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林
笔者于数年前在一藏友家中串门时,有幸见到一枚折十型的“大辽天庆”大钱,此钱的详细出处已无从可考。据该藏友介绍,此折十大钱得自于四川省内江市自发形成的古玩钱币市场,为一走乡串户的钱贩所售。当时原钱的主人正欲将此钱与另一位藏友交换第一套旧版人民币,因相商未达成一致而搁浅,后被笔者毫不犹豫地用数十张第一套旧版人民币将这枚折十型“大辽天庆”大钱换下。
这是一枚开门见山的“大辽天庆”折十型大钱,其钱青铜材质,色泽胎质呈紫红色。整钱面背褐黑色传世古包浆熟旧自然,错落有致,呈堆块状的锈结层尤如熟透的枣皮壳,间杂些许翠绿锈渍相映其间,与钱地章肉面紧咬在一起入骨生根。特别是“大辽天庆”四字凸面显露的枣皮壳色锈结层,与地章肉面褐黑翠绿的锈结层相映更显得壮观。
此钱直径44毫米,面背穿径8毫米,钱背穿径8毫米,钱背穿口内侧微呈椭圆形穿孔状,厚3.5毫米,重26.5克。钱文从上至右顺时针旋读“大辽天庆”四字,钱文笔划峻深高挺,字体浑厚雄健,书写流畅而干净利索,朴茂而极富有神韵。整钱内外廓规整划一,铸工堪称精湛,充分显现出一代辽钱的风骨神采和精神风貌(见图正背及原大拓片)。
“大辽天庆”折十型大钱,系国号(大辽)连年号(天庆)铸币,“天庆”即为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之年号。天庆元年为北宋政和八年,即公元1111年。辽天庆年间的铸钱,就各钱谱辑录,只有小平和折十型大钱两种。若是以版别区分,小平钱有左挑“元”、双挑“元”和大字“宝”等数种版别。折十钱在钱文上有小字闊穿(俗称“肥穿”)和大字窄穿版之别。
“大辽天庆”折十型大钱存世极为珍罕,大半个世纪以来仅发现两枚,人们只能从各类钱谱中辑录的该钱图谱观其大概,而无缘见到其钱的真实容貌。拓图、图谱给人的感觉、视觉就好像是雾里看花,朦朦胧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达,彩色图片与之前的拓图、图谱相较就大不一样了,有如实物上手一般的感觉和视觉。
研究中国古钱币的一代宗师、民国时期的丁福保,在其编著的《古钱大辞典》中,其第708页就载有这两枚“大辽天庆”折十型大钱的原大拓图(见笔者翻拍的拓图),即一枚小字阔穿版和另一枚大字窄穿版“大辽天庆”折十型大钱。其中大字窄穿版腰部钤盖“古钱审定、古钱真品印”方形篆书老章一颗。近现代各类钱谱所辑录的“大辽天庆”折十型大钱图谱,均系翻录《古钱大辞典》所载的两泉拓。
经与《古钱大辞典》所载的两枚“大辽天庆”大钱拓图仔细对比,笔者的这枚折十型大钱,与拓图中的大字窄穿版在钱文风格、文字笔划以及钱径上皆完全吻合一致,连钱背穿口内侧微呈椭圆状之特征也不差毫厘,可以确定笔者所藏的这枚折十型“大辽天庆”大钱,与拓图中的大字窄穿版为同版、同模所铸。
按郑家相《辽钱考》认定,此等“大辽天庆”折十型大钱,系辽天祚帝天庆年间所铸的镇库大钱。笔者认为此说过于牵强,若以此说类推,像这等“镇库大钱”理当出自辽的京城国库才是,它们的直接功能和作用,就是用于“辟邪镇库”,而并非是流通中的一般货币。可以这样说,镇库大钱散失流入到民间传世的机率几乎为零。即使是流通中的普通辽钱,亦多发现出土于北方辽之腹地,流入四川腹地的机率也是极小,更何况是此等镇库大钱。然笔者所藏的这枚“大辽天庆”折十大钱,竟然出自远隔京城万里的四川腹地内江,斯奇也!实在是让人有些不可思议。
以笔者个人之见,此种折十型的“大辽天庆”大钱(超出折十钱常规),实际上应是辽天庆年开炉铸钱,但铸有一定数量的开炉表庆、带有纪念性质的开炉大钱,以作馈赠、赏赐之用(也不排除用作镇库)。如辽天祚帝乾统年间(公元1101至1110年)所铸的折十型“乾统元宝”、折五型“乾统通宝”、“乾统元宝”,均系这类范畴。这类折十型大钱的性质,亦近似于近现代的纪念币一样,这样才有可能散失流入到民间传世,只不过是这类折十型大钱的铸量极为有限罢了。(责编:丁丑)