数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推动学生善于利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拓展知识面,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